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王堆导引术(新版)功法操作篇

 至乐zjz 2023-09-29 发布于河北
预备势
1.动作说明
两脚并步站立,周身中正,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含胸拔背,腹部自然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指尖向下;唇齿轻闭,舌抵上腭;目视前方(图21)。
图片
2.呼吸方法
(1)初练时宜采用自然呼吸。
(2)随着练功水平的提高,可以采用腹式呼吸。
3.意念活动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内静外敬,周身融融,意守丹田。
4.技术要点
(1)身体中正,两膝自然伸直,不僵不懈,指尖轻轻下引。
(2)两脚脚趾轻轻抓地,头部百会穴轻轻上领。
(3)松静站立,呼吸自然,内心宁静。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两脚未并拢,头颈歪斜。纠正方法:两脚脚跟、脚尖并拢;下颌微收,颈部后项轻轻后贴,百会穴随之轻轻上顶。
(2)挺腹顶髋或含胸驼背。纠正方法:百会穴上领,含胸拔背,命门穴轻轻后贴。
6.功理与作用
端正身型,调匀呼吸,宁神静气,启动气机,使习练者进入练功状态。
起势
本式动作根据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第3行第11图(从右至左数起,下同)进行编创,以行气为主,作为本功法起势动作(复原图1)
图片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两脚内侧约与肩同宽,脚尖向前,继而重心平移至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图22)。
图片
动作二:微展肩,同时两臂外旋,掌心向前,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图23)。
图片
动作三:微提踵,脚跟离地约1厘米;同时两掌自体侧缓缓向前捧起至与肚脐同高,掌心斜向上;目视前下方(图24、图24附图)。
图片

动作四:两臂内旋,转掌心向下;随后落踵,脚趾微抓地;同时按掌回落至胯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图25、图26)。
图片图片
动作五:两掌以掌根为轴,转掌指向后,继而两掌下垂,变掌指向下,掌心向前(图27)。
图片
重复动作三至动作五两遍,共做3遍。第3遍按掌后,两掌自然下落至身体两侧(图28)。
图片
2.呼吸方法
(1)左脚提起侧开步时吸气,落脚时呼气。
(2)旋臂转掌时完成一次呼吸,转掌时吸气,转到位后呼气。
(3)提踵捧掌时吸气,落踵按掌时呼气。
(4)旋腕转掌掌指向后时,适当闭气。
3.意念活动
(1)微展肩时,意在两侧气户穴。
(2)捧掌时,意在双手劳官穴。
(3)按掌时,意守下丹田。
4.技术要点
(1)微展肩,带动两臂外旋至掌心向前。
(2)摔掌时、通过提,将两掌起;按掌时,通过落踵带动两掌下按。
(3)捧掌时,两掌掌心约与肚脐同高。
(4)按掌时,保持百会穴上领。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上捧时身体过分前倾,捧掌高于肚脐,提踵过高。纠正方法:注意手和脚运动的先后顺序。脚先动,重心缓缓移至前脚掌,随之微提踵;两掌随提踵顺势捧起至肚脐同高。
(2)按掌时,低头、身体松懈。纠正方法:注意按掌同时百会穴上领;先落踵,随之两掌顺势下按。
6,功理与作用
(1)通过微展肩,打开气户穴,启动气机。
(2)通过两掌上捧、下按,配合呼股,引导清气上行、浊气下降,使周身气血畅通、心神宁静。
(3)通过捧掌按掌和提踵、抓地的节律性运动,可改善习练者手足末端气血循环,起到温煦手足的作用。
第一式  挽弓
本式动作源自马王维导引围复原图(右起)第1行第4图和第5图。第4图画中人成顶髋而立,双手拉弓状;第5图画中人为并足而立,双手胸前合抱状。根据《遵生八笺》中记载的“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坐功围说”中第5图、《粉墨画导引图》第3图的类似记载,参考《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名字,将该式动作命名为挽弓(复原图2、复原图3)。
图片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向上缓缓捧起,约与胸同高,掌心斜相对,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29、图30)。
图片
动作二:两臂屈肘,立掌收于胸前,掌心约与膻中穴同高,两掌间距约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图31)。
图片
动作三:扩胸展肩,带动两掌向身体两侧分开,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32)。
图片
动作四肩含胸,带动两掌逐渐相合,两掌间距约与头问宽;目视前下方(图33)。
图片
动作五身体左转,左脚脚跟为轴。脚尖外展90°,右脚前脚掌为轴内旋约90°脚跟踏实,随之右髋关节向右顶出,两膝伸直;同时左臂前伸,掌指约与眉心同高。掌心向上,右臂屈肘平拉至右肩前成挽弓式,与地面平行,掌心向下;目视前上方(图34,图35)。
图片图片
