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降七法释义—— 清肺降逆法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3-09-25 发布于四川

陈潮祖教授结合自己的毕生临床实践经验,把升降大法具体分为温肺降逆、清肺降逆、补肾纳气、升降三焦、调中降逆、益气升陷、升降清浊七种具体治疗方法,每法之下又详列各种方证,每方证都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特点、治法、方药等方面条分缕析,令读者有所执持而易明易用。

清肺降逆法是根据肺热气逆病机拟定的治法。

肺热气逆,以气喘为主症,兼见咳嗽痰黄,稠厚胶黏,面赤自汗,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热象。

本证的发生多因外寒犯肺,郁结化热,肺气宣降失常,肺津凝结不布,气郁津凝,遂使清虚之肺为痰堵塞,气隧挛急而呈咳喘痰稠等症。

其基本病理是肺失宣降,气隧挛急,津气逆乱,郁结化热,痰热壅肺而生喘咳。

治疗法当宣肺降气,复肺系生理之常,清热化痰,复肺津通调之旧,俾肺功恢复,津液流通,诸症自愈。

所以此证常选用宣降肺气的麻黄、杏仁;清泻肺热的石膏、知母、栀子、黄芩;化痰泻浊的栝楼、贝母、半夏、南星之类药物组合成方,体现清热宣肺、降逆化痰法则。

临证所见,肺热灼津成痰者固多,寒邪客表,气为寒郁,津为寒凝,津气交阻,郁结化热,热饮迫肺而喘者,亦复不少。只要苔黄而腻,渴不乏津,虽无痰多见证,亦属津气壅阻,投以清热宣肺、降逆涤饮之方使热去、气降、饮蠲而喘逆自平。麻杏石甘汤即属此种作用机理。

肺寒气逆与肺热气逆两类证候,除据八纲辨证有寒热两组征象外,痰质的稀稠,亦为寒热的辨证依据。质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质之所以浓稠,多因气郁化热,津液受其煎熬饮邪之所以清稀,多因阳气不足,无力浓缩津液。

上述机理亦仅言其常而未及其变。设津液未在肺内停留片刻即逆而上出,虽热盛亦不能骤变为痰若津液在体内停留较久,虽为寒亦可变稠而偶吐一口浓痰。医者只有善于体察色脉,于细微处反复推敲,知常达变,才能真正辨明寒热,认证无差。

吾师在讨论清肺降逆法时,以麻杏石甘汤、定喘汤二方为代表方。二方所针对的基本病理变化都是外邪相加引起肺失宣降,津气逆乱,气郁气逆而呈喘咳,津液凝聚而成痰饮。

二方均以麻杏甘草为基础加清热药物组合成方,体现清肺降逆之法,这是二方在征象、病机、治法、组方上的相同点。

二方亦有差异,这种差异在征象、病机、治法、组方选药上都有所体现。

从征象言之麻杏石甘汤以喘咳痰稀为主症,定喘汤以喘咳痰稠为主症。

从病机言之麻杏石甘汤证属热饮壅肺,定喘汤证属热痰壅肺。

从治法言之:麻杏石甘汤着眼于涤饮,定喘汤着眼于祛痰。

从组方用药言之麻杏石甘汤只用麻黄发汗利水,即可使其水邪外出下行,定喘汤证因有稠痰,显非单纯发汗利水即能胜任故配祛痰止咳药物祛其蓄积之痰。

以上是二法在征象、病机、治法、组方、选药上的不同处。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

——编辑整理:李汶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