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的惩罚(头冷痛)

 新用户9362OW5Z 2023-09-25
图片

戴帽子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对于自己的形象和外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追求和期待,而这种追求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应该在追求美观和个性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如果真的因为头发稀薄或者是头寒痛而感到不安,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保持自己的健康,让自己更加自信和美丽。

图片

1理论

头痛,部位在头,生理联系上与肝关系密切。“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厥阴足脉肝所终,……上贯膈里布胁肋,挟喉颃颡目系同,脉上巅会督脉出。”

      头窍者,人之巅顶,与足厥阴肝经生理联系密切。肝经者上达于巅顶。若肝经受邪,气血津液上荣不足,或上行阻滞,继而诱发不荣而痛,或不通而痛。“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经会于巅……能逆上作痛。”而肝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头痛亦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若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各有所安。倘若肝经失其疏泄之功,则气机郁结,运行失畅,阻滞清窍,易发头痛之患。且肝藏血,调节血量,若肝疏泄失常,肝血不足或肝血瘀滞,无法上行充达清窍,亦能诱发头痛之症。故头痛之病理与肝经关系极为密切。

图片

 2从肝论治探析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舒畅情志的功能。“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或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若七情五志失调,易致肝失条达,气机失和,肝气循经上逆巅顶而致头痛。肝气郁结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法,选用辛温香窜之品,如柴胡、青皮、香附、郁金、川楝子、玫瑰花、白芍、刺蒺藜等。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清阳不展,以疏肝解郁为法,方用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寒邪客于肝脉,表现为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舌质淡暗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代表方用吴茱萸汤,药物如吴茱萸、生姜、川芎、白芷、藁本等,还可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若呕吐清水痰涎,酌加半夏、茯苓以温化痰饮;若畏寒肢冷,加细辛、淫羊藿以温经散寒止痛;若口唇舌质紫暗明显,为寒凝血瘀,加红花、鸡血藤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图片

案例1

巅顶冷如风吹××,女,成人。

三年多来,头顶冷如风吹状,每日每时常以头巾、棉帽或毛巾包裹头部以减轻痛苦,特别怕冷,见风如贯脑内,疼痛不剧,得温痛减,经多个医院检查,迄未确诊。后请中医以补气温阳之剂,附子、肉桂、人参、鹿之属治之,精神虽有好转,但头顶发冷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头顶发冷,虽在夏季也需戴棉帽外,别无所苦,舌苔白,脉弦细而涩。综合脉证,反复思考:巅顶者,肝之所主也;脉弦者,肝脉也;肝气郁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阴阳失其交融之能,故巅顶但冷而不热。治宜舒肝肝。逍遥散合柴胡桂枝汤合方。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7个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6薄荷1克服药6剂,头冷消失而愈。

  阳温之剂治之冷感不减,舒肝之剂治之冷感反除,何也?局部冷感有虚、实之分。虚者,补阳补气可解;实者,多因郁结而成。郁结者,有血、气之分,郁于气者,舒肝理气可解,郁于血者,活血祛瘀可除。此例复用温阳不解者,乃因病非阳虚所致,而由气郁而成,故用舒肝理气得解也。  

图片

案例2

张某,女,成人。自诉20年前因产后家庭不和,不慎外感风寒致头顶及前额冷痛怕风,当时只服了2d西药、1剂中药,症状缓解后停药。尔后,每年春夏秋天气降温和整个冬天常发生头冷痛、怕风,经西医治疗诊为神经性头痛,服安乃近、扑热息痛、去痛片、谷维素、654-2等,服药后可缓解一时之痛,停药1d后又复发,请中医治疗,更医数十人,服汤药百余剂,亦未治愈。中药方剂大多为川芎茶调散、荆防败毒散、苍耳子散之类加减。刻下胸胁满胀,气短,舌苔白,脉沉。戴着厚厚的棉帽,穿着厚袄子,触之额部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肝郁气滞,阳气虚弱,表卫不固,风寒阻络;治以疏肝解郁,温阳益气固表,散寒止痛;运用四逆散合温阳固表汤加煨姜10g。用药如下:柴胡10克枳壳10白芍15克桂枝20g,熟附片15g(另包,先煎2h),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白芷15g,蒿本20g,川芎20g,淫羊藿20g,炙甘草8g,煨姜10g。水煎服,每2日1剂,共7剂。服药后,病情好转,头冷痛、怕风减轻,摘下了厚厚棉帽,戴上单帽,四肢较温暖,脉和缓,于是效不更方,再服原方7剂。头冷痛、怕风感觉完全消失,摘下帽子在外行走和作业,亦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再以玉屏风散2剂善后。20年的痼疾,经服1个月汤药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图片

另附肝血瘀阻头晕痛

肝藏血,且依其疏泄之能而调节血量。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气滞日久,则血行不畅,清窍闭塞,不通则痛;或因病久不愈,气血阴阳亏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滞留肝经,肝经经气不利,清阳不能上荣,因虚致瘀,脑失所养而发头痛。临证之中,对于头痛日久,顽固性头痛者,往往久病入络,肝血瘀阻之症明显,此时应用活血化瘀之法,往往事半功倍。

临证辨证要点:头痛,经久而不愈,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淡,脉弦涩。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炒桃仁、牡丹皮、红花等。若刺痛甚者,加制水蛭、制全蝎等研末小剂量冲服;若兼有痰浊者,加清半夏、炒白芥子:若日久化热者,加天花粉、丹参。  

图片

病案举例

  刘某,女,38岁,患者头痛反复发作5余年,自诉头痛5余年,每因情志刺激,劳累困倦而诱发,曾入当地三甲医院,以偏头痛为诊断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症状仍时轻时重,3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冲突,争吵后头痛再次发作。刻诊:头痛剧烈,自觉双侧颞部尤甚,以发胀刺痛为主,头痛持续不止,自服止痛片,仍不缓解,心烦急躁,胸胁部胀痛不适,难以入睡,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有瘀点,苔黄稍腻,脉弦涩。

中医诊断:头痛,辨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处方:柴胡、炒枳实、炒桃仁、红花各15g,白芍、牡丹皮各20g川芎、制茯神、合欢皮各24g,当归、黄芩、炒川楝子、炙甘草各12g,制全蝎(研末冲服)、制地龙各3g。10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头痛明显减轻,能耐受,且持续时间减少,心烦急躁及胸胁部胀痛症状大减,能入睡3个半小时。效不更方,继服10剂,后随访半年,未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