动作六:左脚脚跟为轴,脚尖内扣,右脚前脚掌为轴外旋,同时身体右转至正面向前。两掌自然收回于胸前,掌心相对,间距约与头同宽;目视前下方{图36)。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三至动作六相同,唯方向相反(图37~图41,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第2遍做完后,两掌体前自然下落,置于身体两侧,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图42)。
图片
2.呼吸方法

(1)两掌上捧时吸气,屈肘立掌时呼气。
(2)扩胸分掌时吸气。含胸合掌时呼气。
(3)转体带掌时吸气,顶髋挽弓时呼气。
(4)回转带掌时吸气,转正立掌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两掌上捧、屈肘立掌时,意想两掌捧起清气灌入体内。
(2)扩胸分掌、含胸合掌时,意想两掌在胸前开合拉气。
(3)顶髋挽弓时,意想伸臂与顶髋前后抻拉。
(4)伸臂时,意念从肩内侧中府穴,经肘窝尺泽穴到拇指端少商穴。
4.技术要点
(1)扩胸分掌、含胸合掌时,以胸廓带动两掌开合。
(2)顶髓挽弓时,百会穴上领,两脚踩实;躯干保持正直。
(3)顶髋挽弓时,前手前伸,对侧髋部向前手的相反方向顶出:同时后拉手的肩部、肘部,微向下与髋部做短时挤压。
(4)顶髋与挽弓、沉肩同时进行。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扩胸开掌、含胸合掌时两手主动开合。纠正方法:通过吸气、呼气带动胸廓开合,再通过胸廓开合带动两掌开合。
(2)顶髋挽弓时身体过分前倾、过分牵拉或挤压身体。纠正方法:顶髋时,身体随重心回移,且尽量保持中正,百会穴上领。
6.功理怍用
(1)扩胸展肩,抬头顶髋,能刺激内脏,拉伸颈肩部肌肉,利于颈肩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动作配合呼吸吐纳,利于祛除胸闷、气喘等身体不适。
(3)顶髋挽弓,有助于调整髋关节不适,可有效锻炼腰部肌肉,起到塑形健美的作用。
(4)伸臂时,意念从肩内侧中府穴到少商穴,可刺激调理太阴肺经

第二式   引背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右起)第2行第2图和第3图。第2图画中人两脚前后而立,前腿直、后腿屈,两臂前伸呈拱背状:第3图画中人两脚平行开立,向下伸臂呈拱背状。根据马王堆导引图所绘图像,结合编创主旨,将该式动作命名为“引背”(复原图4、复原图5)。
图片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提踵拱背,同时两臂内旋,两掌顺势向前下方引出,两手食指间距约与鼻翼同宽,手臂与身体约成30°夹角;目视两手食指指端(图43、图43附图)。
图片
动作二:落踵,重心右移,身体左转45°,左脚向左前方迈步成左虚步:同时两臂外旋提起,随之屈肘收于肋部,手背贴肋:目视左前方(图44、图45)。
图片
动作三:重心前移,左脚踩实,左腿伸直,右脚脚跟抬起:同时两掌内旋摩肋后经体侧弧线上摆至与肩同高,手背相对;目视前方(图46)。
图片
动作四:重心后移,身体后坐成左虚步;同时,伸臂拱背,两手心向外,折腕勾手,两手腕间距约与鼻翼同宽;目视手腕相对处(图47、图47附图)。
图片
动作五:重心前移至左脚,顺势提右脚跟;同时两手下落按掌于体侧;头上顶,目视远方(图48)。
图片
动作六:左脚收回,与肩同宽,身体转正;两臂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49)。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一至动作六相同,唯方向相反(图50~图55,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通。第2遍最后一动时,右脚收回,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56)。
图片
2.呼吸方法
(1)拱背提踵时吸气,上步收手时呼气。
(2)前移摆臂时吸气,后坐拱背时呼气。
(3)前移按掌时吸气,收脚开立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提踵拱背时,意想两手食指端与鼻翼相照应。
(2)拱背时,意念从食指端的商阳穴经肘外侧曲池穴到鼻翼两侧迎香穴。
4.技术要点
(1)后坐拱背时,背部、腰部后引,臀部敛收,成'弓”形。
(2)后坐拱背时目视两手腕相接处:前移按掌时目视远方。注意眼晴近观远望的变化。
(3)摩肋以手腕为轴,从小指开始依次旋腕摩肋。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后坐拱背时,躯干未成“弓”形。纠正方法:重心后坐时,躯干整体回收,胸贴背、腹贴腰。
(2)摩肋时,掌指未依次摩肋。纠正方法:摩肋前,腕关节轻贴助部。摩肋时,腕关节在胁肋部位置相对固定,从小指开始依次旋腕摩肋。
6.功理作用
(1)后坐拱背时,使肩、背部肌肉得到充分牵拉,利于改善肩、背部运动不适。
(2)牵拉两胁,刺激肝胆,配合近观远望,利于眼睛不适的预防和调治。
(3)拱背时,意念从食指端(商阳穴)到迎香穴,可刺激调理阳明大肠经
第三式  凫浴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1行第7图和第8图。第7图画中人并足而立,摆手倾身,如湖中拂水状;第8图画中人并足屈膝,引挽肢体。参考《准南子·精神训》所述:“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提取“凫浴”二字,命名该式动作(复原图6、复原图7)。
