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则:​正治,反治,养生练习题

 悟疗田振有 2023-09-25

​正治,反治练习题

  正治又称"逆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则。治热以寒(正治逆治"寒者热之(正治逆治"

  反治又称"从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用热远热  ,以通治通 (反治从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①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②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③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

④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其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热因热用也称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是指阴寒过盛,阳气被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一种病理变化。如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其证除有阴寒过盛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细欲绝等症状外,又见身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身反不恶寒、面颊泛红,似为热盛之证,但与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并见,知非真热,而是假热。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阴盛格阳,又有格阳和戴阳之分,格阳是内真寒而外假热医|学教育网整理,阴盛格阳于体表(身反不恶寒)。戴阳是下真寒而上假热,阴盛格阳于头面(面赤如妆)。格阳和戴阳均属真寒假热证,其病机同为阴阳格拒。实际上,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格阳证和戴阳证常常同时出现,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其病机的本质属热,而临床症状有某些假寒之象,故又称真热假寒。如热性病发展到极期(阳明经证——白虎汤证、阳明腑证——承气汤证,及暑厥病等),即有阳热极盛之心胸烦热、胸腹扪之灼热、口于舌燥、舌红等症状,又有阳极似阴的四肢厥冷或微畏寒等:热势愈深,四肢厥冷愈甚,所以有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之说。四肢厥冷是假象,系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所致。


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答案分析:阳偏哀的虚寒证宜用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冶疗,内经 称之为“阴病治阳”,阴病治阳”适用于 . 阴盛则阳病,阴偏盛,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偏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答案分析:“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阴偏衰的虚热证。阳病治阴。阳偏盛阳亢者,,阴虚不能制阳而造成阳偏盛者,属虚热证,不宜用,此时就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滋阴壮水(补其不足)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衰为虚,盛为实:

阴偏衰,虚热证,阳病治阴,阴虚火旺,

阳偏衰,虚寒证。阴病治阳。阳虚。

阴偏盛,实寒证,寒者热之,

阳偏盛,实热证。热者寒之。

阴中求阳,病机是阳虚,

阳中求阴,病机是阴虚。


以下可以用于治疗虚热证的药物是

答案,地黄

多项选择题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有

A、地骨皮

B、知母

C、牡丹皮

D、胡黄连

E、黄柏

正确答案:A,B,C,D,E

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

 A.阳病治阴

、对阴阳偏衰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损其有余

 B 、补其不足

 C 、寒者热之

 D 、热者寒之

 E 、调整阴阳

答案【 B 】









单选题

1,属于从治的是E

 A .治热以寒(正治逆治"

 B .寒者热之(正治逆治"

 C .阳病治阴 (正治逆治"

 D .用热远热 (从治反治)

 E .以通治通 (反治从治)

单选题

"2,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于E

 A .逆治法

 B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C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D .扶阳配阴,扶阴配阳

 E .从治法(反治法)

单选题

3,反治法是 D

 A .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 

B .逆者疾病的症状而治 

C .逆其疾病的现象而治 

D .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 

E,反常的治疗方法

题目2

正确答案: A 

4,虚则补之属于A

 A .逆治法

 B .从治法

 C .治标法

 D .反治法

 E .治本法

5,属于从治的是 A

 A .  热因热用

 B .实则泻之

 C .热者寒之

 D .寒者热之

 E .虚则补之

6,寒因寒用适用于 C

 A .真寒假热证 

 B .表热里寒证

 C .真热假寒证

 D .,寒热错杂证

 E .表寒里热证

7,《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下列那一种治法 D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 .通因通用

8,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其治则是 D

 A .实者泻之

 B .虚者补之

 C .通因通用

 D .塞因塞用

 E .攻补兼施

9,脾虛运化无力所引起的腹部胀满宜选用的的治法是 D

 A .通因通用

 B .寒因寒用

 C .热因热用

 D .塞因塞用

 E .寒者热之

10,"通因通用法适用于 C

A,脾阳虚泄泻

 B .肾虚五更泄泻

 C .血瘀崩漏

 D .肾虚小便频数

 E .虚实夹杂证


养生

1,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C

 A .治病求本

 B .未病先防

 C .既病防变

 D .,因地制宜

 E .因时制宜

2,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E

 A .调摄精神

 B .锻炼身体

 C .起居有节 

D .药物预防 

E .早期诊治

3,《灵枢.天年》提到的"不能终寿而死者",和以下哪一因素无直接关系 E

 A .五脏皆不坚

 B .使道不长

 C .薄脉少血

 D .其肉不石

 E .缺乏锻炼

4,"见肝之病,当先实牌"属 B

 A .未病先防

 B .既病防变

 C .治病求本

 D .因人制宜

 E .扶正祛邪

5,《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丈夫六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 A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6,《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的年龄是 A

 A .四七

 B .五七

 C .六七

 D .三七

 e .二七


7,调摄精神属于 B

 A .治病求本

 B .未病先防

 C .既病防变

 D .因地制宜 

E .因时制宜


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属于哪一种养生原则 A

 A .顺应自然

 B .养性调神

 C .护肾保精

 D .调摄饮食 

 E .   体魄锻炼


9,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 .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B .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C .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D .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 .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