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建社会的权力密码

 思想者札记 2023-09-22 发布于北京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小说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奸臣当道”“小人得志”。无论是奸臣,还是小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可为所欲为。权力有如此神效,通往权力的路自然也会拥挤,也因此封建官场,人人各显其能。然而,几千年来,我国的权力设置一直遵循着金字塔结构,“礼法”的出现,又定位了每个人的层级,对于拥有权力的官员来说,他们清楚“你是谁”“为了谁”。其中“忠君”作为官员好坏标准,“奸臣”和“忠臣”都围绕它斗智斗勇,封建社会也成为官场哲学和权力斗争的舞台。

权力密码之一:李斯的“老鼠哲学”

君权神授,臣权君授,这是儒家中社会对权力的认识。诸子百家之所以能共存,其背后也因为有不同的权力背景,而诸子百家又服务于不同的权力。然而,在以“德”化人的远古社会,禅让制盛行,那时候的权力中心实际上是为百姓服务的。私有制的国家形态产生以后,权力移交方式发生变化,为了实现君权的合法性,如家炮制了“君权神授”的礼法社会,君主以下的权力由君主“授予”。于是有了不同层次的“官位”,社会呈现出金字塔的权力结构,不同的官位和职权又用不同的“名”与“器”代表,其中“名”是官位,“器”是权力象征,比如官服、朝板、玉玺、虎符等。

在封建社会,人以位贵,富贵贫贱皆由位置决定。李斯正是窥探到了这一秘密,才发明了“老鼠哲学”。李斯注意到厕所里的老鼠又脏又臭,见到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到惊吓赶忙逃跑。而仓库里的老鼠,根本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养得又肥又大。同是老鼠,却是两种境遇。于是,李斯由老鼠想到了人,他认为“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其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从此争权夺位,成了历代的权力密码。


权力密码之二:窃国者侯

其实李斯不算奸臣,毕竟他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在秦始皇死后,推谁继位的时候,他没有从“公心”出发,而是私心作怪,和赵高沆瀣一气,更改遗诏,让胡亥当了皇帝。让李斯没想到的是,赵高这位宦臣比他更奸,对皇帝更“忠”心,赵高才是真正的想要窃国者。

窃国非一般人而为,如果不是皇帝近臣,不能赢得皇帝信任,要想窃国,只能靠马上得天下了!那是权力来源的另一种方式。但即使抢夺的权力,一旦登上大宝之位,也要用儒家那一套来证明权力的合法性。面对权力,尔虞我诈的竞争,令人眼花缭乱,即使是皇帝如果不够英明的话,他也不能辨别谁是忠奸。一旦有野心者把持朝政,甚至劝帝退位或者僭越弑君。也因此,《左传》中说“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思是“名”与“器”千万不要随便与人。那么,窃国者是如何被授于“器”与“名”的呢?

这还得从古代任命官员的合法性说起,他们的“法理”依然是“君权神授”“臣权君授”,然而这一切“忠君”的结果,只要君主认可,一个人便可以飞黄腾达。然而,儒家社会又给“窃国者”一个正名的机会:成王败寇!只要你做事情不败露,只要你不被人告发,一旦被授予权力,即使无才无德,甚至昏庸不堪,你的号令也没有人不听。


权力密码之三:“服从”

既然不管是君权,还是臣权,都有合法性来源。但权力也是需要监督的。谁来监督这个问题,儒家给老百姓画了一个大饼。它把君王说成是替天行道,那监督君王的只能是天神了。而对官员的监督,则是君王。由此看来,一层一层的权力都只服从它的上级,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礼法社会中“你是谁”“你能干什么”。从上到下,君王服从神意,官员服从君王。老百姓就在这无形中,被儒家的权力观给“pass”掉了。他们处在底层,只能听天由命,任由摆布。可是,对于英明的君主和善待百姓的忠臣,老百姓又成了他们的“天”。这种辩证性,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是“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大意是真正的儒者,实际上有两重天,一层是虚拟的上天,一层是老百姓这一层天。儒家用它对天的理解,戏剧性地又超越了它的“礼法”标准,从这一点也明白儒家的“中庸”为何物了。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社会普遍把“忠义”作为社会行为的标准,服从忠义是民间的为官标准,而在李斯的“为官哲学”中,服从“天”,这个天如果是君王,那就是权臣,如果是百姓,那可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这就是儒家官场哲学的虚伪。儒家的这种价值观矛盾,它一方面要人们守“仁义”,另一方面还要忠于皇权。这种矛盾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很明显。小说那些千古流芳的人物都是儒家代表,相反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被视为奸臣。刘备、孙权都被视为忠义代表,其实要说权力的合法性,曹操才是最合法的,因为“窃国者为诸侯”,倒是刘备、孙权,他们打着兴汉的名义,行一己之私。

权力密码之四:“权臣”多奸

传统的儒家社会,并非人人平等,“特权”是儒家“嘴上不说,心中不离”的古怪现象。比如“刑不上大夫”,就是特权,为了使特权合法化,儒家编造出了“君权神授”的谎言,不仅如此,为了使特权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儒家炮制出了一整套“礼法”。

那些身为奸臣者,正是看透了权力“来自哪里,为谁服务”,他们想方设法靠近君主,并服从他,目的就是让君主们认可他们的“忠心”,一旦取得了“权力”,这些人便可以胡作非为。所以说历史上的奸臣都是君主造成的,而奸臣又大多是权臣,他们是君主的“家臣”。而那些忠良志士,他们虽然忠君,但更重仁义,心中装着黎民百姓。

因此,辨别一个君主是否明君,除了认清忠奸,还有另一个标准:他是否关心百姓。实际上权力还有一样好处,它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古代的君王开疆拓土,实际上并非为黎民百姓着想,因为开疆拓土苦的是百姓,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生都是“盛世牛马”“乱世炮灰”,平安是被榨其身,战时则用其命。忠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心系百姓之苦,才“忠言逆耳”,而奸臣谗言,顺君主之意,忠臣往往会被奸臣陷害。奸臣无大义,只卖身给君主,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为了谁”。既然一切都是皇家给的,他们君主想怎么玩,就由着他来,他高兴了,正好满足了君主们“特权”和“任性”。

权力密码之五:奸臣多“庸”

奸臣因为“奸”,才显庸。奸臣不为公,只谋私,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只有百姓才是公,而奸臣自己和君主都是私,但在家天下的时代,往往君以天下为家。这正是儒家对“庸”的最好解释,因为庸就是那种不求居其上,也不求居其下。其实庸官也不是傻子,这是他们的生存智慧。既为庸官,就没有改朝换代的本事,庸官之所以庸,是他们治国无方,但弄权有术,历史上那些敢于“窃国”的,非奸即盗,一旦窃国成功,贵为王侯,历史又会改写。

但敢于“窃国者”是很少的,更多的奸臣只求庸其一生,紧跟君主。因为君主也是人,他首先有“人性”,假如满朝堂都是正人君子,都像魏征那样,君主还有何乐趣可言?特权的好处在于权力可以满足无限的欲望。

奸臣多庸官,不只是封建时的弊病。现在也有,那些不锐意直言,不敢为民做主,不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人,在当下的社会都是庸官。所有的太平官,背后都是私心作怪,这种现象我们当下的社会似乎也很严重。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 如何识人
怀念毛主席的人为何越来越多
中国不主动挑起战争的三个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