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潭柘寺,一直有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冷不丁听到这个说法,会觉得二者之间似乎有因果关系:因为有了潭柘寺,才会有了北京城? ![]() 在潭柘寺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应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禅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相传明初修建紫禁城时,就参考借鉴了潭柘寺,潭柘寺的历史要早于北京城,相传朱棣修建城池的时候,他的首席设计师参考借鉴了潭柘寺的布局,为他设计了紫禁城。 这些答案,都得靠事后搜索资料才能知晓。在潭柘寺里看建筑拍照片的时候,是探寻不到这些的——所以,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必须相辅相成,才有收获。 另外,在潭柘寺里看一些关于佛教知识的介绍性牌匾时,也有一个意外的小收获:知晓了“圆通”在佛教里的意思。以前我只知道这是一个快递公司的名字,在佛教语中, “圆通”是佛教徒对观世音菩萨的尊称,意思是:思维敏捷,五障碍。 相传观世音菩萨为了教化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不同众生,可以随机应化出多种化身,共三十三种。在潭柘寺的“圆通殿”里,可以看到人们用艺术手法展现的这三十三种形象。 ![]() 在潭柘寺内,有“一组树族”,树龄1400多年了。之所以说是“树族”,因为它不是一棵树,而是紧紧长在一起的多棵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从此树的根部都会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 对于穿越时间长河的树,人们总会生起敬畏之心,走过路过,自然要拜一拜。记得是谁讲过,如果你感到心情抑郁,不开心,提不起精神,就可以到公园里去拥抱一棵大树,“树木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治愈人类”。望着眼前这棵“活化石”一般的树,仅仅是看看它,我都被治愈了。 ![]() 今天原本没有旅游的计划,只是想去单向空间书店位于门头沟的那家店瞅一瞅。到了之后,发现这家店貌似属于一个新开楼盘的配套设置,除了书店之外,楼盘还特地打造了一个稍显文艺的社区,配备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个性化店铺,比如咖啡店、中古二手店等——好在距离潭柘寺比较近,不然会有白跑一趟的感觉。 抵达单向空间书店的时候,恰好是中午,选来选去,最后在一家主营酸汤鱼的火锅店吃了午饭。点菜的时候,吴老板认为“此店必定干不长远”,因为“价格太不实惠”。抠抠搜搜的,我靠一碗米饭+免费酸菜萝卜吃饱肚子。 三宝问我:妈妈,你觉得这个地方吸引你们文艺青年么? 我回答:感觉这个地方,有点“硬撑文艺”。 希望能撑过去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