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考虑“三效”的安全管理就是耍流氓

 新用户8843J5E5 2023-09-26 发布于河南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很多企业和安全管理人员经常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安全和生产之间的矛盾?早些年,笔者也专门组织过生产和安全谁重要的辩论赛,当然了,明白的人都知道,这种比赛肯定是安全重要会获胜的,要不就和“安全第一”的方针相悖了,但大家内心里认为谁重要就不一定了,但当辩论赛开始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让安全和生产对立起来呢?安全和生产是一回事啊!后来随着对这个问题更深一步的思考,也来也觉得安全生产中管理属性的重要性(笔者在以前很多的文章中都阐述了关于管理的基础思考,此处就不再赘述了),而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的是“三效”,即:更多的效益、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如果安全管理不考虑这些,那就是耍流氓!那么作为安全管理,该如何去体现“三效”呢?

一、安全管理与效益

      关于安全管理与效益的问题笔者第一次听说大约在十几年前,主要是罗云老师提出来的一些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安全“成本-效益”定律”,就是是指安全成本投入与宏观安全效益关系的一般规律,具有1:5:∞的比例规律。即:1分的安全投入,能够产出5倍的经济效益,获得无穷大的社会效益。后来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很多的安全投入和产出比例的说法,其实大概意思就是在开始的时候投入的钱是最少的,如果开始不投资,整改的费用更高,如果因为安全投入不足导致了事故,那需要的投入(或者说损失)就更大了!

在实际工作罗云老师的理论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也逐渐衍生了很多的版本,总而言之就是一件事情:往安全方面投资是没错的,在安全方面不舍得花钱是不对的,甚至说早晚要还的。但现实中为什么大家都不这样认为呢?难道是大家的认知都有问题吗?其实不然,我们相信罗老师的理论是没有错的,可能有三个原因导致大家在实际工作舍不得投钱:一是安全的投入的效果是长期才能体现出来的,甚至说是体现不出来的,也是无法进行验证的,因为你投了钱,企业发展正常,不出事故,你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认为不投入也是这样的,只有需要花更多钱进行整改或者出了事故才能体现出来;二是在安全行业有些乱,指挥棒太多了,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有些钱看似是花在了安全方面,实则是为了粉饰安全的幌子而已,长此以往,大家冤枉钱花多了,就不愿意再去进行安全投入了。三是由于前期认知不足或者投入不足,导致后期安全投入过大,企业无法承受,索性破罐破摔、得过且过。近些年很多的标准都进行了升级,也出台了很多的新的要求,要想整改满足这些规定,投资确实是很大的 ,很多老的企业和装置甚至没有继续投入的价值了,于是就抱着凑合生产几年,先挣钱再说吧!干脆就能省就省了。

二、安全管理与效果

安全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其深度也越来越深,因此,安全管理几乎渗透到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但我们原来的工作习惯和模式,突然加上了安全的要求,很多人感觉很不舒服,有点儿戴着镣铐跳舞的意思,这样势必会影响我们对安全管理的效果。什么是效果呢?效果,英译effect;effectiveness,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效果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由其动因或其它原因或多因子叠加等行为对特定事物,所产生的系统性或单一性结果。从定义上效果是行动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效果更像是一个不太好量化的百分数,效果也是有好坏、优劣的,甚至是有很细的差别的,但有时却很难去评估、量化,所以同样一项随着你的深度了解,你会发现差别非常大!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去检查责任制落实工作,一是你看到了他们的宣传材料,你会觉得工作做得真好啊,材料里堆砌了各种既严谨又实在的词汇,领导高度重视、人人学安全、做安全、责任制深入中心等等,恨不得立即把他们梳成样板!二是你到了他们会议室,开始和他们领导交谈,开始看他们的各种材料和制度,你的满意度可能会从90分下降到70分左右,会发现宣传的有些虚高,但想想宣传吗,夸张一点儿也正常啊,心里算平静;三是等你到了现场,查看了现场、检查了现场工作记录表单、询问了现场工人,你心中的分数可能一下子到了40、50分左右,心中就会有些怒不可遏了,因为你发现他们作为的工作仅仅是开了几次会、发了几个文件、在微信群转发了一点材料,顶多就是表面简单过了一下,工作根本没有效果!仅仅是以形式主义去落实了形式主义!根本没有起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对于安全管理来说,管理的结果(效果)很重要,没有达到效果,管理其实就是失败的!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安全管理效果,具体步骤可以分四步:一是清楚地认知什么是安全管理效果。我们可以比较粗的把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有没有、行不行、好不好”,说真的我们很多的管理要求是没有管理措施去支撑的,所以要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比如很多工作都规定“禁止酒后上岗”,但除这个规定什么措施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员工有没有“酒后”呢?所以要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如果连基本的措施都没有,是不会有效果的;二是“行不行”的问题。就是有了措施,但这些措施对结果的贡献如何呢?是不是能起到我们期望的结果呢?还拿“酒后”做例子,我们有的工厂每天早上或者中午在门口进行酒精测试,这种措施就能保证效果了,就起到了“行不行”的问题;三是“好不好”的问题。如果说“行不行”是我们对效果的标准要求的话,“好不好”应该就是高于标准的要求了,他应该是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的综合体现(管理效率下节再说),这个阶段的效果也该是已经达到了或者超过了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三个结果其实就是低于标准、标准和高于标准。第二步是对安全管理效果进行量化。在这这里简单介绍一个工具叫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安全管理的效果要求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要求的目标和其他目标相关性(Relevant). 管理效果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做到了那一步,我们还有那里不足,我们还要做什么;第三步就是考核。安全管理目前处于制度严格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严格的绩效考核,没有考核作为抓手,很多的管理措施是很难执行和实施的!第四步是管理评审和PDCA。几乎没有一项管理能够达到顶端,随着不断的发展,都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PDCA这个管理逻辑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管理评审正是将PDCA变成实际操作的重要体现。

