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一招教会您入静,快速缓解一天大脑疲劳

 竹月书馆 2023-09-28 发布于重庆
图片

预约10月15号直播

莫子老师将讲述脊柱中蕴含的学问


1、入静的内涵

“入静”就是通过“心专于一”进入到“精神集中、恬淡虚无”的“静止”状态。“入静”包括“物静”、“身静”、“心静”三个方面,主要指“心静”。

“物静”是指“环境安静”。就是指选择一个清净、少干扰的环境进行站桩。如果声音嘈杂,也应听而不闻,闹中取静。

“身静”是指形体安静。要求练功时形体不要乱动,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前后左右晃动,要“立如松”,也不要形随意动,更不要忽而用这个桩架,忽而换那个桩架。一次性练功姿势不宜多变,形体相对稳定,才能静静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形体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入静,正如常言所说:“形静则神聚,聚神生气,气行血动,养气蓄精,周身无病。形动则神散,神散则耗气、损精而内亏”。

“心静”是指思想安静。站桩时心平气和,精神集中,没有杂念,空洞无我,神志处于清醒与睡眠的中间状态,这是心静的表现。反之,心浮气躁,杂念纷呈,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意念不专一,说明心不静。站桩时最重要的是讲求心静,所谓“物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心既静,何虑物不静?正如禅诗所云:“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头”指“念头”、“想法”。)

“入静”也应融入日常生活中。平时应做到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乐观开朗,清心寡欲,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练功时的入静。而勾心斗角、性情急躁、沉郁寡欢、欲望强烈,极易耗神散气,这样的心态往往导致练功时神不守舍,难以入静。

2、入静的层次和方法

入静不是昏昏欲睡或没有知觉之状,而是指精神集中、杂念不生、心如止水、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状态,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虚空忘我境界。此时,头脑依然是清醒的,眼睛还能看到东西,耳朵也能听到声音,内心还能思考,但是却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虑,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是站桩的“入静”境界。

入静的程度有深浅之别。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情绪安定,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假借内容相对稳定,各种杂念相对减少,但没有完全排除,此为“浅入静”。

外界干扰已不能感知,一切杂念消失,六根紧闭(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自觉恬淡虚无,无知无欲,心与虚空大气融为一体,好自身已不复存在,此为“深入静”。

站桩强调入静,入静的过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但又不能刻意求静,只要做到“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溢、情不妄动”,就可自然入静。若过于追求入静,则犯执着之病,不但杂念难除,反而使人烦躁不安。

站桩想要快速出效果,入静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想要轻松入静,身体首先要达到自然放松,只要把桩架(形)调对了,身心就能无限放松;只要把内心调过来了,站桩就能心平气和,就能体验到古人说的“空”,也就是入静;从而实现身心一致,知行合一。

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一个结果,除了众木外,别无自体,它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如果想要一个“林”,那必须一木一木的去积累,而不是直接上来就找“林”在哪。所以站桩,学习的是方法,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状态。能够学习的是过程,过程学会了,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