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疮(中医学人卫8版)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10-01 发布于海南

  湿疮是一种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易成慢性,全身各部均可发生。

西医学的湿疹可参考本章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可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也可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荤腥动风之品,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两邪相搏而成。最终导致湿热壅阻肌肤而发病。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则以久病伤阴耗血,血虚生风生燥为主。

辩证论治

   湿疮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可根据临床表现分证论治。湿热浸淫证,属湿热之邪流溢皮肤所致,多为急性湿疮的表现;脾虚湿蕴证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所致,多为亚急性湿疮的表现;血虚风燥证,属湿疮反复发作,数年不愈,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多为慢性湿疮的表现。

1.湿热浸淫

证候  发病急,皮肤潮红灼热,水疱渗液瘙痒,可泛发全身,伴身热,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由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客于肌肤所致。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故发病急,泛发全身;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而趋下,袭于腠理.水湿蕴内,而见水疱糜烂、渗液;风湿夹热蕴结,故致皮肤潮红、灼热瘙痒,身热,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生、外受风邪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内治用萆滲湿汤(、薏苡仁、黄柏、赤芍、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加减。水疱多,破后渗液多者,可加土茯苓、鱼腥草。瘙痒重者,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外治应避免刺激,用苦参汤温洗。


2.脾虚湿蕴

证候  发病较缓,皮肤潮红,盛痒有糜烂渗出及鳞屑,伴纳呆、倦息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细。

证候分析  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故纳杲倦息乏力;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积肌肤,故皮肤潮红,瘙痒有糜烂滲出;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细为脾虚湿重之象。

治法  健脾利湿。

方药  内治用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草)合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桔梗、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陈皮、大枣)加减。外治可用苦参汤温洗;也可外搽黄连膏。


3.血虛风燥

证候  病处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皮肤肥厚,粗糙脱屑,奇痒难熬,入夜尤甚,舌淡,苔白,脉细。

证候分析  风湿热邪久蕴化热,耗伤阴血,肌肤失养,故皮损脱屑;血虚化燥生风,故奇痒难熬;风湿热基阻,入而不散,局部气血瘀滞,故皮损色黯肥厚,色素沉着;舌淡,苔白,脉细为血虚之象。

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  内治用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加制首乌、胡麻仁、防风、荆芥、蝉蜕、白鲜皮。外治用青黛散油膏外搽。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湿疮的临床特点。

2.试述湿疮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