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六十五:一代名相晏婴之墓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从齐国历史博物馆出来,沿齐国历史文化旅游环线西行,至桓公台处北行,不远处就是齐国城垣遗址保护房,这里是大城和小城的分界处,继续北行,就进入了大城,也就是平民住宅区。这里有一条向东进入农田的土路,晏婴墓就在这片农田中间,位置在齐都镇西北方向,北距永顺村不到一华里。墓冢是一高大的封土堆,有围墙环绕,门朝南开。从大门望进去,就可看到立在墓前的那通“齐相晏平仲之墓”碑,碑文为双钩阴刻,跟碑体为一个颜色,所以不到跟前根本看不出字来,有人用墨笔描了一下“平仲之”3个字,这3个字离很远处就能看见。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五月,由钦差山东巡抚等处地方督察院右签都御史尹应元所题。此碑的左侧还有一通方形碑,上刻晏婴线刻画,像选自清道光七年(1827)《古代圣贤传略》。右侧的碑上刻的是晏婴的生平传略,文曰:“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又称晏婴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事齐灵、庄、景公三公,敢于犯颜直谏,匡正国君之谬,尚节俭,且能力行,身为辅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机敏,善辞令,奉使楚国,临大节而不辱。据记载,晏子死后墓于故宅旁。”下面有一行字被凿,不知内容是什么。落款是:“淄博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六月立。”

关于晏婴葬地,《史记·管晏列传·正义》亦有记载:“晏婴墓在齐子城北门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岂易吾志!’乃葬故宅旁,人曰清节里。”又咸丰《青州府志》载:“慕容德登营丘,望晏子冢,顾左右曰:'礼,大夫不逼城而葬,平仲死近城,其有意乎?’晏谟对曰:'臣先人,俭以矫世,卒岂易地葬乎?’”通过这些记载得知,晏婴的住宅也应该就在这附近。

晏婴一生勤于政事,生活俭朴,居宅狭小,地势低洼,临近闹市。连齐景公都看不下去,多次提议让他换个地方,都被他拒绝。后来趁晏婴出使晋国,齐景公将晏婴邻居迁走,扩建了晏婴的居宅。晏婴返回后,拜谢了齐景公的好意,随即拆除新建的房子,恢复原来的样子,将迁走的邻居又迁回原处。晏婴去世以后,人们根据他的遗嘱,将其安葬在他的旧宅旁,人们称此处为“清节里”,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崇敬。

然而就是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却跟孔子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故事。

孔子到齐国,犯了一个严重的选择性错误。《史记·孔子世家》是这样说的:“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可是就在五年前,景公和晏婴到鲁国访问,还曾亲自登门拜访过孔子。这次孔子亲自到齐国来,理应成为景公或晏婴的座上宾,可他却把自己降低为家臣,想通过高昭子与景公取得联系。这不是矛盾吗?所以钱穆就认识,五年前的那次会见根本是子虚乌有:“《世家》载孔子秦缪之对,以王霸分说,诚为战国时人语。春秋时无言王天下者。”又说:“孔子先见景公,自不必为家臣以求通,《史》说矛盾固矣。”(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孔子适齐考》)不管这段公案如何了断,但孔子的这个选择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利。

孔子到了齐国,没有拜见相国晏婴,齐景公就很不理解,有一次景公问他:“先生怎么不见见我的相国呢?”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位国君都很顺利,那是有三个心,所以我不见他。”事后景公把孔子的话告诉了晏婴,晏婴则说:“不是这样的,不是晏婴我有三个心,而是三位国君同有一个心,三位国君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安定,所以我才能顺利地侍奉三位国君。我听说,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这就不对了。孔子持的一定是这种是非颠倒的看法。”