图片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膝微屈,左脚向左侧开步;同时两手自然摆至身体右侧;重心移至左脚,随之右脚并拢,屈膝半蹲,髋关节向右侧顶出;同时两手由右向左摆至身体左后方,与身体约成45°夹角;目视右前方(图57~图59)。
图片图片图片
动作二:以腰带动手臂由左向右摆动,至身体右侧;掌心相对:目视斜下方(图60)。
图片
动作三:直膝,身体直立;两手随直立向上举于头顶上方,掌指指对,掌心斜向下;目视前上方(图61)。
图片
动作四:两掌经体前自然下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62)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一至动作四相同,唯方向相反(图63一图68,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
2.呼吸方法
(1)开步摆臂时吸气,并步顶髋时呼气。
(2)转体摆臂时做一次呼吸。
(3)直身举臂时吸气,直身落掌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开步摆臂时,意想两掌在湖面划水。
(2)并步顶髋时,意想两手与髋部对拉拔长。
(3)两掌下落时,意念从面部承泣穴经腹侧天枢穴、胫骨外侧足三里穴到脚趾端厉兑穴。
4.技术要点
(1)并步顶髋时,身体尽量保持中正;髋部向左(右)顶出,与两手反向牵引。
(2)并步顶髋时,两手摆至身休斜后方约45°,同时目视斜前方。
(3)转体摆臂至身休侧方时,腰部、胸部尽量向正前,上方肩部打开。
(4)直身举臂时,重心按照脚、小腿、大腿、髋部、腰部、肋部、上臂、前臂、手掌的顺序依次直身、举臂。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并步顶髋时,身体后仰或前倾。纠正方法:调正身形,上身尽量保持中正,屈膝顶髋;头部水平旋转,目视斜前方。
(2)摆臂、顶髋幅度过大。纠正方法:摆臂、顶髋的动作是在腰、腿的带动下完成的,运动幅度可由小逐渐加大。注意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3)直身举臂时,未按顺序依次起身。纠正方法:直身时,两手向同侧延伸,依靠身体外侧直起的力量,带动手臂举起。
6.功理作用
(1)以腰为主宰,左右摆臂和转体,有利于减少腰部脂肪的堆积,起到塑身强腰作用。
(2)并步顶髋、转体摆臂,有利于肩、腰部运动不适的预防和调治。
(3)两掌下落时,意念从承泣穴到天枢穴,引导经气下行,可以起到调理阳明胃经的作用。
第四式  龙登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3行第5图。所绘图像显示,画中人并足而立,双手直臂上穿,犹如蛟龙登天,直人云霄。图旁题字:龙登。本式动作沿用原题名“龙登”(复原图8)。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90°~120°,成八字步;随之双掌缓缓提至腰侧,掌指斜向下,掌心斜向上:目视前方(图69、图70)。
图片
动作二:身体屈蹲;同时两手向前下方插掌,全蹲时两手转掌心向上,在胸前呈莲花状;目视双手(图71、图72)。
图片
动作三:起身直立;两掌缓缓上穿,伸展于头顶两侧;目视前上方(图73、图74)。
图片图片
动作四:两脚跟缓缓提起;同时两掌以腕为轴向外、向下压掌,指尖向外,掌心向上;目视前下方(图75)。
图片
动作五:两脚跟下落;同时两掌内合下按,掌心向下,指尖相对,落至胸前时翻掌,转掌心向上;随后两肩水平外展,两手分展至身体两侧,中指指尖点按大包穴;目视前方(图76~图78)。
图片
重复动作二至动作五两遍。
本式一下一上为1遍,共做两遍。第2遍结束时,两掌经体侧自然垂落:目视前方(图79)。
图片
2.呼吸方法
(1)双掌上提时吸气,屈蹲插掌时呼气。
(2)直身上穿时吸气,提踵压掌时呼气。
(3)分手点按时吸气,落踵按掌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八字开立时,意守大脚趾端隐白穴。
(2)两手上举时,意念从大脚趾隐白穴上行,经膝关节内侧阴陵泉穴至腋下大包穴。
4,技术要点
(1)屈蹲插掌时、以腰为中心,随着重心下降逐断卷曲身体。
(2)直身上穿时,以腰为中心逐渐伸展身体,脚向下、手向上引伸。
(3)提踵压掌须同时完成,并配合目视前下方。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屈蹲插掌时,脚跟抬起,后背挺直。纠正方法:下蹲时,根据自身年龄及柔韧状况,可选择全蹲或半蹲,脚跟着地;身体以腰为中心,尽量蜷曲。
(2)直身穿掌时,身体前俯或头部后仰。纠正方法:直身时,身体朝正上方直起。
(3)提踵压掌时低头或平视。纠正方法:百会上领,竖直颈椎,目视前下方。
6,功理作用
(1)卷曲、舒展全身,刺激脊柱,有助于调整椎体间小关节紊乱:促进周身气血循环;增加下肢力量。
(2)直身上穿、提踵压掌可牵拉腹腔通畅“三焦”,有利于祛除胸闷、气郁、气喘等身体不适。
(3)提踵而立可发展小腿后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4)两手上举时,意念从隐白穴到大包穴,可以起到调理太阴脾经的作用。
