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tm唱的哪是歌啊

 yushi823 2023-09-28 发布于北京
刚还想说今年《乐夏》有点平淡,立刻就被这一波朋友圈刷屏洗礼了。

一个个都在说——

“打开,快听,我哭得不行。”

一看,原来是《大梦》。

最近,这首歌火得不行,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弹幕里出现最多的词儿——

就是“哭了”、“后劲有点大”。

图片

不仅这首歌成为本期最佳,也成了这季《乐夏》的最有记忆点的歌(之一)。

一首歌。

怎么就调动这么多网友的情绪。

也还能让这个没多少人听过的农民乐队成功破圈,甚至,还登上热搜话题。

图片

这首歌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魅力。

Sir一边打开了这首歌。


一边,再跟你们聊聊这场梦。

图片


01

来自广西的瓦依那乐队与任素汐一起合作的这首歌,用7分55秒浓缩了每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从六岁,到八十八岁,从幼童,到老年。

在这首歌词的每一个阶段里,我们都能“按图索骥”地照见自己。

图片

这首歌最扎心的是,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之后,在面对现状的焦虑、纠结时,歌词都向虚空中,发出一句无力的“怎么办”。

仿佛是在诘问着命运为何如此坎坷。

也如实地描绘着,现代人在当下生活中挣扎与不甘。

图片

Sir试图在这首歌里,找到人们的共同情绪。

发现,在这首歌的视频下,一条最高赞的留言戳中了许多人的心——

我与牛一样,虽然有着各自的缺点,却有着相同的渴望。

牛的一生只图青草,我的一生只图温饱

图片

怕。

无力。

不知未来会是如何。

只想一日三餐,获得基本温饱就可以了。

在历经“口罩”、“人员优化”、“薪酬结构调整”后,这也是许多人在时代阵痛下产生的共同情绪。

就如伍佰在演唱会里发出的疑问,“你们都是25岁,为什么会听我的歌呢?怎么会呢?我写这些歌你们还没出生呢”。

而且你们才25岁,怎么生活有那么多痛苦呢。

图片

人与人的情绪,虽然并不相通。

但,痛苦,迷茫,都是生命的必经之路。

也难怪,大张伟在点评这首歌时会这样说——

没听懂这首歌的人,是牛逼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也没有身处生命的纠结之中。

如果有些人听完这首歌
完全也没什么被打动的感觉
我特别为这帮人高兴
因为生活注定是无所适从的
然后如果有一些人听完之后觉得
(生活)不就这样吗
了不起的人那都是

图片

我们渴望回到一个体面、稳定的生活中,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人所愿。

在《大梦》长达近10分的原版里,有几段在节目上被删减的歌词。
我已二十三 大学就要毕业,
看身边的人 渐渐地远去,
......
害怕谈恋爱 害怕找工作,害怕回家里,害怕去外地。

我已四十八 孩子已长大,
她在外玩耍 很晚都不回家
......
半生已过,仍不得解脱,该怎么办

我已五十八 早就白了发,
很多的地方 已变得不听话。
年小的孩子 常年在外地,年迈的母亲 什么已记不起,
担心不完,聚了又散,该怎么办

这与7分钟的《大梦》相比,更像是真实生活中的残忍,也是更现实的人生。

大学毕业时的迷茫,成家后的寂寞,中年后的“萎靡”,亲人的一一离去。

这就是生活。

歌词虽然在问着“怎么办”,但,它真的是在寻求一个解决办法吗?

在原版的结尾里,十八的歌词是“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你只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隐忍当下。

问题有时候本身就是答案
追寻的过程
它就是一种答案

图片

显然,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该怎么办”。

但就是“没办法”。

那就受着。

活着。

“怎么办”是下决定前的缓冲,当年岁继续往前走时,生活也会告诉你答案。

就如万能青年旅店的《十万嬉皮》里的歌词一般:“大梦一场的董二千先生,推开窗户,举起望远镜”,已经是“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这也是生活。

严谨地来说,瓦依那并不属于“摇滚音乐”,而分类属于“民谣”。

但,它在这首歌里,所展现的生命力,凝聚的情绪,却有了某种坚韧不摧的音乐力量,它所造成的冲击力,并不亚于摇滚音乐的叛逆与乖张。

在这首歌里,“希望”与“悲悯”,“痛苦”与“平静”,交替出现。

它展现的是一种厚重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宿命感。

所以,它也能一下就击中全民的心。


02

如《大梦》这样的歌,其实并不少有。

细数近几年的流行音乐,如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法老的《亲密爱人2017》等,都是以“时间”节点的方式,去记录一个普通人、普通家庭十几年、几十年的变迁。

