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斯言:【白起暨战国诸俊经世柱国赖大才——读孙皓晖《大秦帝国》之第三卷《金戈铁马》】

 三秦文学 2023-09-22 发布于山东

本期编辑:处  寒
白起暨战国诸俊经世柱国赖大才
——读孙皓晖《大秦帝国》之第三卷《金戈铁马》
文/斯言

战国的历史,是一部杀伐征夺的历史,各国的疆域在战争的锯条拉扯中此长彼消;战国的历史,是一部变法图强的历史,各个国家在爬坡跌谷的过山车中国力强弱循环;战国的历史,是一部雄才辈出的历史,一批经世柱国的大才在纷乱的世象中尽情表演。
固然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是英雄人物却扮演了历史舞台的主角,他们才是历史剧情演进的真正推手。大江东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历史的浪潮下却永远埋藏着他们的波澜壮阔;人民群众中虽然不乏“鸡鸣狗盗”的奇才,但是他们终归是某个具体事件环节上的“螺丝”,尽管“细节决定成败”,也有他们“无车弹铗怨冯驩”(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的嗟叹,但终不是“夺席谈经”之大才。
《大秦帝国》是从秦国一统天下的角度铺陈历史的小说,秦国不是独立于天下的,她是在和诸国(六国及其他小国家、部族)的军事、外交中逐渐走向壮大、强盛和独霸天下的,所以小说不能不用大量的笔墨来铺垫别国另域。第三部《金戈铁马》从秦国的历史纪年来说,主要是秦昭王(嬴稷)这一阶段的历史,嬴稷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命国王,在位时间超长,达56年,几乎熬死了太子(秦孝文王,嬴柱,在位三天)。此人一生功勋卓著,他也是秦帝国走向统霸大业的奠基石。