第五式  鸟伸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3行第10图,所绘图像显示,画中人俯身按掌,塌腰直背,伸头远视。图旁题字:信(伸)。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认为该字前少一个鸟,因《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的记载,是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导引法“鸟伸”。故,这里依据所绘图像,并结合编创主旨将该式动作命名为“鸟伸”(复原9,规原图9)

图片
1动作说朋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以脚尖为轴,微提踵,随之外展脚跟下落成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80、图81)。
图片图片
动作二:以腰带动两臂内旋外摆,掌心向后(图82):
图片
随之两膝微屈、两臂顺势外旋划弧摆于体前,两侧手心向上:目视前下方(图83)。
图片
不停,向前挺膝、挺髋、挺腰,节节蠕动躯干;同时两臂顺势向后、向外摆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84、图85)。
图片
图片
身体不停前俯,躯千与地面平行;同时两掌随前俯按于体前;抬头;目视前方(图86、图86附图)。
图片
动作三:敛臀、收腹、含胸、缩颈,从尾椎开始。经腰椎、胸椎至颈椎逐节向上蠕动隆起:随之再从尾椎开始,经腰椎、胸椎至颈椎逐节向下还原:同时双手随脊柱的蠕动顺势前摆下按:抬头目视前方(图87、图87附图、图88)。
图片图片
图片
动作四:身体直立,两手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89)。
图片
本式动作一至动作四为1遍,共做两遍。
2.呼吸方法
(1)内旋外摆时吸气,屈膝旋臂时呼气。
(2)蠕动摆臂时吸气,前俯按掌时呼气。
(3)蠕动隆起时吸气,向下还原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提踵开落时,意想小鸟落枝头。
(2)内旋外摆时,意念从腋下极泉穴经肘少海穴至小指端少冲穴。
(3)蠕动脊柱时,意想从尾椎开始,至颈椎,逐节蠕动。
4.技术要点
(1)两次摆臂以腰带手,幅度依次由小至大。
(2)蠕动摆臂与前俯按掌应连贯完成:身体后仰角度不宜过大,不宜停留:后仰瞬间下颌微收,目视前上方。
(3)前俯按掌时,注意躯干与地面平行,抬头,目视前方。
4)蠕动隆起时,先敛臀,次收腹,再含胸缩颈,脊柱椎体主动、逐节向上蠕动:向下还原时,尾椎先向后,再从腰椎下落,进而带动胸椎、颈椎逐节蠕动还原。
(5)蠕动脊柱时,两臂应随脊柱的蠕动顺势摆动,不刻意。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蠕动摆臂时,身体后仰角度过大。纠正方法:后仰时注意控制身形,避免过度仰身。
(2)脊柱蠕动不明显。纠正方法:蠕动前注意塌腰。在此基础上,先敛臀,次收腹,再含胸缩颈,进而带动脊柱椎体逐节向上蠕动。
(3)蠕动脊柱时,两手臂主动收缩、伸展。纠正方法:手臂放松,随脊柱蠕动顺势摆动。
6.功理作用
(1)屈膝旋臂、蠕动摆臂、蠕动隆起及向下还原等动作,通过脊柱波浪式蠕动刺激脊柱,有助于调节椎体间小关节紊乱,改善腰背部不适,促进周身气血循环。
(2)前俯按掌、抬头有助于颈、肩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3)两臂内旋外摆时,意念从极泉穴到少冲穴,可以起到调理少阴心经的作用。
第六式  引腹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1行第11图,第2行第7图。第11图画中人并足而立,举手按掌;第7图画中人并足而立,内外旋臂。图旁题字:腹中。张家山《引书)有“引腹痛”的描述。《素问·腹中论》也有专论腹中疾病。这里依据所绘图像,结合编创宗旨,将该式动作命名为“引腹”(复原图10、复原图11)。
图片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左脚收回,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目视前方(图90)。
图片
动作二:左向左顶出屈膝;同时内旋,右臂外旋,两手掌心翻转;目视前方(图91)。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二相同,唯方向相反(图92)。
图片
该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
动作三:左膝伸直、身体调正:同时左手由体侧向上划弧,经头顶上方下落至胸前,右手下落,经体前向上穿至胸前,两手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内:随之髋部左顶,右膝微屈:同时右手内旋上穿,上撑于头顶右上方,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左掌内旋下按至左胯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左前方(图93、图94)。
图片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三相同,唯方向相反(图95、图96)。
图片图片图片