再往前,如李宗盛的《阿宗三件事》,郑智化的《老幺的故事》,林强的《向前行》也都是以小人物的故事,去与当下的时代共呼吸。

但,也有不少音乐不需如此对仗工整的歌词,去标记时代的变迁。

只要一句话,一声呐喊,就已经把人拽入它所描写的当下的集体时代中。

80、90年代中国摇滚开始兴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人们生活遇到巨大变化,各种思潮涌入,摇滚成为这个时代中最适合抒发愤怒、迷茫的最好渠道。

魔岩三杰,何勇的《姑娘 漂亮》里,替所有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喊出愤怒:“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

图片
图片

窦唯的《悲伤的梦》,不解地质问着当下:“到底怎样才算好不算坏,到底怎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不明白,太多疑问,太多无奈,太多徘徊”;

张楚的《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只想能够活下去,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无需太多解释,音乐就是这个时代的最佳注脚。

一首属于某个时代、一个阶层、社会的音乐,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再往前,1982年。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专辑里,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在描述着飞速变化的时代之下,乡愁与个人归属感的割裂。

像是,《鹿港小镇》里,他对路人的三次搭话——问“我”的爹娘可好,问“我”的爱人可好,最后,以游子的身份,想让路人告诉他的亲人,台北并不是他的黄金天堂。

但,刺痛人的,还是这首歌最后几句: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宝用 世世代代传香火

家乡也已经凋零,故土从红砖变成水泥墙,子子孙孙虽然永传福祉,可这句话却变得格外讽刺。

你可以发现。

所有具有生命的、能出圈的音乐,都是在为时代与底层人民、普通民众而画像。

民众需要有人为他们歌唱,替他们唱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唱出自己转瞬即逝又微不足道的人生。

你们应该还记得,在《乐夏2》里有两支格外出圈的乐队——五条人,两位穿着拖鞋,从城中村里走出来。

以及九连真人,这几位从大山里走出去,为了生活而拼命的“阿民”们。

图片

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些乐队里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的“顶流”乐队。

还是因为,他在唱着我们的歌。

他们用音乐剖析当下的生活,用平常生活的碎片,拼凑出这个时代下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人物。

电影《大佛普拉斯》里,“面会菜”就是一道“不光彩”的菜。

图片

监狱犯人家属因为太远没空去探视,会给店家寄钱,让他们送料理给监狱里的亲人。

它虽然简陋,不光彩。

但,它却有着朴实的温暖。

这顿饭,也让肚财人生最后的一顿饭吃得如此温暖,而在此时,《面会菜》这首配乐,也让这一处,成为电影里最催泪的地方。

口哨,让这首本该沉重的挽歌,变得轻快了起来;没有歌词的吉他旋律,像是肚财平凡又一直疗愈自己的人生。

贫穷却又想逆天改命的肚财,到死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就连一根客人剩下的鸡腿,也是肚财今天的“好运气”。

图片

他的死亡,也如这轻飘飘的音乐,宛如在田野边随口哼的小曲,俏皮地飘了过去,只留下了一个白色的圆圈。

图片

这首《面会菜》,也让“生祥乐队”被更多人听见。

在林生祥的作品里,有着这个时代难得的慈悲与对小人物的观照。

林生祥除了《大佛普拉斯》,他的《菊花夜行军》《风神125》《阿成想耕田》等歌曲,讲述的就是城市打工人,失意地回到家乡,重新寻找生活的出路。

正是这些在土地与苦难之间生长出来的音乐。

才让我们这些灵魂漂泊的人,在他们的声音里,找到了归属。


03

刻画时代的音乐,也终将会跨越这个时代。

它们所背负的,是对这个时代的解读;

音乐,是具有时代性意义的。

戴锦华引用过布里恩·汉德森的一句话:“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

通过这些从民间里诞生的音乐,我们能够很快地走进某个时代的记忆中去。

这种记忆的连接、继承,让当下的人们感受到安慰,产生面对苦难的勇气。

图片
△ 《钢的琴》,开头就是一派没落东北重工业形象,在不停冒烟的烟囱下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