(《晏子春秋》卷八:“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对孔子的作法不理解的还他的学生子贡。子贡问:“拜见国君而不拜见他的宰相,可以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婴侍奉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因此我怀疑他的为人。”晏婴听了孔子的话后说:“我不过是齐国的普通百姓,不能保持自己的行为,不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能自立于世。我听说,得宠就能得到喜爱,不得宠就得遭到厌恶,诽谤和赞誉是同类,声音与回声相应,这都是根据你的行为而来的。我听说,能用一心侍奉三位国君的,就会顺利;用三心侍奉一个国君的,就不顺利。现在(孔丘)没有看到我的行为,就指责我的顺利。我听说,君子独自站立时无愧于自己的影子,独自就寝时无愧于自己的灵魂。孔子不以被拔除树木扫除足迹为耻辱,厄于陈蔡之间不以为是穷困,指责别人却不知道事情的原因,这就像住水泽边去说刀斧不对,住在山上说鱼网不好一样。那些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开始我看见儒者很崇敬他们,今天我再看见儒者,就对他们产生怀疑了。”孔子听了晏婴的话后说:“人们有过这样的话:在跟前说的话,不可能阻止它传到远处;行为在自身,不可能在众人面前掩盖住。我私下里议论晏子却没有说中他的过错,我的罪过太大了!我听说,君子指出别人的过失是把别人当作朋友,不及别人就把别人当成老师。今天我说错了晏子,受到了晏子的讥讽,他就是我的老师。”于是派宰我去给晏婴道歉,然后孔子才去见晏子。

(《晏子春秋》卷八:“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元刻本为“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孔子知道自己错怪了晏婴,所以诚恳地说了上面这一番道歉的话,并且还让他的弟子宰我当面去致歉。但是晚了。

其实齐景公很器重孔子,想要把尔稽(一作尼谿)之田封给孔子,但却遭到了晏婴的反对,他说:“孔子他傲慢并且自以为是,不可以让他来教导百姓;喜欢音乐而主张对民宽缓,不可以让他来亲自治理百姓;相信命运而懒于做事,不可能勤于职守;主张厚葬消耗民财使国家贫困,丧葬时间太长哀悼不止耗费时日,不可以让他担任领导;行为的难处在于内心,而那些儒者只注意外在的修饰,所以着装奇特,注重容貌,不可以让他来引导民众教化百姓。自从大贤人死去之后,周室就衰微了,礼仪制度增加了许多,而百姓的行为则江河日下,歌舞音乐充斥于世,而社会道德则日趋堕落。今天孔子用繁琐歌舞音乐使社会奢摩,用弦歌鼓舞来聚集徒众,用繁琐的礼仪来约束上下尊卑,用趋走盘旋的动作节奏来吸引观众,他的学问渊博却无济于世,劳其心志却无补于世,寿命加倍也学不完他的那些道理,人到壮年也无法奉行他的礼教,积累钱财不能供应他们礼乐的费用,用华丽的邪说来迷惑当代的君主,盛设音乐以愚弄百姓。他的治国之道不能用来示范世人,他的学说不能教育人民。现在想要加封给他,这就等于用他那一套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引导民众保存人民的途径。”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说:“你说的对。”于用厚礼接待孔子却不再提封地的事,恭敬地对待孔子却不再问治国之道。孔子只好走了。

(《晏子春秋》卷八:“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墨子》作“怠”)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在《墨子·非儒》中,也有相近的记载,但却对孔子进行了恶毒攻击。说孔某人得知齐景公不再封给他土地,对景公和晏子十分愤怒,于是便把范蠡推荐给了田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南郭惠子,就回鲁国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听说齐国将要讨伐鲁国,孔子便跟子贡说:“赐呀,现在是举大事的时候了!”于是派子贡到齐国,通过南郭惠子见到田常,劝他伐吴;并告诉高、国、鲍、晏等四姓,不要妨碍田常的叛乱;又劝越国讨伐吴国。在三年的时间内,齐国和吴国都遭到灭国之灾,死亡的人数难以计算,这就是孔某人的阴谋。

(原文:“孔某乃恚怒于景公与晏子,乃树鸱夷子皮于田常之门,告南郭惠子以所欲为,归于鲁。有顷,间齐将伐鲁,告子贡曰:'赐乎!举大事于今之时矣!’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劝之伐吴,以教高、国、鲍、晏,使毋得害田常之乱,劝越伐吴。三年之内,齐、吴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孔某之诛也。”)

    孙星衍怀疑这段话应为《晏子春秋》原文,“后人以其诋讥孔子,乃刪去其文,改为'仲尼乃行’四字。”其实这番话与史实出入很大,范蠡助勾践灭吴时,孔子已经去世6年,晏婴和齐景公也都已死去。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我相信,虽然晏婴极力反对景公加封孔子,但决无一点私心。而孔子也没有因为晏婴的沮封而情绪用事,仍对晏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论语·公冶长》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孔子说:“晏平仲和他人交往,交往的时间越久,别人对他也就越加尊重。”)

                   2013817日第一稿

                   2013821日第二稿

                   2014526日第三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