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从没练过楷书,只学草书,却在书法大赛中获得奖项,还加入书协

 书法古今 2023-09-23 发布于陕西

许多人都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把楷书练好,打下这个基础后再去学习其它书体。但也有书法家认为,学习书法楷书不是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从篆书或隶书学起,因为按照这个方法学习,是符合书法发展史的路径的,也是可以学习到书法中的用笔方法。究竟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还是篆隶是书法的基础,其实,这个争论一直在持续着,原因是两方面的人都持各自的观点,谁都不想松口承认自己的不对。

先不说这个了,先举一个例子吧。一位非常喜欢书法的朋友说,他身边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人,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位朋友从来不学楷书,也对楷书没有兴趣,但人家只去学习草书,对唐人的、明清的,只要是历史上的名家所写的草书作品,他都要去临摹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几乎把那些名家的草书临摹了很多遍,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草书基础,有一次,他试着用草书写了一幅作品,投稿书法大赛,结果一举成功,还获得了某次书法大赛的三等奖。

这个朋友说到,从获奖的朋友的学书经过来看,楷书未必是书法的基础,篆隶也未必是必学之路径,而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专精某一种书体,只有把草书的功夫下到了极致,一定会从中体会到书写之门道。突然想起了曾翔以前所说过的一个故事,他告诫他的学生们,有一位书法爱好者拿着自己出版的作品集,其中五体书法都有,但他看上去并没有一样是很到位的,曾翔说,与其这样,还不如用几年时间去学习一种书体,或许就真的成功了。

面对学习书法的基础问题,其实我们不必要去争论应当去学习哪个,而是要把自己的着眼点和兴趣点放在第一位,听别人说的,和自己所想的一定不会同频共振的,只有把自己的兴趣点和目标搞清楚了,这才是有利于书法学习的。因此,一些人认为,那个学习草书入展的人,一定是有投机之处,不然只学一体,并且基础不牢,怎么能获奖呢。也有人觉得,他之所以获奖,是符合了评委的口味,并无过人之处。当然,也有人说,人家专精一体,不一定要去学习其它书体,因为人家只对草书有兴趣。

其实,且不说书法基础的问题,就说古人在这方面是如何去做的。王羲之对各种书体十分精通,他会隶书,擅长行书和草书,还曾临摹过钟繇的许多楷书作品,据说现在我们看到的钟繇的作品就是王羲之所临摹的,而钟繇的却没有流传下来。赵子昂和王羲之一样,他是“四大楷书名家”之一,也对其它书体学有所长,遗留下来的各体书法非常之多,这些都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法帖。由此可见,古人对书法的学习,并非是只学一体的。

当然,我们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不能“朝三暮四”,而是要在专精一体的基础上,还要多涉猎其它几种书体。因为书法各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都是相互衍生、相互继承的,如果想要书法的内涵更加丰富,笔法更为多样化,就要从各体书法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创作作品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大家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