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城河--- 江阴老城回望之五十三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江阴老城回望

护城河

护城河

读澄品乐

小时候我所熟悉的护城河,是指从那遍是高墩墩的君山路开始的,因为再往西就没有河了,但似乎总是心有不甘的感觉,因为附近不远的黄田河离它是那么的近,但就是咫尺天涯。父亲说,以前护城河是通黄田河的。于是我开始暗里怪这里的高墩墩了,因为我一直没搞明白好好的后马路为什么过了新北门那个四四方方的城门楼往西,就全部是这样的高墩墩,对于我们来说倒是开心的,因为我们走路从来不好好走平坦的后马路,而是喜欢这高高低低的高墩墩,高墩墩一直延续到君山路口,似乎不甘心结束这样的形状?干脆来了一个更高的起起伏伏,让我们大有冲下君山山坡的感觉,让一旁的父亲担心我的下坡会一直冲到后马路上去撞上汽车什么的,幸亏我们那个时候,汽车也难得看见的,要么撞个鬼去?这些个高墩墩哪里来的?于是就挖空心思的想想,肯定是挖河挖出来的吧?要不怎么就这样安分地躺在这条瘦骨伶仃的护城河边呢。

           1911年江阴城隍图上玫红色的护城河

许多年以后,我才发现我的自以为是根本就是瞎七搭八了,我从知道高墩墩开始,到它彻底消失才几年功夫,而这条护城河少说也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怎么可能挖出来的河泥还堆在这里?细细一分析才明白,这高墩墩是护城河边的江阴城墙,从南唐起就建起来的江阴城墙当然不可能是砖头砌出来的,过去都是用泥版筑而成的,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抗日益恶化的倭衅,才想起了建砖城,那也就是在泥城外侧包上一层大城砖而已,内芯依然是泥土,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概是没钱买砖造房子,所以拆了老祖宗的城墙,砖取走了,泥土没人要,就这么死皮赖脸的躺在了原地撒赖,我怎么想来想去觉得它不是在撒赖而是在抗议呢:几个杀千刀的,哪要拆护佑江阴人千年的城啦!要么是想想恨了,所以连带着唇亡齿寒的护城河也跟着绝食抗议了?于是河道变窄了,水草变多了,于是河上的堤坝变多了,护城河也奄奄一息了。

                      宋代城池图上的暨阳河

既然如此,那么就顺便说说护城河的历史吧,江阴城最早有记载的应该是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梁朝的末代皇帝梁敬帝萧方智最后生活过的江阴国国都,位置在现在的城东北方向,隋唐以后,到了五代十国的南唐,当时的张可琮,在江阴老城基础上建起了周长十三里的江阴城,这大概是后来江阴城的基础了,不过那时的城虽大,却没有护城河,宋代的城池图上,除了古暨阳河从黄田河接出澄江门以后,沿着北城墙到宋內城的东北拐进城(就是现在的中山路)以后,再往东就没有河了。

            明朝嘉靖年间城池图上蓝色的护城河

元朝是马背上的王朝,自然看不得阻碍行进的城墙的麻烦,所以拆掉了所有江南的城墙包括江阴城墙,一直到元末才发现了城墙在抵御外敌中的作用,于是重新恢复了土筑城墙,明朝一直到弘治年间的城池图也还没有护城河,但到了嘉靖年间的城池图上,护城河赫然已经完整的与砖城融为一体了,据查,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开始,江阴开始重新建造已经沦为平地的城墙,到1511年城墙筑好,并首次有了江阴的护城河,从北门经城东往南门的一段称为东转河,从北门黄田河接出去往南一直到南门的一段称为南转河,据说,当时凭着这条护城河和土筑城墙,打败了纵横南北所向披靡的河北剧盗刘六、刘七兄弟的攻城,护城河立下了汗马功劳。嘉靖年间,倭寇横行,江阴人重新加固江阴城,我的祖先黄銮带头前后捐款十多万银子修造砖城和水关,抗住了倭寇连续四十四天的疯狂围攻和明末八十一天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清守城战,护城河功不可没。

                   清朝城隍图上桔红色的护城河

我生活的年代大概正好是处在护城河准备与心心相印的城墙同生共死同归于尽的那一刻,我的出现自然不可能挽回这样的结局,甚至也根本感受不到这样的悲欢离合,我只是凭着孩子的玩兴,在这西去君山路东至新北门的高墩墩上游玩,或者站在五一厂宿舍门口的新筑堤坝上,捡拾起地上的瓦片向东或者向西的护城河里打水漂,我至今都能回忆起西边的水波在夕阳的映照下耀眼得让我点不清漂了多少水花的情景。

