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是一门科学,运动疗法也是一门科学。不是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概括的,有其理论的基础和实践的原则。 a/超负荷原则 b/超量恢复/代偿原则 c/可逆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e/专项特异性适应原则 f/一般适应综合征原则 g/个体差异原则 这些原则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查阅资料。 1.力量的增长 肌肉的力量增长取决于2个方面,肌肉横截面积的增加和神经对肌肉控制能力的加强。打个比方:对一个人来讲他的股二头肌的维度增长了,那么相对来说他的去屈肘的力量就增强了。 但是对于肱二头肌维度一样的2个人进行掰手腕,一定是有强有弱的。除去技巧等因素,那么谁赢了谁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就强,也可以叫肌肉的募集能力就强。 2.肌肉的力量 肌肉是由一个个的肌小结构成的,肌小结里面有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只有这两种蛋白相结合形成横桥,肌小结就有力的产生。无数的肌小结的整体的变现就是肌肉力量的体现。 肌肉拉长无力、肌肉缩短也无力。当我们说起“萎缩”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2个词“萎”无力的意思。“缩”表短的意思。肌小节太短肌动蛋白有重合,结合位点减少;肌小节太长肌球蛋白结合位点减少,都会导致肌肉力量的下降。 3.肌肉的力矩 肌肉的收缩产生关节的运动,肌肉的力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关节运动的角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股四头肌、腘绳肌力矩—角度变化图) 通过等速设备的测试结果图像可以看出: (1)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矩是随着关节的运动先增大后减小的 (2)股四头肌的最大力矩比腘绳肌大1/3 (3)膝关节在屈膝的过程中出现不稳定 4.通过等速设备的测试结果 (1)肌肉的等长训练不做功,只能训练小范围肌肉力量 (2)肌肉的等张训练做功,但是只能承受运动环节中最低负荷 (3)肌肉的等速训练,提供顺应性阻力、训练效率最高 5.不同阻力肌肉的力矩变化 我们要根据肌肉在关节运动运动中的力矩提供合适的阻力,才能最大效率的训练这块肌肉。 (1)固定器械—只能承受运动环节中最低负荷 (2)弹力带—只能提供一半的最适合阻力 (3)徒手角度抗阻—可以模拟争端但耗费人力 (4)等速训练—完美提供最适合的阻力 从这些图像上就可以看出各种训练的优缺点,只有等速的训练可以完美的提供肌肉训练的最佳力矩。 很巧,我们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就有这样一台非常好、非常棒的机器,每天我操作上百万的机器,有钱人的生活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6.核心肌肉训练 (1)腹肌训练 (2)背肌训练 (3)左侧腰肌训练 (4)右侧腰肌训练 7.小腿三头肌的训练 (1)弹力带训练 (2)双腿提踵 (3)单腿提踵 (4)固定器械 8.股四头肌训练 (1)静蹲 (2)夹球静蹲 (3)分腿静蹲 (4)等长抗阻 9.臀部肌肉训练 (1)蚌式训练 (2)仰卧挺髋弹力带分腿 (3)仰卧单腿挺髋 (4)固定器械 10.整合性训练 (1)低台阶功能训练 (2)负重小范围蹲起 (3)蟹步 (4)站立弹力带臀外展 通过6篇文章的把自己在临床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的炎的认识有了一个系统性的回顾,在这里也提出一点建议: (1)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控制体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且不能过量、绝经后的女士要锻炼力量。 (2)如果存在功能性的XO型腿,希望能早日的通过功能性的运动改变错误的动作模式,切断向结构性的演变。 (3)如果已经是结构性的,那么膝关节的单颗手术优于全膝置换(负荷适应症)。 (4)膝关节术后的病人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达到与健侧一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康复。 参考资料:《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