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抑郁症》:别怕孩子,你只是病了!

 周听陈说 2023-10-03 发布于江西

做个温暖的公众号,愿遇见更多温暖的

 《少年抑郁症》

作者 : 真故

评分 : 7.7

类型:心理

感触: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请不要无视孩子或学生的每一次抑郁或反常,久而久之,容易成疾。

24.6%

如果说这是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那么这低于常人。但它却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公布的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如此看来,这个数据就触目惊心了。

开学这一个多月以来,无论是身边还是网络,自我感觉“抑郁”出现的频率比以往要多。

对于抑郁症虽不陌生,但也说不上很熟悉。作为高校老师,深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何等重要,然而抑郁却是里面最为常见和棘手的难题。

为了更加了解抑郁症,我从书架上拿出这本《少年抑郁症》,在17个家庭的真实案例中感受到了抑郁症带来了伤害,在每一个患者的自述里,深刻体会到了面对抑郁想要反抗的艰难和不易。

抑郁的形成不是瞬间爆发的心理疾病,而是日常生活里的不断积压和变异的负面情绪。它的症状清晰可见,它的病因也有迹可循。

孩子,如果你觉得自己抑郁了,不要害怕,你只是病了,我们一起面对面对它,勇敢去治之。

1

症状:它时常沉寂无声,却总是致人于崩溃

中国有很大的抑郁症群体,虽然病因千差万别,但是症状大同小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快乐感和精力减退等。

也许我们不会去重视自己或者身边人某一次的情绪低落或脾气暴躁,因为人的喜怒哀乐无常。

可如果这是抑郁症患者的表现,一次忽视或是一次加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甚至会自残或自杀。

什么是抑郁症?它被称为“精神上的癌症”,病因不详,且很难根治,可怕的是还爱反复发作。

让人感觉掉到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里,周围充满了黑暗,非常无助且恐惧,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不时会想以死亡得以解脱……

在父母严厉管教下的小张,为了反抗会拼命和他们吵架,拿刀划伤自己的胳膊,半夜去坟场喝酒;害怕过年的小闫时刻在忌惮父母的情绪,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惹到他们生气;

一直活在优秀表哥阴影下的小鑫将自己置于巨大的学业压力之中,失眠、焦虑缠绕着不见起色的成绩;从小社交恐惧的小宁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在外婆的封建式管教下胆小慎微,悲观厌世……

书中的患者们在抑郁成疾之前,身心表现出的种种异常一般不会引起亲人的关心和重视,往往在确诊之后才开始着急和担忧。这个时候,似乎有些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或学生一改往常,画风突变时,最该停下来好好看一看他怎么了,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办?

2

病因:不幸的童年需用一生来治愈

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的小芬,一年到头很少接到父母的关心,爷爷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她从小学开始就感受到不平等待遇,过上了不做家务就没有饭吃的生活,自卑和内向使她很难交到朋友,无依无靠的感觉由此根深蒂固。

她内心总在追问父母为什么不能常回来看看我?他们知道我的无助吗?为什么一年到头也不愿意回来一次,难道就因为我是女孩子吗?如果我不在了,能不能换来爷爷奶奶的忏悔?

常年在家被父母家暴,在校被同学霸凌的小易在15岁时得知自己有重度抑郁症,那是的他正在备战中考,他想要通过晚睡早起的学习考上重点高考,从而逃离现在的学校和人际圈子。

但积压了多年的抑郁情绪在某天爆发了出来,他本以为会得到父母的愧疚和心疼,可结果迎来的却是一顿斥骂和教训。

他回想起上幼儿园不会做题的自己被打的背部红肿,想起小学没有背诵课文时的两个耳光,想起在学校被高个子同学挥来的拳头……

书中的大量案例在谈起抑郁症的原因都绕不开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缺爱的童年是造成抑郁的原罪。

幸福的家庭才有可能造就幸福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由此可见一个快乐自在的童年和幸福和睦的家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3

处方:他人温暖助之,自己勇敢治之

有些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喜不喜欢,都要面对。如果我们或身边的人不幸患上抑郁症,不要恐而避之,更不能死而了之。

抑郁症只是心灵感冒了,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好起来。接受自己可以带着躯体症状去生活,允许它的存在,要明白即使是正常人也还有抑郁情绪的时候。

如果是自己孩子或学生抑郁了,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参与进来,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孩子或学生的治疗效果。

面对他们的情绪风暴,先接受,再理解,最关键还得给予用心和主动的关怀和帮助。

正确的心理疏导是对抗抑郁的法宝。

就像好友小林对小鑫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我知道你坚持得很辛苦,只是想让你再等等,世界是一个闭环,你从来都不是废物,你永远都被这个世界需要。

尊重、包容和爱是治愈伤痛得良药。

为带女儿小柳看病,母亲辞职卖房都愿意,面对女儿反复发作的病症,母亲始终保持良好的耐心和定力,让小柳感受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爱和包容,使自己获得了去战胜抑郁的勇气和信心。

战胜抑郁症,外因是次要的,内因才是主要的。就像患者小鑫说的那样:接受是最好的办法。

接受具体表现在要理性看待和积极治疗,避免形成给自己造成压力和困扰的病耻感。

治疗抑郁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药物、物理和心理三项治疗,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社交)三方联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不再无视和误解抑郁症,那么可以相信,那些受抑郁所困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力量和信心去战胜它。

书影随行

栏目简介: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

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又过了一生

在快时代里慢读书,除短视频外看经典

保持输入,坚持输出,人生漫漫,书影随行

图文:陈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