一、白起——伍卒成名冠天下
白起是战国诸将中,从最底层干上去的大将军,军事家。小说中,白起最初始一个伍长,相当于今天的班长之类的职务,但是他带的兵有特色的,个个力大无穷,身怀绝技,能征善战,是有“白起六卒”之说。秦武王嬴荡就曾隐姓埋名在他手下当过兵。可惜的是,秦武王为了呈一己之力,被大鼎压断壮腿,一命呜呼,结束了三年多的国王生活。
白起的特点是无功不受禄,无大功不受高职高爵,他的提拔,是他一步步凭战功挣来的,同时也是国王宣太后看上他这个人才攫升的。
白起当了大将军之后,每遇战事,总是精心计算,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应对方案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他所指挥的战事,总是胜利,大胜利。
白起的职务越来越高,成了三军统帅之后,考虑战事,已经不是仅仅从战争考虑战争,而是从国家形势、国际形势来谋划战事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他的战略战术,总是符合太后、国王、丞相的胃口。
当白起的战略战术被第一次否定之后,秦国迎来了她的失败、惨败,这场战争是秦国借赵国(此时赵国已经强大了)灭中山国之机而发动的夺邯郸之战,赵国的大将军赵奢(纸上谈兵的赵括之父)灭了秦国八万精锐,秦国进入了低迷徘徊的阵痛期,芈八子为此自杀以谢国人。(小说是这样写的,可能是考虑让芈八子给读者留个好印象,实则老死)
将军总要打仗,建国立业。为了国家利益,白起后来又打了很多大仗硬仗,攻城掠地,被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名震天下。史载,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
白起的扛鼎之作乃长平之战,也是污名之作,更是将相失和的源头。长平之战因秦军战胜赵国45万军队而大获全胜,但是坑杀20万战俘的污名必须由白起来背,这是反人道的丑恶,带来了六国瑟瑟发抖,也带来了赵国的战后激愤。丞相范雎担心白起功名盖过自己,通过接受割地的方式平息了白起灭赵的火焰,白起对范雎心里就有些瞧不上。
烈士总要牺牲,大功不可盖主。也许是20万赵军索命,也许是征战劳顿,病重的吴起被国王反复要求出征,但是吴起是有理性的军事家,也是敢对命王和朝政评论嘲讽的人,战不能胜弗如罢兵,拖着久病之身不得已听从王命勉强率军出征,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也许,秦昭王还有其他想法,派使者赐王剑命其自刎。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思之良久:“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二、芈八子——巾帼名流定乾坤
芈八子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几笔可以记述的。她是秦惠王的妾,秦昭襄王嬴稷的母亲,史称宣太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太后的人,也是以太后身份主政的第一人。(主政长达36年。也有说41年的)。也正是在她主政的时期,秦国从实质上走向强大。
魏皇后的儿子嬴荡——秦武王举鼎突然身亡,小说上说的是嬴荡临终遗言让嬴稷继位,这个时候芈八子的儿子嬴稷还在燕国做人质,事实是魏皇后的另一个儿子赢壮跃跃欲试,已经坐上了王位(是为季君),芈八子历尽千辛万苦和儿子回到秦国,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斗争,把儿子嬴稷扶上王位。给自己封了个太后的职位,当然,太后并不仅仅是个名分,而是实权大权在握,国王虽然上位,但是并没有亲政(也就是对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诸多大事,太后定夺。
诱灭义渠。小说上写的是,芈八子与义渠王有青门竹马之情,后来旧情复发,遂成好事,但是芈八子时期秦国灭了义渠却是不争的事实。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再后来,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后世的史学家评论,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一个人能把心机包藏30多年,伺机实施,那该是有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啊。一个太后能事敌国之王,激情迸发水乳交融,没有超级强大的心理素质断断是做不来的。
朝堂之上,外使面前,宣太后用自己男欢女爱的体会阐述邦交之道,虽然粗鄙,却也贴切。故事是韩国的尚靳大夫来向秦国求援发兵,宣太后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这段话能记载在正史上,可见其典型也。
至于宣太后让情人魏丑夫为自己殉葬,后又听从庸芮劝告放弃这个想法,可以看作是从善如流的表现,捎带出来的信息是生活糜乱,爱之弥深。当然,她有自己的理论,大致如此:男女之欲,合乎自然。这也许是当时的风气习俗,当然秦后世有过之者甚多。
三、乐毅——功成名就遁赵国
战国在这个时期,总是国力此长彼消。有一阵子,燕国就强大得厉害,二十年间,就有了灭齐国的力量。燕国强大的这一段历史,离不开乐毅。按小说记述的历史,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乐毅与秦国当权的宣太后交好,甚至有些暧昧。这是因为嬴稷在燕国为质子的时候,宣太后(当时的芈八子)陪同,乐毅为这母子两人大行方便,芈八子执掌了秦国的政权,自然对燕国网开一面,乐毅有时间在燕国实行变法,强大了燕国。二是燕昭王对乐毅的大信任,这一点如同秦孝公对商鞅的的信任一样,有信任才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三是燕国时弱,诸国都没有操心这个小兄弟,他一不小心就恢复元气,长得膀大腰圆了。
燕昭王一辈子就操心一件事——复仇,向齐国复仇,因为政权的非正常更替,燕昭王姬平向齐国求援,打败了篡权的子之,同时也是引狼入室,狼顺便捎带洗劫了燕国,因此,燕昭王一定要雪耻。
历经二十年,变法的红利形成了巨大的国力,乐毅练成了强兵悍将,有了攻打齐国的基础,又加之齐愍王骄奢暴虐,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乐毅合纵六国,领兵一路向东,连战连克,一举攻克齐国七十多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报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也替燕昭王雪了国耻。
这时,只有齐国的莒城和即墨没有收服。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可惜时运不济,乐毅的大业还没有完成,燕昭王就挂了,燕惠王乐资即位,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不怀好意,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去了赵国。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慑燕国、齐国。
乐毅逃遁了,齐国反败为胜。齐襄王继位,一个新的齐国又开始了。
瞧瞧,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任用或者罢黜一个栋梁之才,就可以将国家翻个个儿。
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大功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君王。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在他统治的前半期,不仅练就了赵国强大的军队,就连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位非常勇武的马上将军。赵武灵王在鼎盛的时候为了专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位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英武一时的赵武灵王,由于传国于王子何而引起争位斗争,致使他被饿死在沙丘异宫中,为天下所惋惜。
胡服骑射的起因在于赵国和中山国的宿怨,赵武灵王和中山国打仗,屡次战败,为了雪耻而开始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说,我之所以改变服装,更新战备,只不过为了准备四境应变,报中山王国之仇。从此,骑兵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兵种,进而成为一个主要兵种。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除了为适应同周边国家的军事竞争外,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胡服骑射也促了民族的渗透,文化的融合,胡人歌舞、胡人医药、胡人服饰、胡人语言在赵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
