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器之美 | 郑小杰:紫砂壶和岩茶一样,既讲山场又讲工艺!

 岩茶教室 2023-09-27 发布于福建

岩茶教室2017年那次的紫砂专题,打破了很多人所谓好岩茶不能用紫砂泡的盲区,成为了很多岩茶粉丝跳入紫砂坑的首贴相关复习链接紫砂和岩茶配不配?到底谁说了算

这其实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意料之外的是,这期专题之后,为我们做壶的郑小杰老师竟入了岩茶的坑。这几年在岩茶教室的精心投喂下,郑小杰成了不折不扣的岩茶粉丝。于是对于岩茶和紫砂的匹配,他也有了更有意思的认知。

▲高级工艺美术师:郑小杰

今年的“御鉴”和“远香”两场三泡茶会,我们用的都是郑小杰专门为茶会定制的紫砂壶。除了在功能上与岩茶的契合匹配度之外,郑小杰觉得紫砂和岩茶一样都是既讲山场又讲工艺的,在灵魂深处有着某种同频的共鸣

▲今年在“御鉴无锡”三泡茶茶会上,郑小杰专门为茶会定制了紫砂壶

这几年郑小杰也一直在寻找一些顶级的原料来制作一些泡茶称手的茶壶,这个也是岩茶教室一直以来的小念头。于是,终于有了五年后我们和郑小杰老师又一次的联名款紫砂:小煤窑朱泥芭乐水平

惯例依然是预售,因为泥料稀有,给我们的份额也只有二十支。这次的预售会分成两个版本,一个是郑小杰老师全程亲自制作的,配有郑小杰亲笔签名的收藏证书,另外一个版本是郑小杰老师监制,由他的工作室制作的。

两个版本都是全手工的制作工艺





  直接点击上方小程序进入小程序剁手专区  

  学生证/学霸卡可享叠加优惠福利使用  

茶器之美

小煤窑朱泥芭乐水平壶

郑小杰亲制款

含有:郑小杰个人底款、亲笔收藏证书、岩茶教室联名印章

分享价:26800元

郑小杰篆刻监制款

含有:郑小杰工作室(茶缘精舍)落款工作室底款、岩茶教室联名印章

分享价:3280元

特别说明:

本期为预售产品

预计发货时间:11月30日

此产品为特别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9月27日 今晚20:30

独家专题 限量分享



活在传说中的泥料

小煤窑朱泥

郑小杰说,除了讲究原料和工艺之外,紫砂的泥料也和岩茶的品种一样,不同的泥料有不同的性格,对应不同的制作工艺,也适配于不同的茶。这几年泡岩茶下来,他始终觉得和岩茶最适配的还是朱泥

▲高级工艺美术师:郑小杰

紫砂的泥料和岩茶一样,对山场都是很讲究的。最核心的泥料基本都分布在黄龙山为核心的产区。

宜兴的紫砂矿目前已经实行了保护性的禁采。在以前矿坑的旧址有一个大水潭,但是在水潭之下,据说还埋藏了很多的紫砂矿料。但是,朱泥却不一样,它在原产地可能真的已经没!有!了!朱泥之中的天花板,应该就是赵庄朱泥和小煤窑朱泥

和黄龙山还受保护的矿坑不同,赵庄和小煤窑这两个地方现在早已开发成了现代化的小区。郑小杰和我们说这两个地方的泥料就和岩茶里的古井和牛栏坑一样,X音上9.9元包邮的很多,但是真正见过纯料的人却很少很少。

为了让岩茶教室的粉丝能够真正领略纯正小煤窑朱泥的魅力,郑小杰还特意为我们找来了他的老师,国内权威紫砂矿料专著《阳羡茗砂土》的作者戴银法老师

▲国内权威紫砂矿料专著《阳羡茗砂土》作者:戴银法老师

戴老师告诉我们,紫砂壶成名之初的明清时期,并没有专门的朱泥说法,最早宜兴把这种泥料称为“石黄泥”。当时的专著《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到了民国时期,李景康、张虹著的《阳羡茗壶考》中才第一次提到了“朱泥”的提法。现代意义上的朱泥是上个世纪90年代收藏界的玩壶者们叫出来的。

自建国以来,随着陶品泥料土开采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紫砂泥开采的数量和规模日趋扩大,泥料亦日趋丰富和细化。这一点其实也和岩茶山场和品种细分的轨迹颇为类似。

可能因为成名得早,真正的赵庄朱泥现在已经难寻踪迹了。而小煤窑朱泥成名较晚,但泥料的性能却绝对能和赵庄朱泥并称朱泥界的绝代双骄。

小煤窑朱泥发掘的时间是在建国之后,宜兴本地的陶瓷公司为了解决陶瓷工艺的燃料问题,在宜兴本地开挖了一个小煤矿。煤矿的地点在黄龙山以西约五公里的地方,当时在煤矿的挖掘中,发现了小煤窑朱泥。

▲小煤窑朱泥原矿卫星地图

小煤窑朱泥的原矿产于嫩泥堆积层下部,泥层仅5~20厘米,呈块状分布。矿料较为稀缺,产量不大,成品效果好。

如今小煤窑朱泥的资源基本发掘光了,现在小煤窑的旧址已经开发成当地的一个豪宅项目。最后一批矿料就是在项目开发的时候零散发掘出的一些泥料。而这点矿料早就被宜兴当地嗅觉灵敏的矿料收藏家们哄抢一空。

