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丸,中医方剂名,别名失笑丸。为消食剂,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症等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者。 【组成】干生姜、甘草(炙)、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炙)12g,枳实、黄连各15g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方解】 本方证因脾胃素虚,升降失职,寒热互结,气壅湿聚所致。常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等症。 此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实多虚少之证。治宜行气消痞,健脾补虚,平调寒热。 本方由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加减而成。 方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 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两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 半夏曲辛温散结而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还兼调药之用,亦为使药。 【随症加减】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 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 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兰室秘藏》卷上:“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 2.方论选录 《成方便读》卷3:“夫满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故以黄连、干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无论寒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实为治痞之主药。然痞结于中,则气壅湿聚,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自无胶固难愈之势。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故此方无论虚实之痞,皆可治之。用蒸饼糊丸者,以谷气助脾胃之蒸化耳。” |
|
来自: 顺势而为frfi8r > 《脾胃精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