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清河---华士旧忆(13)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读澄品乐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华士泰清河

    如果说长江是江阴的母亲河,那么泰清河一定就是华士的母亲河了。

    泰清河又叫华士河,最早是元朝末年的张士诚占据苏州以后,一心要攻打朱元璋守着的江阴城,认为江阴地理位置实在重要,这是打通应天、连接南北的关键据点,所以从常熟挖建了一条河流直通江阴,取名长河,又叫应天河,结果仗没打成,河倒成了江阴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但这河道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没经过富饶的华士镇区,于是华士地方上在长河的基础上,西从今天华西的桑家浜长河接入,东一直到马奇浜又接上南长河,形成了一条贯穿华士集镇东西的河流,以依傍河边的泰清寺为名,起名叫泰清河,又叫华士河。所以泰清河最早也只能是明朝开始时才在史志上出现,江阴史志上最早记载的是朱元璋时期萧道育建造中渡桥的事情。

                       清朝末年时华士镇区图

  我小时候经常在泰清河南北玩耍,当然那时并不知道这些典故,只记得泰清河上的几座石拱桥,河南岸就是商铺林立的华士大街,这是和江阴大街完全不一样的商铺,它更亲切、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泰清河上前前后后有许多桥梁,只是我小时候只记住了三座桥的模样,其中萝卜桥因为在老家门口,所以印象最深,西石桥印象最浅、中渡桥印象最特别,

                            旧时华士的青龙桥

而长辈们经常在嘴边念叨的青龙桥,我一直没搞明白,还以为就是萝卜桥呢,直到华士修镇志,我才搞明白,由此,青龙桥虽然有名,我却一点印象也没有,大概和我童年时华士往东,最多跑到观音堂轮船码头那里有关,从来也没走到青龙桥去。萝卜桥因为在家门口,所以跑得最多,它名字最多,一会叫喜鹊桥,一会叫东石桥,还有一阵叫华士桥,而且,这华士街的几座桥还经常互换名字,搞得人七荤八素,而中渡桥记住了桥南有一高高的石阶通向紧挨河边的新生街,石阶上去,就等于跑到桥面上了,印象里好像和萝卜桥、西石桥的单孔石拱桥不一样。西石桥因为在街西,也难得一去,仅是看得见有这样一座桥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枯水期的华士泰清河

    大桥下面的河是我小时候非常向往的地方,很小的时候随大人去华士老家,就喜欢牵着表姐的手去院前和平街河边的石板河沿看船,看大人淘米洗菜洗衣服,看在华士中学读书的俩表哥大河里挑水回家,大热天则看大人和表哥表姐们在河里嬉戏洗冷浴,实在耐不住,在外婆的恩准下,在俩表姐的严控下,坐在河沿石上,“扑通扑通”,把两只小脚尽可能多的浸到河里,感受一下大人们近乎疯狂的开心。回到城里也可以和小伙伴吹嘘一下自己亲自“洗冷浴”的豪迈经历。

从和平街下到河滩,要下跨许多级台阶,那河沿石是清一色麻石条组成,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的洗礼,石头非常光滑,却一点也不滑溜,人们拿着棒槌在这里洗衣服,噼噼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特别有节奏感。稍大点,我喜欢随舅妈和表姐去河滩边看洗菜洗衣服,顺便自己拿了淘米筲箕在河沿石和河滩形成的小湾里捉小鱼小虾,那是可以玩上半天都不感觉累的有趣事情。难为情的是,虽然无数次的吹嘘在泰清河里洗冷浴,但真正在泰清河里洗冷浴的经历一次也没有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嫌大河水不干净,大概是无数次看见邻家孩子洗冷浴回来,一下巴的“羊牙须”(华士话念羊牙苏)那是河里的漂浮物形成的肮脏东西,另外,我曾无数次的在大河里看见浮着的小动物尸体,吓得我从此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下泰清河游泳。所以,我的游泳还是在江阴东横河里学会的。

    当然不下河游泳,不等于我不喜欢泰清河,除了我喜欢和我的小亲戚一起沿着萝卜桥、中渡桥走圆圈的躲猫猫游戏外,特别喜欢坐穿越华士大街的船游活动,那是难得几次的坐客轮穿越华士大街的兴奋带来的,因为坐客班轮船不是经常可以有的事情,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寻找散落在河边停靠的水泥船下功夫,千央万求地求守船的农民帮我们开船。

有一次恰好停靠在中渡桥买农资的船要回东面去,答应载我们一段路到东街轮船码头下来,把我们几个开心坏了,坐在稻柴铺的水泥船板上,感觉就像皇帝朝觐巡游一样的神气,最好沿岸有熟悉的人能够出现,能够看见我们“牛气冲天”的巡游,让我们可以骄傲的呼唤一声、吆喝一下这样的神气。船一路往东,穿越曾经踩在脚下的中渡桥和萝卜桥,感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那是桥拱带来的震慑,河水呈淡咖啡色,似乎比江阴的长江水要淡许多,看着水泥船划出的水花,有点美玉一样的润泽和玉脂,特别的漂亮。唯一可惜的是,它不如城里东横河干净,水面上总有稻柴、水花生、浮萍等水草漂浮,每当江潮来临,这些漂浮物就随波逐流,有点煞风景的,否则这里的水面一定也非常漂亮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士泰清河

    泰清河在镇区的范围不大,西面过了西石桥就没有什么人家而进入荒郊野地,而东面过了观音堂的轮船码头就仿佛进入农田树林,轮船码头的河对面更是完全是野田爿里了,记得小时候坐轮船候船,过了薛家弄往东就不热闹的,地上的石板街也变了格局,好像石条街变成了大黄石的石板街,商铺是从没记得有,轮船码头就像倚在泰清河边的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一点也没有江阴第二大镇轮船站的派头,得益于我父亲和两哥哥下放到文林,我有机会坐到小客班轮船去探望,在这里往东往西去的客班轮船都坐过,船不大,那汽笛倒是着实响的,大概一个镇上的人家都可以听见东街上客班轮船到达和离开的信号,就像江阴的长江大轮船一样,汽笛一响,满江阴城的人全都可以听见。

    1979年,开拓泰清河的水利工程,街镇上的所有古桥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河变宽了,两边也逐渐变得现代、时尚了,但似乎几百年来华士街镇的经典和特别温馨暖心的氛围没了,格局没了,再没有了老街的味道了。这大概是现代化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吧,如果换到现在,我相信谁也不愿把那么具有水乡特点的古街古桥拆掉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