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真到底真的是什么“真”?

 痴梦龙吟 2023-10-02 发布于河南
         
首先声明,我们讲的只是修真这个词,而不是具体的修炼过程。         
只讲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一些学习心得。修炼太难了,太凶险了,没有明师不可乱入。         
         
上次,我们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有朋友说我是看现代玄幻小说看多了。其实修真这个词也很久远了。         
但事实上,修真并不是个新鲜词,早在玄幻热兴起的两千余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已经有了修真这一说法。
         
那么,我们再看一组词:修真,修仙,修炼,修行,都与修有关。         
那修这个字,到底是啥呢?现在字典里有七、八条释义,就不多说了。只说一条。         
修,汉语常用字,读作xiū,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         
从这个释义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修剪、修枝等植物种植方面的词语。         
还有修缮、修葺等建筑学上的词语。         
可见,修是有目的的改造和完善。
         
于是,儒家也有一组词,修齐治平。这里的修身,也是改造和完善的意思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韩愈《原毁》          
         
所以说,修是一个动作,一个持续的动作。         
         
那么基于此,”真“就是目标了          
那“真”又是什么样的目标呢?         
         
个人理解是个宏大的目标,一个我们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一个我们现代人可能都不知道的目标。         
         
那就是修成真人,一个就像神话里神仙一样的人物,一个修真小说里主人翁一样的人物。         
真人,我们现在不能判断是不是真的有,但是古籍里却不止一次,不止一人提到过。         
我们以前学习《黄帝内经》就多次提到过《上古天真论》里的四种人:真至圣贤。         
         
今天就回顾一下《黄帝内经》: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阴阳,调於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於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於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於世,被服章,举不欲观於俗,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这是一种真人的境界。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就像天地的主宰一样。“寿敝天地,无有终时”,那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啊。         
         
《庄子·大宗师》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 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 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 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这是庄子笔下的真人。从三个居次(角度)讲的。但大体都讲的是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所以,庄子才会在妻子死之后,还鼓盆而歌。         
         
这其实也是中国人对生死的态度,生死只不过是生命形态的一种转化而已,只是换个活法而已,不值得对此生过于留恋。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而单独摘出来这一句,很可能就是修炼的具体方法了。我们一般都知道深呼吸,其实我个人曾经体会过用深呼吸调理感冒初期的症状。更深的呼吸,怎么炼 ,不知道。         
一般人呼吸只到喉咙,修行的人腹式呼吸能到小腹,修炼的人呼吸更深,深到什么程度,那要看他们的功力了。反正太极拳里也提到过“全身鼓荡”这样的说法。         
         
还有以前看气功的书,有小周天、大周天的说法,其实大周天在经脉运行中也有,就是十二条正经是一条接一条的接续运行的。         
通过中医调理让十二条正经都能顺畅,其实也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鬼谷子》里讲到: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但是这一句以前,有一大段话来铺垫。我也抄过来。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
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这里讲了道,也讲了真人、圣人的区别。         
         
这也是我手头的翻出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古代关于真人的描述。         
         
而《内经》《庄子》《鬼谷子》都算是道家的经典,所以后世的道人的目标,就是通过修炼成为“真人”。所以,修道之人就成了最早的修真者。         
         
再后,道教成立后,道士也都自称为真人,但此真人(道士)与彼真人(上古真人)简直就是一个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差太远了。         
         
只是这里面的愿望和目标却是很明确的。这也就是道家(包括道士)的目标,修成上古真人一样的存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如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网友:
庄子逍遥游中有: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怎么样一种御风而行?很神往啊
         
龙吟君:
不知道。但有一个事儿,与庄周梦蝶联系一下,庄周讲梦,那么有一种可能就是梦里御的风。
         
网友:
15日后返,梦里御风也不得了
         
龙吟君:
在梦里,没有时间限制。再说了,以前有睡功的, 传说彭祖一睡都是几个月的。
八仙过海里,铁拐李为什么肉身被毁,就是因为灵魂出窍时间太长,守他肉体的人以为他真的死了,就把肉身给烧了,不得已他才进入了一个刚断气的瘸子的肉身。
灵魂出窍,也就一些小说里讲的出阳神,这也太凶险,不敢乱来的。
         
有时间,想想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书里,特别是那时的神话故事里,好好琢磨下,里面可能还有很多东西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