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中医法(四)

 四圣医苑 2023-10-05 发布于广东

极简中医法

(四)

有了前述三方面基础,你可以尝试面对病人了。

那么,病人到了你面前,你该怎么办?这个应对过程,我将它提炼为“三步医法”。“三步医法”有整体的“大三步”和具体的“小三步”。“大三步”是指“领悟'天人同气’、学会'辨逆知病’、用药'反逆为顺’”;“小三步”是指如何“辨逆知病”。

“小三步”是我的“极简中医法”的核心。下面重点讲讲“辨逆知病”的“小三步”。

第一步,辨阴陷阳逆。分两个环节。我们都知道,病人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要对病人“望闻问切”。这个首要的环节就是“找症状”,或者叫“找异常”。你应当根据前文基础篇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找出最为全面的“异常”。

其次的环节,症状找出来之后,你应当根据“六经性情”,即六经经气“病”(“逆”)了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把所有“异常”,逐个归属到各条经络中去。换句话说,把所有“异常”,按照六经病态表现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类。肝脾肾三条经络在“阴”,胆肺胃三条经络在“阳”。发现肝脾肾的病,就是“阴陷”的病;发现胆肺胃的病,就是“阳逆”的病。因此,归类的结果,就是辨出“阴陷阳逆”了。

《六气解·六气偏见》说:“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一经之“气”之所以见(现),是因为它病了。而六经各自的“气”(本气)不同,其病态表现(或称性情)也截然不同。如肝经之病,表现出来的是风象,或燥象,或青色,与其他经络的病态表现是不一样的。人体只有六条经络,外感、内伤的所有症状,必然都在六经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六气解·卷首》说的:“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当然,个别症状的归类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

六气之“逆”(病)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也就是症状如何归类,可参拙著《四圣医学解要集》的《疾病诊治旨要》。这里再具体讲讲怎么“归类”。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根据《天人解》的教导,即“阴阳”“五行”,以及“五官”“五气”“五味”“五情”等内容。熟练掌握了这些内容,就可以做到在临床诊治中,见“怒”“呼”与“筋”“爪”而知病在肝,见“悲”“哭”与“皮”“毛”而知病在肺等。比如,你发现病人指甲青紫。正常人的指甲是粉红或淡红色的,“青紫”无疑是“异常”,也就是“症状”。那么这个“异常”属于六经的哪条经呢?你根据《天人解·形体结聚》的“肝主筋,其荣爪”,就可以知道这是肝病了。又如,你发现病人下眼睑青黑,下眼睑是脾土之位,而《天人解·五气分主》讲到,“肝属木,其色青……肾属水,其液唾,其色黑……”,那么,这个位置的“青黑”,就是肝木病而克脾土,同时合并肾水病而侮脾土的病象。

第二是根据《六气解》的教导,在掌握六气性情的基础上,运用“援物比类”的思维方法,通过症状表现而推断出具体经络的病变。比如,病人说腹部“绞痛”。“绞痛”的“绞”,可类比为自然界中台风的“绞”,因此,出现“绞痛”症状,无疑是本气为风的肝经病象。又如,病人说下眼睑频繁跳动。这里的“跳动”,专业术语叫“瞤动”,意思指肌肉掣动、抽动。这个症状的表现形态,可类比为树叶颤动,而树叶颤动,无疑是风动的缘故。因此,你就可以判断出,下眼睑频繁跳动,是肝木不达,郁在脾土的位置而动风了。再如,病人经西医检查,称腰椎无间隙而导致腰痛。正常人的腰椎是有间隙的,那么,这个“无间隙”又该怎么分析呢?你可类比为气球。气球吹了气,橡胶外壁就撑开了;没了气,橡胶外壁就收缩甚至贴合在一起了。因此,“无间隙”必然是“缺气”。而《天人解·奇经部次》讲到,“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诸阳之纲也。”你知道腰椎是督脉的部位,因此,这里“缺气”,缺的是“诸阳之纲”的阳气,也就是作为“生气之原”的“肾间动气”(“生气之原”,是人身所有的“气”的源泉。这个“生气之原”是肾间“一阳”,即肾阳之气;此气亦称“命门火”)。

第三是根据先生著作,以及《内经》相关教导。如:“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等等。根据这些教导,你见到“亡汗失血”的症状,马上就可以知道是“风木之疏泄”;见到“风木之疏泄”之气,那么必然是本气为“风”的肝经病了(《六气解·六气偏见》:“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