那时候的这一段护城河就是垃圾倾倒的地方,虽然河与岸很有一段距离,但那经得起一城人的如此倾倒?所以,很快这一段的护城河就渐渐的消失了。

    从新北门往东去的一段护城河,因为平时没有人走,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像是护城河了,倒像是乡村里的小河沟,从新北门一直到虹桥头,几乎都是这样一付腔调,河水在苟延残喘的流淌,从后马路要跳下一段不矮的高坡,跳到附近蔬菜队里人种在河沿的蔬菜地,然后才到护城河。

大概是缺乏管理,河岸崩塌形成了这样一个过渡,村民是寸土必争的,所以在这个过渡上也种上了蔬菜了,跳下河床就是河水了,这里的水还是很清澈的,水面虽然只有两三米的腔调了,但河水依然潺潺,水草在河里随波飘荡,我会经常到这里来采摘养金鱼的水草,河里有各式各样的小鱼,高兴的时候,拿了家里的淘米筲箕在这里抄鱼,一筲箕下去,总有三两条小鱼进去,兴高采烈地放到广口的桔子瓶里养起来。

那时,这一段河面上有许多残存的堤坝,中间是被挖开了,河水从这里得到活路,能够继续流淌,小时候我们想从这里跳过去还是不容易的,因为弄不好就是跳得一身淤泥和水,我们只是在堤坝形成的小湾里捉小鱼,我们经常能够在这里看到黑鸦鸦的小蝌蚪,我们称之为“害猫乌”的小动物,我们在这里筑更小的堤坝,就像建造它们的房屋一样,让它们在这里安家,这是小时候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护城河再往东,就接近虹桥了,说准确一点是今天的健康桥,那时好像没有虹桥的,健康桥这里是我们抄近路去黄山的必经之地,我记得这桥是水泥的,上面能够开手扶拖拉机,人民医院的传染病区就在桥过去往右的地方,一座孤零零的高档建筑,这房子是为江阴卫校建造的校舍,因为停办,所以就成为人民医院的传染病区,或许是因为是吓人的传染病区,所以几乎无人到这里来,门口一条小路是往花家坝去的,人们走过这里都要憋一口气的快速通过,似乎不这样,空气中会有细菌吸到肚子里去的。我倒是不怕,母亲在医院工作,甚至也到这传染病区工作过,我趴在在水门汀涂抹的窗口和门朝西的小门那里等待和观望过母亲,中学里割草也来过这里。

传染病区继续往北去有一个大村庄的,村庄围绕着中间的河浜,非常有乡村的特点,那里河边有几棵硕大的老树印象深刻的,从这里可以一直往北去黄山。护城河到了这里就像个护城河腔调了,水面也开阔了,河水也不是清澈见底了,而是和长江水、和北门闸桥头的水一样的颜色了,哥哥说这里的水好,水干净,我一直想不明白,这哪里有新北门那里的护城河水清呢?清到可以看清楚埋伏在河底的土婆鱼呢,可是他们这样认为我也反驳不了,因为他们游泳从来不在西边的护城河游。

虽然一过健康桥,河水就已经泛黄了,而且护城河也叫东横河了,但他们还是继续往东走,在高巷口的后马路处下田,然后在这里下河游泳,大概是为了绕过和避开人民医院的病毒吧。这一段护城河到了夏天就和现在的游泳池一样,河里全部是人,特别是一到下午,这里简直是人声鼎沸人头济济,我也经常跟着哥哥到这里游泳,在这里还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呢。

护城河再往东那就是正宗的东横河了,只是到前面突然一拐,就进入了东城的护城河了,那里我就一点也不熟悉了,除了当年学军去黄山部队路过朝阳路,瞟一眼这里的护城河,其他地方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条奄奄一息的护城河终于没有呜呼哀哉,如今重新复活了,重新贯通了,重新焕发生机了,虽然历史的痕迹已经丝毫全无了,但它毕竟完整的呈现在这座城市的原来位置,让人们可以感慨,可以叙述,可以重温那血雨腥风的悠久历史和忠义刚烈的江阴性格,这是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