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道。做完后,左膝伸直;左掌经体侧向左划弧落下,两手自然垂落于身休两侧;目视前方(图97)。
图片
2.呼吸方法
(1)两臂侧举时吸气,顶髋旋臂时呼气。
(2)直膝交手时吸气,顶髋撑按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顶髋旋臂时,意注小指。
(2)顶髋撑按时,意想两手上撑下按。
(3)手上撑时,意念从小指端少泽穴经肘关节内侧小海穴至耳前听宫穴。
4、技术要点
(1)顶髋旋臂、顶髋撑按时,身体保持相对中正,通过顶髋动作左右牵拉腹部。
(2)顶髋撑按时,上方小指照应同侧肩部后侧臑俞穴;下方手掌按于胯旁,拇指对照臀部环跳穴;两手上撑下按,牵拉腹部。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做顶髋动作时,身体过分倾斜。纠正方法:顶髋时,注意保持身体中正。
(2)顶髋撑按时,上撑手过于外展或两手未撑按。纠正方法:上穿掌过程,手沿面前上穿后在肩上方撑掌,避免过度侧拉;通过顶髋,两手上撑下按同时进行。
6.功理作用
(1)左右顶髋,有助于调节髋关节不适,有利于减少腰部脂肪的堆积,起到塑身作用。
(2)内外旋臂,有助于刺激手三阴、三阳经,促进气血循环。
(3)左右顶髋,配合手臂动作,可对腹腔进行按摩,刺激内脏,有助于消化不良、腹部胀气等脾胃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4)上撑时,意念从少泽穴到听官穴,可以起到调理太阳小肠经的作用。
第七式  鸱视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2行第1图。所绘图像显示,画中人保持站立势,引项拉肩。《准南子·精神训》述:“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媛覆,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此处记载的“鸱”,意指鹞鹰:鸱视特指鹞鹰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在此借用古导引名,将该式动作命名为“鸱视”(复原图12)。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左转45°;同时两臂外旋抬起,约与肩同高;随之右腿微屈,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同时两臂继续外旋并屈肘回收,手背轻贴胁肋部,随之摩肋;不停,重心前移成直立步,后脚脚尖着地;同时两手继续内旋摩肋后上举至头顶上方(图98~图100)。
图片
动作二:上动不停。左膝微屈,右腿向前摆动踢脚,脚面绷直:同时两手腕微内合,约与头同宽;目视前方:左腿相对固定,右脚向内回勾脚尖;同时两手腕继续内合、扣腕,两臂微后引,下颌向前上方引伸:目视前上方(图101、图102、图102附图)。

图片图片图片

动作三:右脚向右后方回撤,随之左脚收回,并步直立;两臂经身体两侧自然下落;目视前方(图103、图104)。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一至动作三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05~图110,略)。
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第2遍最后一动结束时,右脚收回,成开步站立;目视前方(图111)。
图片
2.呼吸方法
(1)转身抬臂时吸气,上步摩肋时呼气。
(2)上步举臂时吸气,屈膝踢脚时呼气。
(3)勾脚探视时吸气,收脚并步时呼气。
3.意念活动
勾脚尖时,意念从头部睛明穴经后背、腘窝委中穴至脚趾端至阴穴。
4,技术要点
(1)上步摩肋时,以手腕为轴,从小指开始依次旋腕摩肋。
(2)勾脚探视时、勾脚高度约与支撑脚踝关节同高:探视时,两手带动肩部后拉,下颌向前上方引伸。勾脚、探视、肩部后拉、下颌前伸须同步完成。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勾脚探视时,身体后仰。纠正方法:支撑脚膝关节微屈,臀部似“坐于”脚跟处,保持身体中正,重心平稳。
6.功理作用
(1)抻臂拔肩,头颈前探,有利于颈、肩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上步抬腿踢脚,可改善身体平衡能力,有利于下肢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3)探视时,意念从头部睛明穴,经后背到达小脚趾端至阴穴,可以起到调理太阳膀胱经的作用。
第八式  引腰
本式动作法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1行第1图。所绘图显示,画中人弯腰俯身,转头侧看。张家山出土《引书》中记载的导引所治病症有类似名称一(引)要(腰)甬(痛)。该式依据原图所能图像,并结合编创宗旨命名为“引腰”(复原图13)。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双手上提至腹前,掌心向内,沿带脉摩运至身后(图112、图113);
图片
随之双手抵住后腰,四指前推,身体微后仰:目视前方(图114、图114附图1、图114附图2)。
图片
动作二:身体调正;两手自腰部向下摩运至臀部(图115、图115附图);
图片
随之身体前俯,两手继续向下摩运,经两腿后侧,顺势向前垂落于脚尖前,掌心相对;微拾头,目视前下方(图116、图116附图1、116附图2、图117)。