一个神奇的梦境,促成了一桩幸福的婚姻,却毁灭了一个伟大的国王。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来是太子。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梦中情人”美女吴娃后,就把吴娃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惠文王。吴娃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而立何为太子。
公子章本是太子,应为赵王,现在被幼小的异母弟取代,心中不满。田不礼与公子章一拍即合,图谋夺回王位。赵武灵王到沙丘宫休闲,公子章陪同,田不礼与公子章以赵武灵王的名义召见惠王。开启了宫廷政变,一片混战之后,公子章兵败,逃到武灵王所居住的宫中躲藏,保皇派公子成、李兑重兵包围了武灵王的行宫,终于杀死公子章。赵国法律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杀死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赵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并下令宫中的人说,后出来者杀头所以赵武灵王所居宫中的人全部都离开了。
武灵王想出去,却被士兵拦住不让出。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
五、范雎——清除权臣谋长策
范睢在魏国中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因为一次出使齐国的外事活动,被齐襄王高看了几眼,赠之财货,引起了须贾的极大不满,须贾借着魏国丞相魏齐的宴会,对范雎极尽侮辱之能事,将范雎“打死”扔在茅坑里腌成“屎人”,恩赐给另一个门客郑安平“喂狗”。这郑安平是个慧眼识珠的大才,蒙过了须贾,救活了范雎,将其“兜售”给在魏国延揽相才的秦王谒者王稽,王稽以为奇货可居,将范雎“偷渡”到秦国,献给秦昭王赢稷。
当时的秦国是什么情形呢?
赢稷虽然在王位上已经坐了三十六年,可是右左老坐着他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冄,这两个人对于赢稷是坐王位是有大贡献的,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多方周旋和拼死争夺,赢稷也不可能坐在王位上。但是这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就有些恃功自过,宣太后芈八子也是个有手段有智慧的大女人,一直把持着国家的大权不放松,与自己的弟弟和其他儿子“绑架”了王权。如果赢稷是个庸碌的国王,这样也好,偏偏这赢稷却是个有见识有想法的国王,要亲政,自己说了算,就得搬开这几座大山,倘是别人,倒也罢了,偏偏都是自己的亲人,至亲,而且还是王位的促持者和国家政权运转的维护者,而且运转得蒸蒸日上。但是不亲政总是一个不称职的国王,况且这些人拥权自重,私欲膨胀,暴敛财富,几可敌国,是必须解决问题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高人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既能解决亲政的事情,又能解决这些人的问题,还能图谋国家发展,并且能巧妙地绕过讨伐亲情,才不使自己显得无情无义。
这个时候,范雎来到了秦昭王身边。
范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贵族专权。秦国自商鞅以来一直是个法治国家,法治国家中给高官污吏找个茬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范雎眨眼间收拾了魏冄和他的专权外甥们(历史上称之为除四贵),收缴浮财,驱逐出国都咸阳,到他们的封地上闲云野鹤,永远不得到咸阳溜达。这个问题上,范雎的智慧,一是清君侧,让国君浮出水面;二是富国家,收缴罚没,充实国库,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三是彰法治,惩治腐败,重振纲纪;四是留面子,没有赶尽杀绝,但是结束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从此这些人就从政坛上消失了。对于权贵而言,这就等于判了政治死刑,立即执行。
范雎给领导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制定国家规划。秦国在这个时候已经是诸侯当中的老大。老大自有老大的理想——统一中国;老大自有老大的烦恼,诸国老来合纵伐秦。范雎的长策是远交近攻。远交主要解决的是安定问题,采用的办法是外交策略;近攻就比较简单了,武力“吊民伐罪”,占其城池,扩充本土。这个办法很凑效,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将相和。范雎和白起这一阶段是黄金搭档,白起是上将军,统领三军,前方奋勇杀敌,所向披靡。范雎是丞相,支应粮草,长袖善舞,从横捭阖。二是君王的大力支持,君王甚至把家国性命都押给了范雎和白起,由不得将相不卖命。三是秦国充足的库府,范雎和特使出使列国,金银珠宝,车载马驮,阔绰奢华,列国的重臣敌不住范雎的超级“糖衣炮弹”,纷纷耳顺。
长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白起大败赵国,战神地位奠定,可是二十万战俘如何处理?秦昭王虽无明诏,实则是想要白起杀掉战俘,范雎在这里动了点小心思,战前,两人均高官厚禄,一样的爵位,战后,白起的功劳就要掩盖自己,范雎心理上有了一点不平衡,他就附和了昭王对战俘的处理方式,而由白起背负杀俘的恶名,让白起在道义上处于下风。包括长平班师,使白起灭赵的雄图大志功亏一篑。白起当然心里也就有想法了。将相从此面和心不和。
范雎有自己致命的缺点。一是忠君在前忠国在后,秦昭王对范雎有知遇之恩,是他施展才华的命主,他对于秦昭王,忠心耿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但对于这个国家,他就没有象忠于君王那样考虑了,虽则战国时代,“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君王与国家基本是一个概念,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总是先要从王上的感觉和意见出发,只有抚弄好了王上,才能处理好国家事务。这一点,他和白起正好相反。也正因为如此,昭王可以杀白起而对范雎百般偏袒。二是重恩图报,但是不能因才荐用。郑安平对范雎有再造之恩,但充其量也就是个江湖义士,怎么可以担当大将之责呢,范雎为了报恩,让他当了蓝田营的大将军,最终的结果是弃军投降。王稽是范雎的伯乐,长期担任谒者,也就是出国办理个具体事务的使者,范雎推荐他做了秦国的河东郡守,这人也不争气,位高权重的时候,就私自“割让”了国土,落了个被鞭子抽死的下场。三是借国家的力量,对政敌挟私报复,致人死地,对须贾的侮辱无尽不用其极,生生硬硬的逼死了魏齐。中性词是睚眦必报,贬义词是没有胸怀。看来这个宰相肚子里是行不得船的。
2021-3-17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斯言:男,陕西白水人,现为西安某高校教师。出版有散文集《流年似水》。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斯言:【泾渭分明】(散文)

【三秦文学】斯言:【山坳里的造纸工艺】(散文)

【三秦文学】斯言:【南泥湾抒怀】(散文

【三秦文学】斯言:【喝酒】(散文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稿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史   波   杨   强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编: 谢亚红   处 寒   谭文群

编委:

 刘旭平    唐桂英   吴远红   梦而诗

 润    隆   米兰花   刘马陵   水云天

 刘军英   王宝群   张晓强    孙传志

       喝   茶   南友锋   马永清    徵   蔚 

       张兴军   凤尾竹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秋日私语

三秦文学

欢迎关注

获取更多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