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能肉眼自查发现的癌症,请一定不要忽视这些征兆

 z55j03b55 2023-09-23
罹患癌症本身对患者和家属已经是巨大的挑战,更大的压力来自于一发现就是晚期……
如何才能尽早排查出恶性肿瘤,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呢?
体检!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个答案,为大家的健康意识点赞!
然而,常规体检项目通常都是以年为间隔单位进行的,不可能隔三差五去查一回。那有没有哪种癌症可以通过日常肉眼自查就能发现早期征兆的呢?
还真有,那就是黑色素瘤。
图片不同肤色的族群黑色素瘤发病特征不同
这种癌症与肤色有关
黑色素瘤,来源于人体黑色素细胞的恶性增殖,是一种发病极快,病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一度只有6%,与胰腺癌并称“癌中之王”。
图片
黑色素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统计发现,白人90%的黑色素瘤为皮肤型,常发生于暴露的部位,阳光曝晒是高危因素。而我们东亚人种的黑色素瘤最常发生于足底、指(趾)间、手掌等经常被摩擦到的部位,称为肢端型,占比约50%,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与皮肤型也存在差异。[1][2]
如果皮肤表面突然出现一颗特立独行的『痣』,尤其是那些长在经常摩擦部位的痣,需要高度警惕是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通过日常观察自身皮肤变化来及早发现病变,是黑色素瘤特有的早筛机会。

肉眼识癌有科学依据可循
图片
人体正常的痣
说出来可能有点吓人,我们身上的痣其实都是一颗颗皮肤肿瘤,与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有关。通常我们每个人身上有10到40颗痣,大多数痣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但是在某些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少数痣会向恶性转变,这就形成了会危及生命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癌变的内因主要受个体基因调控,咱们很难改变;外因主要是摩擦、点痣等外力刺激,这是可以留心与规避的。
一方面,如果有长在手掌、脚底、腰带区域、女性内衣肩带区域的痣,要格外留心它们的变化,尽量避免对这些痣的长期摩擦刺激,避免用指甲抓挠。更不要随意去街头小店点痣,以免这些痣在外力刺激下发生恶性转变。
另一方面,对身上那些特立独行的痣,尤其是近期突然出现变化的痣要提高警惕,用ABCDE原则去对照,只要有一条对应上了,尽快去皮肤科请医生帮忙诊断排查。
ABCDE原则指的是判断一颗痣是否可能为黑色素瘤的5种异常情形。
图片判断高危痣的ABCDE原则
A指的是形状不对称
正常的痣就像一小滴墨水自然滴在皮肤上,通常是对称的形状,如果发现某颗痣并不对称,像是一滴墨水用力甩在皮肤上,那就要小心存在黑色素细胞癌变的可能。
B指的是边界不规则
如果一颗痣的边缘呈现出扇形、锯齿形等情况,那就要保持强烈关注,稍有异动进展尽快就医。
C指的是颜色斑驳、不均匀
一颗痣是黑色、棕色、黄色的都很正常,大自然并没有规定某个痣的标准颜色。但是,如果一颗痣同时混杂了2种以上的颜色,或者同一种颜色但浓淡很不均匀,那就要打上高度可疑的标签了。
D指的是直径异常的大
通常我们身上的痣都是小小一颗,直径一两毫米甚至更小,偶尔有大一点的也就3-5毫米的水平。如果一颗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6毫米,就不只是影响美观的问题,而是要当心癌变的问题。
E指的是痣发生变化
当一颗痣的大小、形状或颜色在短期内发生改变,或者出现破溃、出血、周围长黑点等情况,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就医排查。
观察自己,别乱清理,这是“身负大痣”之人的保命要诀。

