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建议你这么学,先以经方起步,再挖出理法,最后以六经阴阳贯穿(中)

 中医药方便 2023-09-24

编者按

“刘老师把《伤寒论》学习的阶段,总结为理、法、方、药四个阶段。”“大多数人一开始接触《伤寒论》,往往是从经方(方药)的角度去契入的。”“医之所病,病在不思。作为后来人,我们要以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去看待经方和《伤寒论》的学习。”……2021年11月9日赵江滨医师应经典共修群邀请做了一场结营直播分享,谈自己讲病人,有分析有依据,内容精彩,入情入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计划分为三篇发表,今天是中篇。

总目录

1.经典共修群——一次经典学习的有益探索

2.我的经方探索之旅——两杯桂枝汤退烧的故事

3.一谈四逆散——难治性尿路感染病人首张处方诞生记

4.二谈四逆散——努力把方药变成理法

5.三谈四逆散——为什么柴胡剂四逆散是在少阴篇而不是少阳篇里?

6.为什么说从《伤寒论》到仲景钦安卢氏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7.学习要回归原点——以六经和阴阳钤《伤寒论》397法

图片

(续前)

二谈四逆散——努力把方药变成理法

虽然说《伤寒论》这些典籍都在,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学习,但要真真正正地开好一个方子,确实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像上面难治性尿路感染病例所用的经方,尽管疗效令人满意,但是我觉得有一半是凭经验,凭辨证准确,另外一半坦诚地说自己完全是凭感觉操作的。学习中医,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运用经方跟懂得经方是两回事。当然,现在所说属于马后炮了。

如今再去讲四逆散的话,我想肯定跟之前自己对四逆散的领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伤寒论》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止步于简单的文字学习层面,也不要停留在方药的层面,因为方药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学会方药具体加减运用的经验,但是我们要想真正懂得《伤寒论》方子,还是要契入理法的学习

比如说为什么叫四逆散?为什么这四味药它就能够堪当四逆散,甚至四逆散开创了多少后世治疗疾病的法门。四逆散的逆,逆在何处?至少我现在的感受是,它逆在气机上,逆在气分,跟四逆汤逆在阳,当归四逆汤逆在血脉是完全不同的层面。所以我现在再用四逆散的时候,就不仅仅只能治小便的问题了。

我在临床上运用四逆散蛮广泛的,只要能够在临床上找到四逆散的证据。我们看《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既然《伤寒论》原文都举了这么多证,“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就说明它的证可能是变化多端的。

古人讲《伤寒论》397条就是397法,每一个有方有证,或者是有方无证,或者是有证无方,每一个条文它里面都有很深的信息。如果我们只是读到了方药这个层面的信息,那就止步于此了,其实它的背后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深挖,比如说方名,比如说病机,都有太多需要去深化的地方。

按照《伤寒论》的原文,我们刚刚说的淋证,尿路感染可能是其中小便不利这一个证,它还有很多其他证,四逆散还可以做不少加减,所以如果我们在理法上去认识这一条的话,就会获得无穷的信息。

图片

比如在临床上,我曾经用四逆散治疗过妇科病。前两年我就遇到一位子宫腺肌症的病人,我们知道子宫腺肌症是很难治的,因为每次月经量特别大,也特别痛,按照通常的理解,一般用温化的方法效果都不错,但这个病人很奇怪,我刚开始也是给她用一些温化的办法尝试去解决,比如桂枝法和四逆法,但是一用下去就不对劲,这个病人反馈吃了药不舒服。

后来我仔细地去审她的脉和证的时候,发现这个病人是一个气机厥逆的病人,她不是阳虚厥逆,而是阳郁厥逆,左右关尺脉都是沉弦,尤其是左关尺,所以现在我在临床上判断四逆散证,基本上脉上的判断,就是以左关尺的沉弦脉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基本上有这样的脉的病人,子宫或者下焦基本上都有一些问题。

