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宏勤花 2023-09-22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其根本的使命和担当,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基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炼其“活的灵魂”,并彰显其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

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在于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具有“问题的人类性”,即都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理论表征,都蕴含着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思想。因而深入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的人类性”和“思想的普遍性”,特别是“彰显”其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就成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至关重要的理论前提。

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植根于中华文明。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彰显其“人类性问题”和“普遍性思想”,首要的是必须把握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包容性”。

二、中国哲学的“人类性问题”和“普遍性思想”

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生动地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哲学知识体系之中。中华文化是我们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也是我们创建这一体系的最坚实的“文化自信”。同时,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文化自信”,还在于这个“独特优势”本身就深刻地蕴含着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普遍性”,深植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价值旨趣和概念体系之中。

然而,在近代以来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积淀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中国哲学,却被一些西方哲学家讥讽为没有“哲学”的“常识”。然而黑格尔曾明确地提出,哲学的根本旨趣和历史任务,就是使人“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中国哲学,不是更深沉地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吗?不是具有更深刻的求索“人类性问题”的“普遍性思想”吗?

否认中国哲学之为“哲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思想”而无“哲学”。这种看法,混淆了作为“普遍性思想”的“哲学”与作为“学科名称”的“哲学”。在把“哲学”视为“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形而上’在历史上的首次出场,就是与中国哲学最核心的范畴'道’搭配而来的”。以中华文化、中国概念的“形而上学”来标识“哲学”,不正是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普遍性思想”吗?作为几千年来规范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构成中国人的最深层的精神家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思想”,不正是追求和传播“人类共同价值”的“哲学”吗?

中国哲学以其深沉的“人类性问题”和丰富的“普遍性思想”,以及其所蕴含的深沉厚重的“人类共同价值”,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并为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哲学智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性问题”及其彰显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深厚基础”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哲学,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则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以“改变世界”的“世界观”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即“历史中活动的人”出发,把哲学从凌驾于科学之上的“解释世界”的“普遍思想”,变革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把现代哲学的使命确认为人类以自己的实践活动而实现自身解放的“为历史服务的哲学”;从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出发,把自己的哲学的根本使命确认为把人从“资本”这个“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解放出来,从而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建设一个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深刻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所创立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解决的“人类性问题”、最需要确立的“普遍性思想”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作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魂脉”,不正是我们的最坚实的“理论自信”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和矛盾运动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智慧,与中国哲学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生民立命”的价值追求、“生生不息”的辩证思维、“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是“高度契合”和“互相成就”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开辟出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思想空间和理论空间。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造”及其“世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就在于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以坚实的理想追求,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坚实的理论支撑,赋予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以规律性的道路指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和“理论自信”,也是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守正创新的“方向”和“道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创性”,集中地、鲜明地体现在“两个结合”上,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深厚基础在于,中华民族拥有在五千多年历史演进发展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正是这个“伟大创造”,极大地丰富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深刻地激活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深厚基础”,切实地展现了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独特优势”,真实地显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创性”,并赋予“中国特色哲学”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深切地表明,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内容”、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深厚基础”所构建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不仅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而且愈益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远的世界意义。

(原文刊载于《哲学研究》2023年第8期,原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使命和担当》,作者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姜晓磊/摘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