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苍:伤寒论第1条读书笔记

 中医知识圈 2023-09-20

伤寒论》讲的是外感伤寒,《金匮要略》讲的是杂病、内伤。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病里论太阳】

伤寒是伤寒论的主题。太阳病是伤寒论的第一章。太阳病小于伤寒。

脉浮是太阳病的第一特征,头项强痛是核心症状,脉浮的特征性大于头项强痛。

恶寒之前用“而”字,是强调:寒是伤寒论的主题。在外感伤寒病中恶寒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他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异常变化做出反应的第一个动作。在《伤寒论》的场景下,恶寒是太阳病的特征之一,但不是第一位的特征。在非外感伤寒状态下,太阳病的特点仅包括脉浮,头项强痛。比如太阳温病,脉浮,头项强痛,发热,口渴,不恶寒。

【六病用于记录外感病

在杂病状态下也可以出现脉浮,头项强痛,如结胸、痉病但此时他不应称为太阳病。太阳等六病是外感病的记录方法,因为六病概念是和时间相关的。快速的发展的疫病最适合使用六病记录。

以六病冠名者皆是急性病程。而以伤寒、中风冠名者可能是急性病程,也可能是慢性病程。

六病是一种以日为单位的方法,同时也有一定的临床特征,这种特征常常比天数更重要

被冠以六病之名者注定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有个结果。按照条文,其计数从一日至十三日不等。这种时间规律突出的见于太阳病、少阴病,这二病是伤寒论的主体。在《伤寒论》中我们所见的计日条文基本是以太阳病、少阴病、伤寒三者冠名的。伤寒的发展变化在若干节段会与六病特征重合,故六病被仲景拿来作为归纳伤寒病发展规律和诊治经验的工具。

六病是伤寒的刻度尺,杂病、内伤不谈六病。六病是六病,伤寒是伤寒,合则和,不合则不必强求其一致。过度追求完美对称会远离事实。

【两种开头,两种结局】

六病并非依次排列、如环无端,而是简明的两种开头,两种结局的结构。太阳病是主要的开头;少阳病是太阳病的血弱气尽版。阳明病是伤寒病的阳性结局,少阴病和厥阴病里的厥是伤寒病的阴性结局。这就叫两种开头,两种结局。

太阴病(和厥阴病里的利呕哕)轻则是少阳病发生的背景,重则是少阴病发生的背景,当然也可以是其后果。太阴病属于内伤杂病,是体质状态,而不是外感。太阴体质者病伤寒时表现为少阳病或少阴病。

太阴病虽非外感,但太阴、脾胃、中焦在外感病中具有关键作用。东垣先生强调这一点,其传人将之衍化为一个流派。

【冠名法】

感谢李士懋老师的启发,虽然只有几面之缘,但我受到深刻影响,在我的心中,李老伟岸、壮烈。李老提出的伤寒冠名法使我关注冠名,尝试以仲景解读仲景。

398条中,凡是伤寒必冠以伤寒,凡是中风必冠以中风,凡是六病,必冠以六病。凡是未冠以伤寒、中风、六病之名的,多是伤寒导致的杂病,所提的原则也是普适性的原则。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既无时间限定,也未冠名,是太阳病之后的杂病,处于稳定状态,不知会存在多少天,所以未被冠以病之名。

【脉浮本义】

在太阳提纲证里,如果只留下一条症状或体征,应该是“脉浮”。脉浮是太阳病最关键的鉴别点。头项强痛、恶寒都不是首要条件。脉为何浮?一是人体处于开的状态,遮盖脉管的两条肌肉分开更多了,于是显露出更多的脉管。于是脉浮。二是更多血液被征调进外部循环,在心脏的推动下重新分配到五体,在外周血容量增加,血管膨胀变粗,更容易摸到,于是脉浮。

气血被调到外周,脉就会有力,如果趋于人体的外表面皮肤方向则脉浮适合发汗,如果趋于人体的内表面胃肠方向则脉沉适合攻下。

外感之时人的气血并未增多,只是从新分配了。人体的气血是有限的,外周的气血多了,中心的气血必然减少。所以针对这种外周有力的脉象,或汗或下,不可拖延,不可久用,不必尽剂,力求速效。这就是外感思路。

大浮数动滑都具有以上共同的特征,都是阳脉。其成因类似,并且常常同时存在。

有些脉浮取无力但可以轻易摸到。仲景称其为“浮细”、“浮迟”、“浮微”、“浮芤”、“浮革”,此时的浮不再作为阳脉,而被归入阴脉。

【以寒热论六病】

恶寒是否代表着寒邪侵袭?不一定。轻微恶寒、一过性的恶寒只代表人体与外相感,是人体意识到外环境的变化将对自身产生影响,比如受到惊吓、想到寒冷的环境、吹热风、吹冷风、被日晒、温度变化,都会感受到轻微的恶寒。从这个角度看,寒是人体对外感的概念化设定,这种设定已经深入基因记忆

剧烈的恶寒提示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化引发人体的高度关注,他使人体迅速提高代谢率,以高代谢率来征集能量应对突发情况。

恶寒代表人体具有感知能力,能对变化做出反应,是最本能的反应之一。恶寒会见于外感、杂病、内伤。皮肤、胃肠、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异常都会引起恶寒。如果失去恶寒能力,则人体常会处于危险之中。

恶寒是是人体征调能量。发热,是能量产生过程中。伤寒以恶寒为纳入标准,以发热为分类标准。恶寒发热同时,是部分能量到位,但还不够,仍在征调过程中,此为太阳病。往来寒热,寒是征调能量,热是能量到位,不寒不热阶段是无力征调。只能寒一段,是征调能力有限,只能热一段,是可征调资源有限,这就是少阳病。但热不寒,是能量足够了,这是阳明病,人体在高温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以解决内外问题,之后汗出热退疾病痊愈。但寒不热,是始终无法征调到足够的能量,这是三阴病。其中厥阴病的厥热胜负,是医生摸出来的,而不是患者的主诉。是人体可征调的能量显著不足,一次发热之后,所有储备都被耗尽,征调间隔延长。此时患者可能昏迷多日,人体失去感知意识和能力。所谓寒热是家属或医生观察到的客观体征,而非患者的主诉。危矣!

【以津液论六病】

太阳病,是气与津液积聚于表,准备借汗外出,以求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这是期待通过汗出,以58条之法,主动捐弃一部分津液,向外环境寻求腾挪空间,以疏解拥塞的内环境的方法。少阳病,是气与津液积聚,火在上窍不得出,水在三焦不得出,核心病机是内陷,需要用托法。阳明病,是人体高代谢状态,津液趋于体表,持续耗散。阳明病可能导致多种后果,其一过汗耗散阳衰陷入三阴或阳脱而亡;其二胃肠津液不足,产生燥屎,胃肠气机闭塞而亡;其三热不得越内迫血分耗血动血。太阴病,是太多的津液在胃肠,而胃肠火力不足,外显湿象。太阴病是一种体质状态,是虚实兼夹状态。少阴病,是水火均不足而随环境干扰显现寒热之象。厥阴病,是水火俱不足而局部冲逆,显现似风似火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