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财务思维看产品管理?

 锋言冷语 2023-10-02 发布于天津

写在前面

最近看完了《肖星的财务思维课》这本书,启发和受益很多。通过读这本书发现,无论是财务思维还是一些实际的财务知识,我都是很贫乏的状态。以前很多的理解也大多是一知半解,于是借着读这本书,正好梳理一下,计划结合实际工作,写成四篇。(至于能不能写完,就看概率了,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

  1. 如何从财务思维看产品管理?

  2. 财务视角下公司的经济活动有哪些?

  3. 经济活动与财务报表之间的“爱恨纠缠”

  4. 实际的上市公司分析

如何从财务思维看产品管理?

1.产品经理的日常:产品交付

以我接触过的大部分产品经理以及我自身来说,日常最多的工作,应该是「产品交付」。

一般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接到老板或公司年度计划,分析竞争对手,进行市场调研,输出产品需求书和原型,然后跟进并等待产品正式推出,进行市场推广,反馈产品问题,推动产品改进,再进行年度规划。

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能将这些基础工作都做扎实,已经属于不错的产品经理了。

2.产品经理的四大工作职能:需求、生产、销售、协调

这是俞军在他的书《俞军产品方法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产品要经过“需求”、“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需要对这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关注,并“协调”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

3.用户模型

在需求的维度下,产品经理的工作就变成了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创造用户价值,而且是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4.交易模型

由此过渡到交易模型,我们可以把“交易模型”理解为商业模式,通过发现和设计合理的机制,能促成用户做出交易,且生态是平衡可持续的,毕竟企业是需要靠利润存活的。

5.财务视角下的产品管理:产品战略

通过财务视角看产品管理,我理解更多的是产品战略是什么样的。在《肖星的财务思维课》这本书中,作者将战略分成两大类型: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另外一种是差异化战略。也就是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靠什么去竞争?

成本领先战略,主要是利用行业规模经济性,即增加产量,单位成本就会被摊薄;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或者简化产品设计,去掉不太重要的功能;通过减少广告投入、营销投入等方式来降低成本;通过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体系来降低成本。

无论使用什么方式,当企业把成本降到比任何竞争对手都低的程度时,就有能力把价格定到竞争者都无法接受的程度。

成本领先战略,要的是“薄利多销”,因为价格定得低赚得少,即低效益;但是卖得多,即高效率,通过提高公司库存周转来多卖。

我们有时候会将低成本和低价格混淆。低价但成本不低,一旦遇到点竞争,可能就溃败了。因为企业再去面对竞争对手做降本,一是周期可能来不及,二是路径依赖,很可能不情愿或者做不到。

差异化战略,从字面来理解,就是要求我们把产品或服务做得富有特色。

比如,提高质量,好到他人无法企及;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产品的独特性;提供非常完善的选择,用各种各样的型号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更好的送货选择,如送货便捷或者送货速度快。也有一些企业是依靠独特的品牌形象来获得这种独特性的,比如品牌非常知名,而知名的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好处。还有一些公司擅长创新和研发,总能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产品。

总之,差异化战略,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这样就有可能给产品或服务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利润空间也就更大。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差异化战略是一个更适合定位相对高端市场的战略。

我们在不同的行业里,能看到很多代表企业:比如,零售领域的沃尔玛,早期的华为和小米公司,汽车行业里的丰田,都是成本领先战略的代表;而宜家、苹果、高端商务车公司,则是差异化战略的代表。

有人问,那我们能不能将这两种模式都做好?

不是完全不可行,但一般要把低成本和独特性同时做好是不容易的。因为,要想获得低成本,就得节约各种开支,而为了获得独特性,又必须花费额外的支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是矛盾的,同时做到显然不实际。

我们经常会遇到销售人员反馈,产品价格比竞争对手高,这其实是成本领先思维,但如果公司的产品策略是差异化,那双方就很难协调一致了。

用一款产品,既要抗高端,又要打低端,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

从财务的视角,产品战略的选择,可以说是一种策略性的取舍,成本领先战略选择的是主动牺牲一些效益来追求效率,而差异化战略正好相反。

但当我们作为产品经理发现,如果公司的两个指标都低,一定是某个环节出问题了。要不就是战略摇摆,大家思路不在一个层面上;要不就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该低成本的环节做不到,该独特性的地方也做不到。

写在最后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要考虑产品的各方面问题。我们不但要挖掘客户的需求,规划产品的功能,制定推广计划,分析一年可以卖多少台等。但从财务思维来思考产品,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负责的产品,靠什么来竞争?

是成本还是差异化?如果做不到差异化,如何做到低成本?或者反过来想。

而这些,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