图片  
  图片
图片
动作三:左转腰、转头;同时左肩上提带动左手上提,右肩下沉,右手随转体下落;目视左方(图118、图118附图)。
图片
动作四:右转腰、落肩;同时头转正,目视前下方(图119)。
图片
动作五:上体直立;同时两臂内旋,手背相对、沿身体中线上提手腕与俞府穴同高;目视前方(图120)。
图片
动作六:双手下落至腹前;目视前方(图121)。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一至动作六相同(右式“动作一”直接沿带脉摩运至身后),提肩方向相反(图122~图129,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第2遍结束时,两于自然垂落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30)。
图片
2.呼吸方法
(1)摩运带脉时吸气,抵腰前推时呼气。
(2)身体调正时吸气,俯身摩运时呼气。
(3)转腰提肩时吸气,落肩转正时呼气。
(4)直立提手时吸气,双手下落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摩运带脉时,意想两掌温煦带脉。
(2)抵腰前推时,意想两手手指深入腰部,推点按摩。
(3)转腰提肩时,意想两臂抱球对搓。
(4)两手上提时,意念从脚底涌泉穴经膝关节内侧阴谷穴至锁骨下沿俞府穴。
4.技术要点
(1)抵腰前推时、两手指腹抵按腰部向前推出;腰部运动要有折叠感;身休随前推后仰。
(2)转腰提肩时,脊柱旋转带动肩部提起:两手臂上下相向而行。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抵腰前推时,头向后仰。纠正方法:以四指指腹推动腰部前伸,下颌微收,目视前方。
(2)转腰提肩时,肩部、手臂自行抬起。纠正方法:通过脊柱旋拧带动肩部、手臂抬起。
6.功理作用
(1)摩运带脉,有助于健脾利湿,缓解腰痛、疝气等不适症状。
(2)抵腰前推,有助于调节腰部小关节紊乱,缓解腰部不适。
(3)转腰旋脊,刺激脊柱及周围神经,有助于任督二脉气血通畅。
(4)直立提手时,意念从通泉穴到俞府穴,可以起到调理少阴肾经的作用。
第九式  雁飞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3行第4图。图像显示,画中人直立,抬臂斜伸,如鸿雁展翅。图旁无题字。依据所绘图像,象形取意,模仿大雁飞翔的动作,将其命名为“雁飞”(复原图14)。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左脚收回,并步站立(图131)。
图片
动作二: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32)。
图片
动作三:身体微右倾;同时左臂外旋、上举,掌心向上,右臂下落,掌心向下,两手臂成一直线,延长线约与地面成45°夹角;目视左手(图133)。
图片
动作四:两膝屈蹲;上身姿势保持不变;头由左向右水平转动。目视右手(图134、图135)。
图片图片
右式动作先直立起身,两臂侧平举:目视前方。其余动作与动作三至动作四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36~图139,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做完后,身体直立,两手侧平举;随之两手自然下落至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40、图141)。
图片
2.呼吸方法
根据个人气息长短和呼吸习惯,可采用两种呼吸方式:
(1)两臂侧起时吸气,翻掌上举时呼气;屈膝下蹲时吸气,转头下视时呼气。
(2)两臂侧起、翻掌上举时吸气;屈膝下蹲、转头下视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两臂侧起、翻掌上举时,意想两手指尖伸向远方。
(2)转头下视时,意念从胸内天池穴经肘横纹中曲泽穴至中指端中冲穴。
4.技术要点
(1)翻掌上举时(左式为例),身体右倾,翻掌上举和转头左视应同时完成。
(2)屈膝下蹲、转头下视时,两臂侧举成一直线;手臂与地面成45°夹角。
(3)转头下视时,保持身体躯干姿势不变,只有颈椎转动。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翻掌上举时,身体过分倾斜或保持不变。纠正方法:两臂侧平举后,手臂与躯干夹角保持不变,随之身体微侧倾,至两臂侧倾角度约与地面成45°夹角。
(2)转头下视时,过分低头看手。纠正方法:转头时,保持颈椎水平转动。
6.功理作用
(1)身体左右倾斜,可以调理全身气血运行,有平气血、宁心神的功效。
(2)转头下视,可刺激前庭器官,有助于调节平衡功能。
(3)转头下视时,意念从胸内天池穴经肘横纹中曲泽穴至中指端中冲穴,可以起到调理厥阴心包经的作用。

第十式  鹤舞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3行第3图,图像显示,画中人两脚分立,前后举臂。图旁题字:鹤口。根据复原图信息,结合编创宗旨,将该式动作命名为“鹤舞”(复原图15)。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左脚开步,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蹲,身体微右转,不停,两腿直立,身体右转接近90°;同时两臂前后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目视前方(图142、图143)。
