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命长短,喝水便知?医生:3种喝水方式,不仅伤肾还伤血管

 DrX说 2023-09-25 发布于安徽
55岁的陶先生发现在自家的亲戚当中,尿酸数值“亮红灯”、体内有肾结石的比例越来越高。自己难免也有点担心身体了。

大家都说平常多喝一些白开水,不仅可以降一降尿酸,也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陶先生害怕自己步上亲戚后尘,便也开始有意识多喝白开水了。

一天,他招呼儿子帮自己接点自来水,用水壶烧好白开水再倒入水瓶。结果,长期不干家务的儿子看到自家水壶的时候,吓了一跳。

“爸!这里面都是脏东西。这烧的水还能喝吗?”儿子一声惊呼,老陶也吓了一跳。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家的水壶用久了,壶身有一些难以清理的水垢。

是啊。这水不会有问题吧?喝了这么多带有水垢的水,会不会更容易得肾结石?怪不得条件好的家庭都自备净水机,或者买桶装的纯净水来喝。

看着这些水垢,老陶的心里打起了鼓...一想到自己喝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垢,他就开始为自己的肾脏而担心。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这些水垢,主要是矿物质造成的。水里的矿物质越多,水质就越“硬”。水里的矿物质越少,水质越“软”。

一些人可能会有一些误区,认为软水比硬水更健康。但其实它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要在规定范围(总硬度450mg/L)之内,二者都属于可以健康饮用的水。

更打破我们常规认知的一点是,喝一些富含矿物质的硬水对人体是有保健作用的,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一般来说,成人一天的饮水量通常在2000mg左右,其中含有的钙元素少于360mg。

对比一下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的数据,正常成人所需摄入的钙元素在800mg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00mg的标准。这么换算,大家没有实感。用牛奶来对比的话,我们喝一口牛奶都比喝一口矿泉水摄入的钙量多。

所以只靠喝水,无法影响体内的钙水平、引发结石。反而是由于饮水量不足,吃肉又多,人体泌尿系统出现结石的可能性更高。

3种喝水方式,不仅伤肾还伤血管

1.口渴才喝水
当我们感到口渴时,体内的水分已经丢失了我们体重的1-2%了。看似小小的口渴信号却已经代表着我们的身体进入了缺水状态,血浆渗透压在升高。当我们上厕所发现尿有些发黄的时候,水分丢失量进一步升高,甚至能达到4%。等到我们的声音嘶哑,感觉身体有些发软,无力的时候,水分丢失量可达到8%。一旦水分丢失量超过10%,甚至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有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

2.大口喝水
大口喝水时,会让口腔、食道、胃等多个器官一起“共同发力”,如果喝水量过大,则容易加重胃肠负担,甚至导致水中毒。

正确的喝水方法应该是小口慢喝,一次100-150毫升为宜。同时,也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每隔一段时间,喝一次水。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说,可以每天喝1-2升水,分3-4次饮用。

3.饮料当水喝
含糖饮料虽然好喝,但是不能代替白开水。长期把含糖饮料当水喝的话,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龋齿。另外,含糖饮料的水分需要从循环系统中回渗到消化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血液浓缩,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一天之内摄入的咖啡因超标的话,还会导致心率加速。

如何健康饮水?看看4个小妙招

1. 睡前喝水,可防心梗和中风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睡眠时间中,因为没有水分摄入,所以血液粘稠度上升。睡前喝一点水也可缓解夜间血液高凝状态。

2. 起床喝水,能防便秘
早晨醒来后,人体处于缺水状态,肠道内也会变得干燥。而此时喝水能让肠道开始蠕动,促进排便。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可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水。

早起喝水时,要小口慢饮,不要一次喝得太多。此外,也不建议饭后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3. 运动前喝水,对身体更好
运动前30分钟左右,是补水的最佳时间,这时补水,可以避免身体因缺水而出现肌肉痉挛、抽筋等问题。运动时,水分会从汗液中蒸发,当汗液蒸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的水分会重新达到动态平衡。但如果长时间不喝水,人体会因为缺水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容量减少等问题。

此外,运动时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加大,如果运动前不及时补充水分,机体的代谢产物和废物就会在体内堆积,还会影响机体对运动强度的调节能力。

4.喝酒时,记得多喝水
酒精饮品中有一些利尿成分,能让人体血管扩张、体温升高,从而容易出现身体脱水的情况。喝啤酒、红酒,以及各种酒类饮品时多喝水,不仅可以稀释酒精对人体的损害,还能缓解口渴等不适。    


参考资料:
[1] Mariusz Pta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Drinking Water Hardness: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s.Foods 2023, 12(17), 3255; https://doi.org/10.3390/foods12173255
[2] Natalia I. Dmitrieva,Alessandro Gagarin,Delong Liu,Colin O,Manfred Boehm.WuMiddle-age high normal serum sodium as a risk factor for accelerated biological ag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premature mortality.Open AccessPublished:January 02, 2023DOI: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2.1044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