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种食物吃得越多,湿气越重,有些人却天天吃!

 为什么73 2023-09-20

福光 上医健康 2023-09-20 07:01

本以为暑伏去秋凉至,湿热也就随之溜走了,谁知今年秋老虎这么狠,时冷时热,时风时雨,整得我们体内的湿热也久经不散。

对照下图,如果你有这些小毛病,那湿浊已经在影响你的健康了。

图片

01


湿气有多可怕?远超你想象!

中医常说「湿为万病之源」,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多与湿气侵入人体或内生痰湿有关。突然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体检又啥事没有,往往都是湿气惹的祸。

《内经》有段对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都说风邪伤人害病,为什么注意防护宅着不出门还是会突然生病呢?岐伯答道:这都是被湿气伤到了,藏在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不去。一旦有点情绪、饮食、起居问题,与湿邪相引动,就发病了。

比如换季感冒,吃坏肚子胃肠炎,大都是外邪内湿相引导致的。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也多与湿邪、痰湿有关。

而上文所说的「湿气重」的症状,也是在提示我们器质性疾病的隐藏风险在不断提高,如三高、心衰、消化道炎症或肿瘤等。

湿气尤其偏爱「侵犯」下面这样的朋友,大家对照一下:

  • 经常呆在阴暗潮湿、通风不畅的地方。

  • 失眠熬夜、思虑过度。

  • 久坐、久躺,常年宅着不爱动。

  • 抽烟喝酒,饮食生冷,爱吃香辣重口味。

  • 要风度不要温度,不避风。

如果任由湿气堆积滞留,各种不舒服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诱发疾病发生。

图片


02


3种食物要少吃,防「内湿」

身体湿气重,除了气候因素潮湿多雨,饮食生「内湿」也应注意。尤其是秋天,内经讲「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被湿气所伤到了冬天就该咳嗽了。

对于下面这3类食物,我们要注意节制,管管嘴巴。

生冷寒凉

冰镇饮料、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寒凉之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不能运化水湿。

尤其是小孩子,体质本就肝强脾弱,脾胃功能还不强,消化不良会有郁热,爱吃寒凉,寒凉吃多了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停滞,脾胃就更弱了,恶性循环。

对于成年人,特别要当心的坑是冰啤酒。《本草备药》说酒「停湿助火」,会让湿浊停滞难以运化,而啤酒又是小麦芽酿制,最得木气,比其他酒类更容易克伤脾胃。

另外,海螺、螃蟹,多数带壳水产都偏寒凉,不建议多吃。偏寒的祛湿凉茶也要注意,如果天天当水喝,也会损伤脾阳,反而越祛越湿。特别当喝凉茶后出现没胃口拉肚子时,别再喝了。

图片

糖分过高

现代人那么多湿气问题,跟爱好甜食脱不了干系。

内经讲「甘者令人中满」,中焦主要是脾胃,这本该是一个流畅的「圆运动」,糖分摄入太多,这中焦就满了,动不起来,于是湿气氤氲。

所以,湿重脾虚的人要避免糖含量高又难以运化的食物。奶茶糕点不用说了,科技狠活重灾区,比起天然的果糖蔗糖,脾胃要运化人造甜味剂更是难上加难。

天然的水果、蜂蜜也得悠着点儿。特别是一些常见的热带果品,像芒果、榴莲,糖含量都很高。

煎炸油腻

到了秋天,大家总会打着贴秋膘的名义,香口的油腻的各种吃。但这时候还没真正秋凉,苦夏过后脾胃还没恢复,不宜吃的太油腻。

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胃纳受阻、脾运失常。像油条,炸薯条,还有油腻肥肉、动物内脏都少吃些,容易影响脾胃运化,从而积湿生痰。

广东人总是湿热也是这个道理,不仅是因为气候潮湿气温高,还跟饮食有关,烧鹅、叉烧、乳猪……都是老广的最爱。这类高温烤制的肉类,油腻难消,久而久之就伤脾生湿了。

图片


03


秋宜祛湿,3招赶跑湿气

拍打

拍打是最简单直接的外治法,随时随地能用。关键是拍哪儿。

湿邪五行应土,五脏应脾,湿邪最易害脾,要祛湿,首先得从脾想办法。

内经给了两个提示。一是「秋刺合」,秋季从合穴取邪;二是「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我们拍打透脾邪湿浊,可以从这两个部位考虑。

脾经合穴: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上的要穴,脾经的气血由此汇入脏腑,刺激它能健脾益胃,疏通人体代谢水湿的渠道,让「好水」留下来滋润身体,把「坏水」通通赶出去。

图片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的凹陷中即是本穴,按压有酸、胀、痛感。

拍打的话穴位位置不必太精准,膝盖内侧往下到胫骨内缘的一个大凹陷,直接拍打就好。手掌直接拍打就好,由轻到重,以可承受为度

脾邪所留:腹股沟

放松身体,放松手掌。可以站着,也可以躺着。或用掌,用空拳,用拍打板。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每天拍打30分钟到1小时,一次拍完,或是分时间段拍都可以。