图片
动作二:上动不停。屈膝下蹲;两掌随之缓缓向下按推:目视右方(图144)。
图片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腿直立,两臂向上摆起;身体保持不变,再次屈膝下蹲;同时屈肘收掌,掌心斜向外;随之两腿再直立:两掌缓缓向外推出;目视后方(图145~图147)。
图片
动作四:屈膝下蹲,身体转正;同时两臂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48、图149)。
图片
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一至动作四相同(右式“动作一”从两膝微屈蹲开始),唯方向相反(图150~图157,略)。
2,呼吸方法
(1)屈蹲转体时做一次呼吸。
(2)直立平举时吸气,屈蹲按掌时呼气。
(3)摆臂收掌时吸气,直立推掌时呼气。
(4)屈蹲转正时做一次呼吸。
3.意念活动
(1)起落振臂时,意想白鹤振臂,翱翔天际。
(2)直立推掌时,意念从无名指指端关冲穴经肘外侧天井穴至头面部丝竹空穴。
4,技术要点
(1)屈蹲按掌时,身体保持正直,两掌随重心下沉并水平下按后外推,犹如在水中按、推浮球。
(2)直立推掌时,驱干左(右)旋拧,保特正直;与两脚形成“十字形,重心在中间:直立推掌时要感知到无名指发胀。
(3)做摆臂、按、推动作时,需由重心的起伏带动手臂运动。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整体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上肢动作须在下肢动作的带动下协调完成;如直立平举时,须先升起重心,进而带动两臂平举。
(2)直立外推时,身体后仰。纠正方法:身体中正,头正颈直;重心停在两脚之间;躯干、两臂与下肢约成十字交叉状;两臂平推与地面平行。
(3)左右转体时,身体左右倾斜。纠正方法:躯干水平转动。
6.功理作用
(1)两手臂前后摆动、躯干的扭转可有效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有利于颈、肩、背、腰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重心升降与两臂大幅摆动结合呼吸,有助于调畅气机。
(3)直立推掌时,意念从无名指指端关冲穴到头面部丝竹空穴,可以起到梳理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第十一式仰呼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图复原图(右起)第4行第1图。图像显示,画中人双脚开立,挺身引臂。图旁题字:仰呼。仰,本义为抬头脸向上。《说文·人部》日:“仰,举也。”呼即呼气。《说文·口部》日:“呼,外息也。”《庄子·让王》有“仰天而呼”等句。本动作沿用原题名“仰呼”(复原图16)。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心相对,缓缓上举至头顶:目视前方(图159)。
图片
动作二:两臂从两侧分开落下,至约与肩同高,上体微前倾,头后仰,挺胸,塌腰;目视前上方(图160、图160附图)
图片
动作三:头转正,两臂微外展;随之两臂内旋,两手翻掌下落至身体两侧(图161~图163)。
图片
作四:上动不停。缓缓提踵;同时两手上提摩按于体侧,指尖向下:随之缓缓落踵,微屈膝下蹲,两手沿休侧向下摩运;目视前下方(图164、图165)。
图片
动作五:身体直立:两手置于身体两侧;目视都方(图166)。
图片
本式一上一下为1遍,共做两遍。
2.呼吸方法
(1)两臂上举时吸气,开臂仰呼时呼气。
(2)正项展臂时吸气,翻掌下落时呼气。
(3)提踵提手时吸气,落踵摩运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开臂仰呼时,意想打开天窗呼吸清气,同时两眼余光照应两手掌。
(2)落踵摩运时,意想两手按摩胆经。
(3)从开臂仰呼开始,意念从头面部瞳子醪穴经身体外侧环跳穴至脚趾端足窍阴穴。
4.技术要点
(1)开臂仰呼,两臂分落至水平时,身体微前倾,挺胸、場腰,颈部肌肉放松。
(2)正项展臂时,百会穴上领、沉肩,同时带动手臂旋转。
(3)提踵提手时,注意是提踵带动双掌上提。
(4)落踵摩运时,注意是落踵带动两掌按摩身体两侧胆经。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开臂仰呼时,未塌腰,身体过分后仰。纠正方法:开臂同时挺胸塌腰,使躯干前倾;头部放松好似枕于颈项部。
(2)提踵提手、落踵摩运时双手随意提落。纠正方法:“由根而发”,升降重心,双手随重心起落而提落。
6.功理作用
(1)开臂仰呼,可祛除气喘、胸闷等身体不适,并有利于颈、肩运动不适的预防和调治。
(2)提踵、落踵可增强小腿后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3)从开臂仰呼开始,意念从头面部瞳子髎穴到脚趾端足窍阴穴、两手沿胆经的走向摩运,可以起到调理少阳胆经的作用。
第十二式  折阴
本式动作选自马王堆导引复原图(右起)第1行第6图。图像显示,画中人前后错足,单臂上引。图旁题字:折阴。古人一般认为人之身体“前为阴,后为阳”,折阴即俯身弯腰之势。张家山《引书》有“折阴者,前一足,错手,俯而反钩之”的动作描述。本式动作沿用原题名“折阴”(复原图17)。
图片