▲小煤窑的旧址,现已被开发成一个豪宅项目

为了这次的专题,郑小杰特意从他的一位朋友那里“重金”求购了一批当年剩下的小煤窑原矿。他颇为神秘的从桌下的袋子里拿出一块矿料给我看,乍一眼看去,这款矿料像一块干透的黄土。

戴老师拿过去仔细端详了一番,和我们说,这块矿料就是现在难得一见的小煤窑原矿。

▲专门找来的小煤窑原矿

他说,正宗的小煤窑朱泥,呈金黄色,断面光滑,粘土物比例高,重点是“油性”重。

我伸手摸了下矿料的表面,果然触感就是那种略带粘稠且细腻的感觉,古人说的肤如凝脂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小煤窑朱泥,呈金黄色,断面光滑,粘土物比例高,重点是“油性”重

戴老师又和我们说,虽然小煤窑朱泥摸上去很细腻,但是其实它是泥包砂的体质。

烧出来的成品,可以看的到有细微的砂粒,但是摸上去又是细腻平整的,这种砂感,让它比普通的朱泥有相对更好的透气性,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会更胜一筹。

芭乐水平壶

可能是水平壶的终极形态

水平壶这个器型基本上是和工夫茶同步出现的。最早出现的水平壶,据说是因为泡工夫茶时经常用热水冲淋壶身,茶海中常常聚集大量的水,泡茶师父需要一把能在茶海的水中水平浮起,不受影响的茶壶。

但是对于这个传说我试了一下,在壶里装满茶叶且注满,壶是漂不起来的。这个功能与其说是实用性的需求,不如说是制壶师傅的炫技需求。

后期水平壶又出现了很多变种,市场上通常把壶嘴朝天,壶嘴孔的平面与壶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顶部在一个水平线上,最大特点是剑流直嘴造型的小壶统称为水平壶。 

水平壶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得好看很难。郑小杰虽然已经是副高职称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但是对于水平壶依然保持着一份敬畏。紫砂业内有一句老话,越简单的器型越难做,在郑小杰看来,最难的器型有两个:一个是水平,一个是石瓢

剑流直嘴造型的小壶统称为水平壶

郑小杰说,水平的难主要还是难在协调上,水平的“壶身”,“流”和“把”都是最简单的造型,但是组合在一起如何让它在极致的实用型上更美,也是历代大家都绞尽脑汁的。

在传统的水平基础上,也衍生出了几种不同的器型,比如三足水平,又比如这次做的芭乐水平

▲本次分享的芭乐水平,左划查看产品细节图

芭乐水平这个器型,原来的名字叫“线漂”。最早可能出现在清末民初,在50~60年代,顾景舟大师做了很多这个器型的水平。到了80年代之后紫砂一厂给台湾出口的五型壶中,包含了五种不同造型的紫砂。其中就有这款“线漂”。

因为形似台湾流行的水果芭乐,被台湾的壶友叫做“芭乐水平”,一个喜闻乐见的名字就替代了原来的“线漂”而流传开来。

芭乐水平应该是在水平壶的几种器型里面较晚出现的,所以也有了后发优势,在实用和美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

▲“在释外的远香”三泡茶会上的小煤窑朱泥水平

相比一般的标准水平壶,芭乐体型更高一些,配合直流剑嘴,在兼顾出水顺畅的前提下,整体造型更加提拔,重心更为均匀,握壶出茶更为舒服顺手,相对高一些的器型也更利于发挥乌龙茶的香气。

我们这次定制的芭乐水平由郑小杰重新微调了器型,120-130cc的小壶,按传统水平壶的标准大概是六杯壶,配合现在岩茶8-10克泡袋装的投茶量,大小恰到好处。

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器型饱满,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郑小杰二十多年的制壶功力。细节的设计上也有非常多的讲究之处,“把”和“嘴”都做了微调,出水孔用了内推打孔的方式,具有和球孔不相上下的出水流畅度。

说起来这两年我在使用紫砂泡茶的过程中,已经不太使用对冲的方式测试壶的适茶性。一方面是对茶和对壶都相对比较熟悉了,大致知道什么样的壶型、泥料更适合岩茶,试出来的茶汤大多八九不离十在我预期之内。

另一方面对于壶泡的茶,它通常会有更多个性化的细节,而这些丰富的细节也是需要你用时间去和它磨合,未必是一次就能说透的。

我拿到这把试制样的时间不长,带着它泡了几泡古井枫树窠牛栏坑,也带着它参加了上个月底的“在释外的远香”三泡茶茶会,泡了远香。总的来说一款顶级泥料的朱泥小壶,对茶的醇厚度绝对是一个加分项。

▲今年八月底,Y老师带着这把小煤窑朱泥芭乐水平参加了“在释外的远香”三泡茶会,泡了远香

最后提一下这款小煤窑朱泥芭乐水平另外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小煤窑的泥料其实在朱泥中是属于绝对的后起之秀,成名最晚,但是地位很高,这一点有点类似于古井的老丛水仙。

芭乐水平这个器型在传统器型中出现的也很晚,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那些玩老壶的朋友们的第一感觉却是“老味”很足。我没钱收藏那些老紫砂,老味到底是什么,说不好。但是好的紫砂其实在原料和工艺之外,更讲究“气韵生动”。

和岩茶讲究的韵有相似之处,这点韵味必须是在原料和工艺都很过硬的基础上才有的,但又确确实实脱离了原料和工艺的樊篱。

是韵味、也是趣味,也可能这就是郑小杰这样的匠人在现在这个时代还在追求用两个巴掌一点一点的拍泥筑壶的根本原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