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行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12345csdms 2023-09-24

文 | 有书诺丁涵 · 主播 | 晏娇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有个高赞回答说:

“因为听的道理再多、再有用,都只是别人的。

只有亲身实践、内化吸收,别人的经验和认知才能变成自己的。”


的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没达到理想中的成就,并不是能力不行或天赋不够,而是被困在了“只想不做”的怪圈里。

执行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更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分水岭。

想,都是问题

只有做了,才有答案

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位学生想找工作,但始终写不完简历。

要么觉得没有亮点,要么觉得措辞不对。

李松蔚便建议她:

“如果写不过来就别写了,休息一周。

但是在这一周里,你每天都要写半小时的简历,字数多少无所谓,写完就把它删掉,这样你就不会有写简历的压力了。”


她采纳了李松蔚的建议,没想到写着写着,竟然从个人信息写到了项目经历。

一个星期后,她把文件全部恢复,并根据里面的内容,凝练出一份特别完整的简历。

她最初的做法,像极了生活中的很多人:因为“完美主义”的心理,迟迟不敢开始做某件事。

可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而且再完美的想法,没有行动,也是空谈;

再不凡的愿望,只要去做,就有机会成功。

《开门大吉》节目中,来过一位叫姜淑梅的奶奶。

她没上过几天学,直到60多岁也不认识几个字。

有次她给女儿写只有几个字的信,硬是写了一个多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人,75岁时立下个大志向:一边学写字,一边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

身边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姜奶奶并没有在意他们的看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自从定下出书的目标,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写作,除了用餐时间,笔耕不缀。

终于在2013年,姜奶奶的故事,被一位编辑注意到。

经过多次的沟通与打磨,编辑真的帮姜奶奶出版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姜奶奶已经出了5本书。

她说自己的座右铭是: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

与其让自己整日陷入内耗中,不如先做起来。

如此,困难和焦虑才会被一一解决,通往梦想的路径,也会变得更清晰。

接受天性

而不是与天性强对抗

自媒体博主@铁木君刚创业时,事务繁多,为了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强健的身体应对工作,他决定早起跑步。

一开始,每天都能跑完5公里,跑了半个月后,他的内心逐渐对跑步产生抗拒。

每次出门前,都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

一方面,他深知跑步的好处;另一方面,十分反感跑步的痛苦。

但为了能连续打卡,满足表面上的成就感,他每天都逼着自己出门。

随之而来的,是跑步距离越来越短,跑步速度越来越慢。

就这样挣扎了半个月后,他彻底放弃跑步。

后来经过反复分析,他终于找到失败的原因:

以自己的身体状态,应该是30分钟跑4公里,可这段时间,却把标准定在5公里。

很显然,当一个人定下超出自身能力的目标,且总是靠硬逼着自己才能完成时,心理和身体自然会失控。

就像橡皮筋一样,你越用力拉,它越容易绷断。

安于享乐、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我们永远都无法与其进行强对抗。

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过“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的概念。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如安于享乐,即时满足;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观情绪,如喜怒哀乐;

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观认知,可以驱动人们变得更好。

由于理智脑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使得它的力量在本能脑和情绪脑面前,不堪一击。

其中的悬殊,周岭做了一个形象且有趣的比喻:

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那么情绪脑相当于55岁,理智脑则不满一岁。

若与本能和情绪进行强对抗,比如强迫自己跑步、早起,非但无法养成好习惯,还会让自己陷入“无法完成目标”和“在痛苦中行动”的双重负面情绪中。

那应该如何有效提升行动力呢?

今天,有书君和大家分享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三个方法

助你提升行动力

1. 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本打算在某个下午收拾房间、看书、锻炼……

但一到时间,就开始纠结:是先看书?先锻炼?还是先收拾房间?

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不但什么都没做,还觉得特别累。

可如果我们事先制定了清晰的行动计划,如13:00-14:30收拾房间,14:50-15:30看书,15:50-16:30锻炼。

那么到了规定时间,便会自动去做对应的事。

从今天起,不妨试试每天早上用10分钟,列好待办事项清单,同时注明要做的时间段,给大脑和身体一个确定性。

这样方能避免精力和行动力,在犹豫、纠结中消耗殆尽。

2. 善用番茄工作法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的做事节奏,随时都可能被手机消息或眼前物件打断,要想调整回之前的投入状态,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番茄工作法,恰能有效规避这种情况发生。

所谓“番茄工作法”,是指先在25分钟内,极度专注于一件事,然后主动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每完成4个番茄钟,就进行一次15-30分钟的较长休息。

它的好处在于,既能让大脑得到有效休息,使精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也能让我们进入不被打扰心流状态,产生内在愉悦感,形成正向循环。

当然,这里的25分钟和5分钟,只是一个概念,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3. 主动隔绝诱惑

对很多人而言,行动力差的最根本原因,是抵不住诱惑。

《意志力》中指出: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只要使用,就会有消耗。

且每一次选择,每一份思考,都会消耗意志力。

当我们把意志力用于对抗诱惑时,自然没有心思做重要的事。

因此,做事时主动远离诱惑、排除外部环境的干扰,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学习时,把电子产品放在一边,学完了再去玩;

减肥时,不要买可乐、零食等高糖高热量食物放在面前。

老话说:

“眼不见,心不乱。”


当你看不见诱惑,便能把注意力用在所做之事上,使行动力快速提升。

三毛说:

“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那些优秀的人,未必更有天赋或者更努力,但他们始终明白并践行《道德经》中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开第一步开始的。

做事也是一样,任何时候,开始都比计划重要,完成比完美重要。

未来,希望你我都能成为“凡事先做起来”的终身实践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行动中收获想要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