三、安全管理与效率

说真的,在现在的化工企业不要说安全管理了,即使是企业管理也很少去关注和在意管理效率的问题,因为我们都处于管理的初级阶段,能把管理效果做好已经不错了,至于有没有效率,可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是,当你在企业推广一些安全管理措施的时候,业务管理人员会抱怨说安全管理降低了管理的效率!首先要说的是,这个抱怨是好的!因为业务人员开始意识到了管理的效率问题,这绝对是我们开始有管理意识和管理思维的开始和提高!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步来做:一是进行沟通和培训。让大家知道,安全本身就是业务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另外加进去的。记得很多年前刚开始签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时候,很多领导不愿意签,问我为什么给他写了那么多的安全生产责任,我告诉他说:这些安全生产责任不是我给你写的、给你加的,而是你的工作本身就含有的,你原来不知道而已!后来经过多次的沟通和培训,他终于认识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重视安全起来了,因此说这个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二是如何理解管理和安全管理。其实无论是管理还是安全管理都是在程序(或者叫流程)而已!效率的高低就是流程执行的时间,流程建立的原则就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合法合规,“立地”就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预期效果,比如我们的报销程序,就是如此,既要满足国家财务要求,又要保证报销费用无误,按照这个原则就可以设计流程了。安全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动火作业,不也是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的流程吗?每个环节的效果就成了最后效果的因,合理设置流程,既保证了风险的管控,也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然后基于两个目的就可以去优化程序了。三是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各个工作程序中,这个时候也许会觉得很繁琐、没必要等,但一定要严格执行,甚至是“僵化”执行;第四步可以对程序进行优化,但安全措施是不能打折的,必须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进行优化,优化之后进行管理评审后就可以固化了。

上面说了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管理自身的效率,目前我们存在一个这样的认知:认为怎么重视安全都为过、投入多少都不为过、怎么繁琐都不为过!这些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符合实际吗?没有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展示安全!企业的第一目的永远是产生效益!安全也是一个相对的区间概念,并不是为了所有的安全可以不顾一切,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效率的安全管理也许更适合大家接受和推广!前面已经说了流程的问题,安全管理更是要考虑这个问题,并且有了安全的思维方式,也许还可以提高很多的效率!笔者曾经到过一个工厂,一个班8个人负责产品的码垛,当时提出来风险较大,让企业整改,企业开始很不情愿,后来花了二十多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才发现太省了!效率也高了!请记住:低水平的安全是负担,高水平的安全是福利!

四、“三效”和“不可能三角”

前一段看到一个经济学理念,叫做“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那么 “三效”是不是也是“不可能三角”呢?这个问题笔者已经思考了很久,也没有得到合适的结论,但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可能三角”,但可以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也许,随着发展会解决。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前置的条件,又该如何和“三效”结合呢?需要我们作为每天思考的问题,工作也许就是干这个的,慢慢体会吧!

也说说隐患那些事儿(2):关于重大隐患

三谈实验室安全

关于(安全)管理的思考(3)

化工安全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安全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