因此,我就给这个崩漏的病人用了四逆散原方,甚至觉得还不够力,还加了元胡、郁金这两个气中血药,血中气药来调达气血,有时候还加了牛膝。就是这六七味药用下去之后,病人反馈非常好,吃了药以后基本上每一次例假都能平安度过。因为这个病人已经50多岁了,前后大半年用药下来,基本上她就平稳度过了更年期,后面停经后她也就不难受了。

后面我还接诊了一个患有漏尿的女病人,因为婚姻和家庭不幸福,她很爱生气,患了一个病就是漏尿,一运动小便就出来了,导致每天都要带尿不湿出门,人一生气就更加严重。我把她的脉左右沉弦,甚至手放上去都感觉有点硌手。按常理来说,漏尿看似是肾气不固,就很容易往固精缩尿这些思路上去了,但是当从理法的角度看,这个病人完全是阳郁厥逆,气机郁滞。于是,我也给她用了四逆散,前后调治了几个月,基本上这个顽疾也得到了较好地控制,但是病人一生气,又容易复发,这个病治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我还看过一例小儿的大小便失禁,发育很正常,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动不动大便就拉到裤裆了,玩着玩着小便就出来了,管不住。看诊时小孩蹦蹦跳跳,生长发育都可以,一把脉,脉沉弦,我也是从四逆散处理,孩子只是吃了两周的药,病就好了。

图片

所以说,如果把理法和条文吃透了,在理法上有了感受,我们就会突破原方的范畴,就会把方药变成理法,去感受去使用。触一发而动万机,后世很多医家根据四逆散化裁出很多法门,比如后世广为应用的逍遥散,我认为逍遥散不是小柴胡汤化裁的,我认为它更像是从四逆散化出来的。还有柴胡疏肝散,基本上都是从四逆散上化出来的。

当对经方的发展变化,甚至来龙去脉都能搞清楚了,你经方就学好了,也更加会用时方。因为你有来龙,来龙就是经方;而去脉就是时方,是后世医家的变化。

医圣张仲景说过他的书是用来“见病之源”的,医之所病,病在不思,我们应该要永远沿着医圣仲景的思路去思考,去做学问,不能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作为后来人,我们要以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去看待经方和《伤寒论》的学习。

图片

三谈四逆散——为什么柴胡剂四逆散是在少阴篇而不是少阳篇里?

关于四逆散,我想再多说几句,比如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四逆散不是放在少阳病篇,而是在少阴病篇,这里面的安排应该很有意思。按照刘老师的观点,少阳是三阳的枢机,少阴是三阴的枢机,所以小柴胡汤的重点是枢转少阳,四逆散的重点是枢转少阴,因此,这两个方子的治疗层面不一样,一个在少阳,一个在少阴,这是一个依据。

另外一个依据是,虽然这两个方子都是解决枢机不利的问题,但层面是有区别的,是有深浅的。小柴胡汤它只是气机郁结,但是四逆散已经是气机厥逆了。比如说有的人生气也就是不高兴,闷闷不乐而已,那就是小柴胡汤的证了,小柴胡汤证讲的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基本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四逆散所表达的是气机逆乱是病更深了,有些人一生气真的就气死了,气机逆乱到一定程度,比如说我前面举的几个例子,有的已经逆乱到胞宫,有的影响到大小便,逆乱的层面就很深了,病位波及下焦,可能再严重一点的话人就会被气死了,快要动摇到生命的根本了。这时候在少阴病篇安排一个四逆散,来表达它所触及的层面

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说,四逆散用在少阴病以解救深层气机的逆乱,而且它是散剂,可以随时备用。散者散也,也就是马上就要发挥作用,有点像现在的冲剂一样,小柴胡冲剂现在就很方便,所以以前的四逆散,可能很多人气性大,气得不得了,可能一生气就到根本上了,可以赶快用。

上述是我对四逆散条文和临床运用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也只是我针对这一个方子的口头式分享,供大家参考。学习需要举一反三,希望大家都去挖一挖,争取每一个方子都挖出理法,我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从整体上去理解《伤寒论》了。想想看,397法能够开出多少个法门呢,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真的弄通了,它又能解决多少临床问题呢,一定是善莫大焉啊!(未完待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