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焦虑症| 小朋友如何减压?

 新用户7976s6Fv 2023-09-21

开学焦虑症:

小朋友如何减压?

新学期马上开始啦,小朋友们开始闹情绪了有没有?小喵小时候每年这几天都能哭得哇哇哇的。您家小朋友有没有类似情况?今年这个秋季,是小喵升初中的第一个学期,他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小喵学校开始组织新生军训。喵lady本来还想趁热打铁,给小喵来个开学动员,趁学校培训纪律性的同时,我也捎带手敲敲边鼓,强调一下初中学习的重要性,让他赶快收收心。可没想到,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非但没有激发小朋友斗志,反而让他焦虑症爆棚。喵lady以为是老毛病,继续用哄小娃的一套,比如亲亲、抱抱,再塞一嘴好吃吃,可这回,这几招儿明显失效,人家干脆病倒了。看来,一上初中,小喵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是自己减压,不开心就回来找妈的法宝已经不灵啦!

喵lady速读小提示

  1. 新环境比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更大

  2. 靠吃减压,是一种错误的脑回路,反而让压力更大

  3. 同情法和自我安慰法,让小朋友学会自我减压

新环境为啥容易让小朋友焦虑?

新环境对小朋友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恐怕没有比每年9月幼儿园门口新生入园的场面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的了。恐怕各位大朋友还有记忆吧?第一天去,也许还有笑模样,第二天就炸了锅了。哪个娃不是在幼儿园门口上演生死离别的大戏码?一个个哭得快背过去。张小喵除了哭之外,还有一招儿,早上起床坚决不穿鞋。他以为只要不穿鞋就不出门。不出门就不去幼儿园。很合逻辑吧?但无奈人生没有逻辑。大人可以把他当个炸药包似的直接扛过去,丢给老师撒腿就跑,留下他一个人用哭声掀翻房顶啊。

现在想想,喵lady当妈妈挺不负责任,就是欺负人家小。不过,人生有什么道理可言?成长不就是这么突如其来吗?

等小朋友大一点儿,可以讲道理了,喵lady讲道理的方法也可圈可点。比如下列方法:

利诱法:“今天不哭啊,不哭放学就给你买好吃吃。”

威胁法:“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了!”

指责法:“有完没完,找个好学校容易吗?别这么不知好歹!”

直到小喵已经熟悉幼儿园了,喵lady才读到儿童心理学家关于新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的文章。有研究发现,在童年期对小朋友情绪负面影响最大的事件中,排名最高的居然不是父母离异,而是搬家和转学。对儿童来说,0-12岁都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而且,儿童主要是依靠规律的生活习惯,熟悉的照护人、同伴和生活环境来维护内心的宁静的。所以呢,如果小朋友还能和一直照顾他的人(比如妈妈)呆在一起,又不搬家,夫妻分不分开,他们倒不是很介意。但转学、搬家这种对成年人无足轻重的事,对小朋友来说可了不得,因为玩伴和环境都换了,那他们的安全感可就面临崩溃。比如,喵lady的小伙伴就回忆说,自己刚到初中可想念老同学,甚至觉得新同学长得都特难看。

当小朋友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时,我们恐怕想不到他们也会焦虑。我们总以为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哄一哄,吓唬吓唬,不开心转眼就忘了。这些办法虽然短期有效,可恐怕不是面对压力的正确解法。所以呢,等他们长大了,除了吃吃吃、买买买、找妈妈之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压。喵lady就清楚的记得,有一回在路上看见一个穿校服的胖姐姐一手举着奶茶,一手举着手机,边哭边咆哮:“妈,你闭嘴!你知不知道一个高中学生的压力有多大?!”

那嗓门儿大得吓得小喵看了我一眼,吐了吐舌头,感慨道:“高中姐都这么火爆的吗?”

看来,一到高中,妈妈和好吃吃,哪个也不是解压的好办法。

小朋友如何正确减压?

小朋友上初中了,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环境,还会来自师长的要求、同辈的竞争、自我的期待。而影响青春期小朋友成绩的,不仅是智商,是勤奋,还有情绪。喵lady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先搞搞心理建设,和小喵一起学习一下正确的减压方法,把心理堤坝建设好了,再来提高成绩吧。

在各种减压方法中,喵lady读到一篇关于减肥的科普文章还挺受启发。为啥呢?因为这篇文章谈到,很多人习惯用吃吃吃来解决压力——还真是的,比如喵lady和那个高中小姐姐——但过量进食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脑回路,压力是现代人肥胖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文章说,当大脑处于压力(恐惧)之下,我们就会有强烈冲动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比如,过量进食。饱腹感是哺乳动物原始大脑自带的生存回路,也是安全感的来源。当我们习惯于把食物作为自我奖赏的话,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激活食物和情绪之间的原始链接,通过增加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降低新陈代谢来维持情绪稳定。这样反复几次,食物的拯救效应就被大脑编码。一有压力就克制不住地想要吃吃吃。这种脑回路会导致我们在减轻压力的同时体重快速飙升,而肥胖又会引起我们的另一种自责,结果陷入压力胖的恶性循环。

所以呢,这篇文章主张,减肥的根本方法是要学会正确减压,从而减低我们在情绪上对食物的依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