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胃结合部基础

 付刚8bid499jz5 2023-09-21
近来学习食管胃结合部早癌、Barrett食管/腺癌,碰到一些关于EGJ内镜、组织学判定等基础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属于外科、病理范畴,现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小结。
图片
1 食管解剖学分区:颈段、胸上--下段、腹段食管

食管贲门型腺体,又称贲门腺(CG弥漫散在分布于整个食管的固有层内,主要见于食管远端和近端部分。这些腺体起润滑作用,以便于食物团块顺利通过食管,这在生理上是必须的。组织学上,这些腺体位于固有层内,与胃贲门型腺体相似,由分泌中性黏液的细胞组成。

图片
图2 食管下端增厚的黏膜肌及贲门腺(CG
食管黏膜下腺,又称食管腺(EG被认为是口咽部小涎腺的延续,散在分布于整个食管,但在食管上段和下段区域更加集中。
图片
图3 食管粘膜下腺,又称食管腺(EG

鳞柱交界线(SCJ):又称Z线,为组织学概念,指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的分界线。

图片
图4 SCJz线)

关于EGJ定义指一狭小区域,为临床区域性概念,而非单纯器官概念。关于EGJ的认定目前具有争议且临床判定一致性不理想,也影响了Barrett食管等的诊断,我们看看EGJ判定的现状。

解剖学上的食管胃交界部:指管状食管变为囊状胃的部位,即食管末端和胃的起始,相当于希氏角或腹膜返折水平或食管括约肌下缘(最准确、客观的EGJ解剖学标准),与组织学上的鳞柱交界SCJZ线)不一定一致(如图5)。

理想状态下,EGJ应在内镜下确定,日本及其他国家地区判定EGJ的标准不一致,尚有争议。其他国家地区判定标准胃黏膜皱襞的近端(最小充其量条件下:抽尽胃内空气,嘱患者深吸气充分伸展食管下段EGJ日本标准食管栅栏状血管LPEV远端EGJ。日本关于EGJ的定义基于功能及组织学,图5显示了EGJ区的局部解剖,可以看出栅状血管PLEV的远端最接近食管下括约肌LES的远端。

图片
    图5 EGJ区示意图。贲门腺(CG)分布在粘膜肌层(MM)上方EGJ近端约1cm和远端2cm处。食管腺(EG)存在于食管中的MM下方。栅栏状纵向食管血管(栅状血管PLEV)穿过MM最接近真实EGJ线,位于与食管下括约肌(LES)一致的粘膜固有层(M)中(约2 cm)。鳞柱交界线SCJ)位于EGJ的近端。CML环肌层、IOML内斜肌层、LML纵肌层、P腹膜、SM粘膜下层。

所以综上各方观点,内镜下EGJ的判定可以参考如下标准PLEV为主要标准,皱襞近端为次要标准。即当PLEV明确可见时,以PLEV远端判定为EGJ,当PLEV不明确时,以皱襞近端为EGJ

 图片

图6 通过综合PLEV、胃黏膜皱襞近端确定EGJ(黑箭头),PLEV主要标准,皱襞近端为次要标准(当PLEV不可见时以此为判定标准),并以此判断Barrett食管(BE-日本标准

关于EGJ癌,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Barett腺癌,WHO与日本有不同分类、观点。WHO定义的EGJ腺癌,通常使用siewert分型

型:相当于远端食管腺癌,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部上 15cm 处。

型:相当于贲门腺癌,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部上 1cm 至下 2cm 处。

型:相当于贲门下腺癌,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部下 25cm 处。

日本一直使用nishi分类来定义EGJ癌: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2cm和下方2cm内的肿瘤,不论其组织学类型

图片

图7 siewert分类及nishi分类的不同

 图片

图8 nishi亚分类

引文:
[1]Kumamoto T, Kurahashi Y, Niwa H, et al. Tru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background of its definition and current surgical trends. Surg Today. 2020;50(8):809-8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