1.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右腿微屈,左脚上步,重心前移,右脚跟提起;同时右手内旋,上摆至头顶上方,手心向前,左手下引置于体侧,手心向后;目视前方(图167)。
图片
动作二:上动不停。重心后移至右脚,左脚尖上翘:同时右臂外旋下落,至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上,左手保持不变:目视前下方(图168)。
图片
动作三:上动不停。左脚收回,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同时右手先下落至体侧:随之两膝伸直,两掌经体侧上托至与肩平,掌心向上(图169、图170)、
图片图片
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微前俯,两掌向前拢气,至体前约与肩同宽时转掌心斜相对,手指向前;目视双手(图171)。
图片
不停,身体继续前俯,转掌心向下拢气至两脚前(图172);
图片
随之两膝微屈后伸直,身体直立;同时两臂外旋上捧至约与期门穴同高,再转掌心向下按掌。落于体侧(图173~图177)。
图片
图片
右式动作与动作一至动作四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78~图188,略)。
本式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两遍。
2.呼吸方法
(1)上步举臂时吸气,后坐落掌时呼气。
(2)收脚托掌时吸气,前俯拢气时呼气。
(3)起身上捧时吸气,转掌下按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上步举臂时,意想身体上下延长、舒展。
(2)收脚托掌至转掌下按,意想两掌向上托气、向内向下拢气、向上捧气、向下按气。
(3)起身上捧时,意念从脚趾端大敦穴经膝关节曲泉穴至胸部期门穴。
4.技术要点
(1)上步举手时、通过两手指尖上下牵引,拉伸躯干。
(2)前俯拢气时,两手从两侧向前、向内、再向下的运行路线须连贯圆活。
(3)起身上棒时,两膝先微屈,再上棒。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前俯拢气时,两手的运行路线出现“棱角”。纠正方法,两手从两侧向前、向内行至略宽于肩位置时,开始缓缓向下拢气。
(2)起身上捧时,两膝下蹲幅度过大、时间过长。纠正方法:两膝微屈是一个动作过程,而非定势动作。
(3)起身上捧时,两手上捧位置过高。纠正方法:上棒时两手行至腹侧期门穴高度时转掌下落。
6.功理作用
(1)手臂伸举旋落,有利于肩部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2)身体折叠前俯,可有效刺激内脏,并有利于脊柱各关节运动不适的预防与调治。
(3)托掌,拢气、上捧、下按的导引呼吸细、匀、深、长,有助于调理气机。
(4)起身上捧时。意念从脚趾端大敦穴经膝关节曲泉穴至胸部期门穴,可以起到调理厥阴肝经的作用。
收势
1.动作说明
新作一:接上式。两臂内旋侧起至与髋同高;随之两臂外旋向上、向前。再向胸前合抱、掌心向内,与胸(膻中穴)同高:目视前方(图189、图190)。
图片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肘微下沉,两臂外旋,两手收于胁肋部,手背贴肋,随之两手以腕为轴,摩肋后松腕侧起;不停,两臂外旋向上、向前,再向腹前合抱,掌心向内,与腹(中脘穴)同高(图191、图192)。
图片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肘微下沉,两臂外旋,两手收于腰部,手背贴肋;随之两手以腕为轴,摩肋后松腕侧起;不停,两臂微外旋,虎口相交,合抱腹前(神阙穴),略停(图193~图195)。
图片
图片
动作四:两手沿带脉摩运分展至腰侧,随之按掌下落,掌心向下:不停,两手自然放松,下落至身体两侧:左脚收回:目视前方(图196~图199)。
图片
图片
2.呼吸方法
(1)内旋侧起时吸气,合抱膻中时呼气。
(2)摩肋侧起时吸气,合抱中脘时呼气。
(3)摩肋侧起时吸气,合抱神阙时呼气。
(4)摩运带脉时吸气、松掌下落时呼气。
3.意念活动
(1)三次合抱时,意想将清气分别灌入胸部膻中穴、上腹部中脘穴、下腹部神阙穴;三次合抱后,两手在神阙穴略停片刻,意注丹田。
(2)两次摩肋时,意想两手腕折叠旋动按摩,随之放松。
(3)松掌下按时,意守涌泉穴。
4.技术要点
(1)两次摩助时,注意以腕为轴,带动手背摩运胁肋部,摩运后,手腕随即放松侧起。
(2)三次合抱时,注意掌心劳宫穴分别对应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
5.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摩肋结束时,两手腕仍处于旋紧状态。纠正方法:摩肋结束时,两手腕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顺势松开侧起。
(2)合抱膻中、中脘、神阙时,掌心未对应相关穴位。纠正方法: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神阙穴在肚脐中央:中脘穴在膻中穴与神阙穴垂直连线的中点。找到相应位置,以手心与之相接,提高感知能力。
6.功理作用
(1)三次合抱,向三处主穴进行定向引气,有助于增强体内外气体交换,同时提高身体感知能力。
(2)引气归元,静养心神。
(3)意守涌泉,平和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