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
遗憾的是,黑色素瘤的进展容易被观察到,相应的,也很容易被忽略。大多数患者都对身上痣的微小变化不以为意,直到严重影响美观甚至溃烂才去就医……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9%的黑色素瘤发现即是中晚期,遗憾错过了手术彻底切除的机会。
好在最近十年来,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研发有了长足的进步,治疗费用也因为国产原研药物的上市大幅降低。
十多年前,医生面对黑色素瘤患者还只能用手术、化疗、放疗这老三样办法,然而由于黑色素瘤发生部位刁钻、易转移扩散等种种特性,这些传统疗法所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这才造就了黑色素瘤的赫赫凶名。
2011年3月,一款名为Yervoy的药物在美国上市,开启了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时代。然而,这款药物因为毒副作用明显而受到很大的应用限制。
2014年7月,施贵宝公司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率先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成为全球首款PD-1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18年7月,默沙东公司的K药 (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然而,其高达60.92万元/年的治疗费用让许多患者难以承受,即使考虑慈善赠药等因素,1-2年的治疗费也高达14.33万元。
2018年12月,同样基于PD-1通路的国产免疫治疗药物『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正式获批上市,并于2年后纳入医保目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真正给中国更多的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可能性,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图片
君实生物研发中心
临床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客观缓解率达17.3%,疾病控制率达57.5%,中位总生存期达22.2个月。
对黑色素瘤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可能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感觉,我们来简单作个对比。对于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来说:
  • 传统化疗药物达卡巴嗪的整体有效率为5%左右,中位生存不到1年。
  • 同为PD-1抑制剂的K药,疾病控制率为38%,中位生存时间为13.2个月。
有了对照,就能更好地理解2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患者带去了多么宝贵的希望。特瑞普利单抗也是目前在中国黑色素瘤人群开展的同类注册研究中,唯一一个中位生存数据超过20个月的抗PD-1单抗。
此外,针对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而且预后更差的黏膜型黑色素瘤,特瑞普利单抗也做了扎实的临床实验,并取得显著成果。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粘膜黑色素瘤的CT13研究中,首次帮助患者达到20.7个月的中位生存,疾病控制达86.2%。而在此之前,黏膜型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仅14%,相关疗法的有效率仅20%左右。[4]
图片电影《我不是药神》海报
你可能看过电影《药神》,对癌症“特效药”会有很高的期望。但我告诉你,在现实的癌症治疗领域,从来就没有什么100%药到病除的【神药】,有的只是一个月一个月生存时间扎实的提高,一点点生存质量的明确改善。
每一款新药的诞生,每一次生存数据的改善,都是人类与癌症抗争路上光辉的里程碑。

用得起,才是癌症治疗的希望
在抗癌治疗中,比无药可用更痛苦的是有药却用不起,尤其是针对抗癌新药,这一伦理困境更加凸显。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就是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的努力。然而,灵魂砍价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市场上有同等疗效甚至更好疗效的药物在竞争。没有竞争,再厉害的砍价也无用武之地。
特瑞普利单抗纳入医保后,黑色素瘤患者的用药支出有了“断崖式”的下降。当前,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二线黑色素瘤的年度费用仅1.93万元(以医保报销比例为70%的地区为例)而同类进口单抗药的治疗费用约14.33万元/1-2年,国产药物的上市使得抗PD-1单抗的可及性有了质的飞跃。
而且,这波医学进步也不止惠及中国的患者。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原研药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对全人类的贡献。
据其研发企业君实生物公告显示,特瑞普利单抗已在黏膜黑色素瘤、鼻咽癌、软组织肉瘤、食管癌、小细胞肺癌领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2项突破性疗法认定、1项快速通道认定、1项优先审评认定和5项孤儿药资格认定。
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向美国、欧盟、英国提交了上市申请,中国创新药出口欧美未来可期。
近年来,国产创新药产业正加速成长,研发人才和专利积累都有了长足进步,在生物医药的某些细分领域和部分靶点,已经来到了国际第一梯队。
这些,也是中国原研药发展的未来希望所在。
虽然肤色不同带来了黑色素瘤的两副面孔,但通过现代科学的努力,人类的健康再一次紧密相连。

数据来源:
1. Lili Mao, et al. 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12:e680407;
2. Zhihong Chi, et al. J BMC Cancer. 2011,11:85;
3. Klemen ND, et al. J Immunother Cancer. 2020;8(1):e000341;
4. XN Sheng, et al. J Clin Oncol  2019 Aug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