
(可以对比记忆,如:浮脉与沉脉;迟脉与数脉;虚脉与实脉......)
(也可以把类似的区别记忆,如:微脉、细脉、濡脉与弱脉......)
痛证:伏、代、动、弦、紧(伏代动弦紧主痛证)
惊恐:代、动(可以谐音“带动”记一下)
宿食:涩、促、紧、滑(涩促紧滑主食积)
痰饮:涩、促、弦、滑、结(涩促弦滑结主痰)
痰、食:涩、促、滑(涩促滑脉主痰食)
虚劳:细、弦
脏器衰:散、代、促
湿:细、濡、缓
至数不齐:散、结、代、促
单一脉:浮沉伏 迟数 大洪细 虚实 长短 滑涩 弦紧缓
复合脉:散芤革 散濡弱 促结代 牢动
(多一种分类记忆方式,方便做题时快速确定选择,尽量少用谐音背诵。)
浮紧脉——主外感风寒之表寒证,或风寒湿痹。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主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主里寒证,常见于脾阳虚(肾)、阴寒凝滞。
沉弦脉——主肝郁气滞、寒滞肝脉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主血瘀,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主脾虚而水湿停留。
弦数脉——主肝热证,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
弦滑脉——见于肝郁夹痰、风阳上扰或痰饮内停等证。
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湿热或食积化热。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
细数脉——主阴虚火旺。
(相兼脉比较好记,只要把二十八脉记住,几种脉相加即是。)
真脏脉分类表 |
分类 | 脉名 | 脉象 |
无胃之脉 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危重的征兆之一。 | 偃刀脉 | 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 |
转豆脉 | 如循薏苡子 |
弹石脉 | 急促而坚硬,如弹石 |
无神之脉 以脉律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主要由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 雀啄脉 | 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 |
屋漏脉 | 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 |
解索脉 | 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 |
麻促脉 | 脉搏急促而零乱 |
无根之脉 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 釜沸脉 | 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 |
鱼翔脉 | 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 |
虾游脉 | 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 |
七绝脉:弹石脉、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PS.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