你会发现,在许多电影里,有一、两首极具时代风格配乐,成为电影插曲。

它并不是那么随意地就出现在电影里,而是因为,它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借了它的灵魂,放在了电影里。

贾樟柯,绝对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在《小武》里,他插入了《心雨》《爱江山更爱美人》《霸王别姬》等音乐,他的原始想法是,想让自己的影片具有“文献性”。

所以,选择了那一年卡拉OK文化里,最流行、也最具代表性的“俗”歌。

让这些音乐成为整个社会情绪的一种反应。
“譬如,《爱江山更爱美人》那样一种很奔放的消沉,还有《霸王别姬》里头的一种虚脱的英雄主义,都正好就是我在影片里想要表达的。”

选自《贾想 1996-2008》

图片
△ 《小武》里,小武与妓女梅梅随着《爱江山更爱美人》的音乐跳舞

作为时代背景,这些音乐可以这样堆砌。

但,在《江河故人》里,出现了四次的《珍重》,就不单单是时代的画外音了。

这里的道别,有很多重关系。

晋生、沈涛、梁子三人的分道扬镳,沈涛的父亲去世,沈涛送别儿子,儿子在国外与故土的分别……

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人。

那就是张艾嘉饰演的中文老师。

图片

因为这首歌本是属于她的。

这就要回到《珍重》,虽然可以用在很多场景,但歌里唱的是哪种送别?

朋友之间。

这首歌发行于1990年,当时的香港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呢,参考罗大佑的一首歌——“知己一生拜拜远去这都市。”

认识多年的朋友突然间天各一方。

所以珍重里才会唱“前途或有白雪飞”,香港是不可能下雪的,除非朋友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而这种分别,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吗?

所以歌里才会唱“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是时代命运的洪流将人冲散了,个体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当到乐与中文老师米娅聊起她来自哪里时,《珍重》这首歌又一次响起。

而到乐问她,为什么来澳大利亚时。

她选择逃避这个问题。

图片

当沈涛在音像店听到《珍重》时,她听不懂,只觉得好听。

她更不知道,歌里所唱的离别,正在另一些人身上真实发生。

这就是所谓的初听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图片
图片

告别是如此的漫长。

它常常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要告别时,就已经开始了。

一首《珍重》。

居然能把几代人,把跨越时空素未谋面的人,贯穿在一起。

还有陈果在《榴莲飘飘》里的两段“改编”音乐的运用。

一是,在香港从事了三个月性工作的小燕回来后,与她戏校的同学坐在铁路边消磨时间。

其中一个男同学改了《婚礼进行曲》,将神圣的“婚礼”,变成了——

结婚了吧,傻逼了吧
一个人赚钱,两个人花
离婚了吧,傻逼了吧
以后打炮要买单了吧

图片

是对婚姻的不信任?

倒不如说,也在那个时代里,都感到无所适从又恐慌的年轻人用这首邪性的歌,唱出了对永恒的嘲讽,对当下的轻蔑。

接下来,小燕也不甘示弱。

说,我也唱一首叫《原始社会好》。

图片

飞驰而过的火车,一会,掩盖住他们的声音;一会,他们又更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不会被时代带走,他们也不会完全停留在那个时代中。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首插曲《你我他她》几乎与开头的《大梦》交相呼应。
你为什么要上学 你为什么要上班
你为什么要吃饭 你为什么要睡觉
不要问我为什么 我就是这样不想说

我为什么要喝酒 我为什么要唱歌
我为什么要欢笑 我为什么要做爱
不要问我为什么 我就是这样不够格

“为什么”,“怎么办”。

间隔了23年前后,在不同时代里的人,却都还在问着相同的问题,这也是每个时代里,周而复始的终极命题。

从音乐走向电影,再从电影回到音乐,Sir仿佛看到了艺术之间相通的宿命。

在某种程度上,它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演绎,都还是在讨论着人们存在的共同命题,关于衣食住行,男女,欲望,关于生活,关于生命。

说大,这些议题很大。

说小,其实这些题里,也只装下了几块碎片,一首歌词,一句为什么,但就是这些如尘埃一般的细节。

却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大梦》也好,电影也罢。

这个世界,需要有一处出口,让我们安放毫不起眼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