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到底有多牛?

 朱小鹿 2023-09-27 发布于湖北
凡畅,90后作家,MCN机构老板,投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私人微信号:fan66539

当副省长和当农民,你会选哪个?

他选择农民。

1995年美国专家嘲笑我们:

十几亿中国人每年要吃掉6.4亿吨粮食,全世界粮仓加起来都不够他们吃,谁来养活中国?

一位60多岁的“农民”老头儿跳出来,狠狠打了美国专家的脸。

他将我国小麦年产量提高到1.3亿吨,喂饱14亿中国人,与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李。

他就是我国远缘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李振声出生于山东饥荒年,饥饿深深根植在他的童年记忆里。

1948年,17岁的李振声到济南打工,恰逢山东农学院招生,听说上学还管饭吃,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在这里,李振声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恩师沈寿铨。

教授告诉他:百姓挨饿,是因为我们小麦品种差,产量低。

李振声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高产的优质小麦,让中国人不再忍受饥饿之苦。

大学毕业后,李振声被分配到中科院,本来前途无量,可是第二年,全国爆发小麦条锈病,各地陷入饥荒。

没人比李振声更理解饥饿了,25岁的他放弃中科院的工作,奔赴条锈病重灾区陕西杨凌,一头扎进麦田。

李振声在病死的麦苗中,发现一颗长势很好的偃麦草,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偃麦草的抗病性转移给小麦呢?

为了节省时间,李振声干脆吃住在田里,用人工照明的方式,将偃麦草花期提前两个月,成功实现小麦的杂交授粉。

找到母本,只是育种的第一步,年复一年的种田、育种,一干就是8年。

李振声把自己从小鲜肉,熬成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却迟迟看不到结果,上级领导严厉批评他不务正业。

绝望之际,一场天灾带来了转机。

连续40天阴雨后,天气突然暴晴,田里的小麦像煮熟的野菜。

李振声惊喜地发现,有一株还金灿灿地直立在那儿。

就是它了!

李振声终于培育出打败条锈病的小麦植株。

以此为母本,李振声日复一日地育苗、授粉,20年后“小偃6号”终于问世。

它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性强,耐干旱、耐寒冷,推广面积高达3亿亩,帮助小麦增产150亿斤。

当时在农村还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要吃面,种小偃”。

李振声的研究震撼世界,他却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

上级为了照顾他,安排李振声担任陕西副省长,他却严词拒绝。

比起当百姓的父母官,他更愿意做土地的儿子。

90年代退休后,李振声没有一刻享过清福,花甲之年的他戴上草帽,提上锄头继续种地。

1995年,美国专家扬言:“到2030年中国将吃不饱饭,十几亿中国人会扒光全世界的饭碗”。

李振声听了十分生气,我们中国人能养活自己,不需要老外瞎操心。

他建议推行3年增产计划,实现粮食增产1亿吨,狠狠打了老外的脸。

谁能养活中国人?

当然是袁隆平的米,和李振声的面。

他们用中国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不仅喂饱中国人,还出口全世界。

稻穗飘香,荠麦青青,我们怀念袁隆平院士,但也别忘了李振声。

他是杂交小麦之父,大地之子,更是不可或缺的国之栋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