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老城墙的前世今生

 渭南文坛 2020-08-12

文 / 临渭政协

风雨沧桑老城墙

渭南老城墙一角  已不存在

瑞典人喜仁龙1921年拍摄的渭南老城西门,可以看得出,老城墙十分雄伟,砖砌城垛上面呈连续凹凸状,还历历可见。

渭南老城墙一角  已不存在

1927年拍摄的文昌阁图片,题为《渭南县东第一险要屏障文昌阁摄影》,说明词为“文昌阁位于城东一里余,北临渭水,南依五指山麓,其下为渭南东去之主要干道。”


渭南老城墙又称“七里城”,为夯筑土墙。史称其“雄伟险固,屹然关中之巨防”。民国时虽年久失修,但形胜犹在。解放后,东西城门和城墙被先后拆除。如今城墙仅有二处残存:北门一处,长7—10米,基宽12米,顶宽10米,残高11米,内辟南北向砖砌拱形城门;林机场后院一处,即城墙东南角,宽约8米,高约10米。

老城墙残存  题字“带渭门

前秦时期建设的渭南县城,在老城南四里的明光原上。隋大业九年,在今老城位置建渭南县治。元至正二十一年,元帅阔廊将城向东拓二百三十五步。明洪武初年,县丞吴云将城周扩到七里,建城门四座,东门“拱华”,西门“望秦”,南门“通塬”,北门“临渭”。东西城门上各建城楼。

明代渭南县城图(1541年绘)

知县梁沂又增建花门楼。城墙门楼大地震中倒塌,李希雒重建,向东、向南各阔十丈,北自涌泉以东阔四丈,建东、西、北三门。崔延武整修南面城墙和城门,并建造飞楼。梁许大规模重修改建,城墙高三丈,基底宽四丈,墙顶宽两丈,新增角楼四个,敌台十二个。新易四城门,东门“望华”、西门“襟湭”、南门“抱丰”、北门“带渭”。城周七里三百二十四步。

老城墙残存

清代知县尚九迁、孙熿、黄培相继补修。朱嘉耀补修东西二城。岳冠华给东西二城门增加瓮城,添置吊桥。太平天国火炮损毁一半城墙,知县陶森林集资补修。黄传绅修补损毁城墙一千三百四十丈。樊增祥在东南角塬上筑二座炮台。

老城墙残存

目前,渭南老城墙仅有几处残存,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依然用其不变的色彩,向世人诉说着它的风雨沧桑。

老城墙残存


来源:渭南热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