时间不拘泥,饭后30分钟内不拍就好。一开始会觉得很疼,每天坚持下来,疼痛的感觉会渐渐减轻,手也会越来越适应。 腹股沟其实是很受力的地方,稍微重一点也可以,用你可以承受的力度,和可持续的节奏来拍打。 

觉得只是皮肉疼,可以垫块毛巾,或是穿的厚一点,有助于把力道渗透进去,而不是自己抽自己。

泡脚

我们特别为受湿气困扰的朋友配伍了一个本草足浴方,以藿香、佩兰为君,芳香醒脾,消湿化浊,名曰「香兰厚朴足浴粉」。

这个足浴方综合了祛湿古法五苓散、三仁汤,因脾喜芳香,肝宜辛散,方中一边用薏苡仁、茯苓、白豆蔻、苍术、泽泻等醒脾祛湿,一边用桂枝、厚朴、藿香、佩兰等振奋阳气、疏肝行气、通畅三焦。

特别适合湿气重的人,比如肚子胀、胸闷、不思饮食、大便溏泄、身体困倦、女生白带异常、男生阴囊潮湿等等。用这个药包泡脚身体会有一种清爽通透感。

气候潮湿的时节,尤其是体质湿重的朋友,闻到藿香、佩兰的味道都会精神一振。泡完之后双脚细细嫩嫩的,也不黏腻,还带着淡淡的药香。对脚气的改善也特别快。

一包足浴粉里有7大袋,一周的量。仲秋来临前,建议湿气重的朋友连泡2周,后续每周泡两三次就好。

点击图片,购买香兰厚朴足浴粉↓↓

食养

脾本身帮我们运化水湿,如果湿气太多,脾越干越累,渐渐干不动了,脾虚了,湿气更多。

久而久之,吃进去的多,排出去的少,痰湿滞留堵在中焦,小肚腩就堵起来了,腹部肉肉松软,上热下寒,舌苔也变厚腻,便便也不通……

这种情况在祛湿之余,还要兼顾醒脾益气,让脾胃重新「动起来」。建议每天吃2粒苓陈益中丸, 不仅可以帮助化开排出体内的湿热痰浊,让身体恢复通畅,还能把正气补起来,让脾胃保持健运。 

图片

效果上看,尤其擅长调理便便,腹胀的人容易大打嗝放屁,便秘的会畅通,便溏的能成型,如此中焦畅通,整个人都会舒服很多,气机也变得中正平和起来。

对湿气重、痰湿重、脾胃堵、上热下寒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一般人,想调理脾胃,健脾祛湿,运化中焦都可以吃。只有发烧感冒和女性月经期不建议。

吃起来很有颗粒感,微微有些酸,橘子和山楂的酸甜味道,带一点果香,丸子不算小,可以嚼一嚼,餐后服用。中午两粒,晚上两粒。一罐可以吃上一周,会感觉到效果。

点击图片,购买苓陈益中丸↓↓

很多朋友用了很好,反馈主要是:脾胃好了、痰少了、瘦了、肉长到该长的地方、便便顺畅、身体轻松,皮肤变好了,痰湿质、湿热质最合适吃。

效果真不是我吹的,都是真实的用户反馈,滑动下面的图片可查看
图片
图片

有人说吃了脸变小,那是湿气排出去了👇


图片

有人说肉长在该长的地方,没有痰了👇

图片

脾的运化能力变强了,整个人都轻松干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天2粒,一罐可以吃14天,建议坚持吃至少1~3个月,好好调理体质,这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可以长期食用,大家不用担心;苓陈益中丸经常卖断货,建议大家至少囤够一个月的量!

仲秋来临前,借助渐盛的秋燥,拍打、泡脚、食养,抓紧清一清暑夏余留的湿气吧。秋凉再进补,来年打老虎。



如果你对于我们介绍的养生好物有任何疑问,欢迎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添加掌柜糖糖为好友咨询。还可领取优惠券,第一时间掌握优惠资讯~

健康速查

小毛病不发愁,求医不如求己!

速查方法: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脾胃”、“气血”、“失眠”、“养肝”、“补肾”、“感冒自愈”、“肝火旺”、“长高”、“记忆减退”、“偏头痛”、“膝关节”、“耳穴”、“卵巢”、“减肥”、“咳嗽”、“湿疹”、“子宫肌瘤”、“痛经”、“耳鸣”、“宫寒”、“去湿”、“十二经络”、“刮痧”、“神农本草经”、“腰痛”、“高血压”、“脱发”、“肺结节”、“近视”、“鼻炎”、“中医美容”、“乳腺增生”、“便秘”、“祛斑”、“站桩”、“八段锦”、“更年期”、“落枕”、“腹泻”、“脂肪肝”、“胃炎”、“咽炎”、“糖尿病”、“口腔溃疡”、“肩周炎”、“颈椎病”、“揉腹”获取相应调理方和信息。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