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淼和​:诊治“厥阴病”

 德寿堂图书馆 2023-10-06 发布于黑龙江

陈淼和,台湾经方家。1951年出生,私立淡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82年中医师特考及格,现为南华大学自然医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联合医院中兴区院兼任医师。编写有《伤寒卒病论·台湾本》《医界之铁锥译注》等书;代表论文有:《汤方辨证依据阴阳病势无关五行学说》《中医诊断学等疑点之商榷》等;其对中医的思考与实践,颇具个人特色,近将其论治“厥阴病”的相关资料,汇编如下,供同仁参考。

图片

图片

厥阴病的诊断:

四肢腕踝以上属阳、以下之手足属阴。外感病而阴阳气不相衔接,腕踝以上温暖、以下寒冷者,称为厥阴病。

厥阴病的病机:

厥阴病之“厥”字与“阙”字通假,阴阳有如门阙之互相对立,约腕踝线处有下冷(冷,疑为温)上寒之对。故条文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接为厥。

厥阴病之主方:

吴茱萸汤为厥阴病之主方,厥阴病属厥病之一种,其必要条件是腕踝上温下冷。

吴茱萸汤证的主证与重要兼证:

吴茱萸汤证手足厥冷、腕踝以上温和为其主证。烦躁不眠,不喜言语,气上撞,(胃部不适,欲呕,便溏,癫顶或侧头疼痛,眼睛痒,舌质多湿润,情绪多沮丧,口角有泡沫,声音夹杂浊音,阴道或痒,脉象沉涩而略数。病人有服药一、二天即把低浊声音改变为较明亮清晰,再服数天会变为较爱说话,此皆为病愈之机。

笔者临床发现吴茱萸汤证多具「不眠」与「情绪沮丧」。阴阳隔绝、僵持、阳不入于阴故睡眠障碍(上眼皮属阳、下眼皮属阴,阴阳僵持,上下眼皮不和、阳不入阴故不眠)。又阳气为阴气阻隔、不能宣通而无法「煦之」,故精神或有沮丧。此二症状常被误诊为忧郁症,如服用精神科或镇静安眠药物则每况愈下,须以手足是否厥冷等来鉴别。反之厥阴病者主以吴茱萸汤后,除改善手足厥冷等外,病人情绪、睡眠亦能改善。其眼神会润泽灵活,眼珠呈亮光反射而似“神水”欲滴出般地「有神」

笔者认为诊断吴茱萸汤证须在望诊下功夫,又切脉时须顺道触诊其手足腕踝上下温度之差异性;此为诊断吴茱萸汤证之第一重点

类方鉴别:

吴茱萸汤为厥阴病专方,温阳煦阴,使阴位阳位相接而和表解邪。笔者以旭日破晓、拨云见日来形容吴茱萸汤;以燃灯生火、雪中送炭形容四逆汤。前者阴阳不相顺接,后者是阳气亡竭而累及阴阳皆竭;前者因由外感,后者因由寒疫霍乱。吴茱萸汤证手足厥冷、腕踝以上温和;四逆汤证四肢逆冷(腕踝以上亦冷)。吴茱萸汤证阴阳隔绝、僵持而烦躁属动;四逆汤证身倦无力而无烦燥属静。

类证鉴别:

吴茱萸汤是治厥阴病唯一汤方,热厥之白虎汤证,寒厥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同为腕踝上温下冷。气逆欲呕是吴茱萸汤证第二主证,另兼有头痛、失眠、沮丧、饥而不欲多食等。白虎汤证夏天手足温和正常,月经多提前;桂枝加附子汤证脉必沉、倦怠、鼻尖必冷,故三汤方可鉴别(以掌心触诊鼻尖以察寒热为笔者自创,极实用)。

吴茱萸汤证是阴阳隔绝,异于阳气亡竭,而非雪中送炭。其腹部不凉,故吴茱萸汤中不用干姜,乃着于走而用生姜。又胸阳亡失,胸满,心下悸,叉手冒心者主以桂枝甘草汤。吴茱萸汤证之气上撞乃阴气无法上承阳气所致,异于胸阳亡失。故吴茱萸汤中不用桂枝甘草。又「气上撞」异于「气上冲」有所阻碍曰“撞”,没有阻碍曰“冲”。冲者是指形容奔豚之状,邪气无阻碍地往上冲。

吴茱萸汤证易被“误诊误治”:

厥阴病之实质内涵,诸家较少提及。以致吴茱萸汤证病人常于精神科、胃肠科、家医科等流动,或主以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归脾汤、温经汤等方,或着于其「厥冷」而主以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四逆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等。常服抗忧郁西药者,眼神表情多呆滞,但兼证不受影响,反而容易诊断。常服中药者,尤以服用干姜附子之后,水分被燥干,眼痒、舌润、口角有泡沫、便溏等症全被掩盖而影响诊断,但其手足厥冷主证必定依然存在。则在白虎汤、白通加人尿汤、桂枝加附子汤、吴茱萸汤等作抉择。先诊其小腹,腹部不冷者,即排除干姜附子辈。手足厥冷,脉沉微,欲寐,恶寒而欲得衣者,如小便正常则用桂枝加附子汤;小便不利、手足痉挛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面红喜吹凉风,夏天正常,诊病不时以手扇凉者,女子月经提前者属白虎汤证。其余就多属吴茱萸汤证。

吴茱萸汤治疗“伪忧郁症”:

笔者临床仅以吴茱萸汤4味药治疗“伪忧郁症”多人、泰半一星期即有良效。且长期疗效肯定。曾追踪十多位病人数年,均无再发。因长时间服抗忧郁西药故表情呆滞、眼睛僵硬无神、不喜言语、表达能力差、声音低浊、说话时口角有泡沫、舌象滑湿或有鼻水喷涕、眼睛发痒、噎声或呕水、大便多溏,亦有阴部发痒者。

笔者会诊一位十五年之病妇,长期看中西医无效,自杀三次未果。是朋友强逼她来门诊,故她不乐意服药,门诊时争论老半天。笔者实在不忍她错过服用吴茱萸汤之机缘,开玩笑告知星期后如无疗效,下次带铁锤来锤我。此话一出,方勉强接受服药、所幸一周后大有佳效,再追加半月巩固疗效而痊愈。

又一精神科老病号之妇人,服用抗忧郁、镇静、安眠七八种药物,门诊时不发一语而直接俯头趴在诊桌上,服吴茱萸汤水煎药(吴茱萸用二钱半)。服药两天其先生即挂来电话,抱怨每次服药后二小时,病人天旋地转、有如发狂,痛苦异常,拒绝再服药。笔者告知必有佳效,改为小口小口服用,恳请再坚持服三天。一周后果大病若失,精神焕发,每天仅服一颗安眠药而已。所谓“药不瞑昡,厥疾不瘳”之「厥」字,或指厥阴病。

腕踝诊的其他运用:

医案一

某女士,44岁,体型稍瘦。半年来因月经周期提前为22天或23天,甚为苦恼。另鼻塞已有一年,于医学中心作过36种过敏试验正常。须张口呼吸,曾长期服西药,疗效不佳。现用类固醇喷剂,以致脸部微肿,恐影响肾脏功能而搭配中药服用。告知尽为黄芪、当归、川芎、干姜、细辛、粉光参、白芷、桔梗、小青龙、六君子、逍遥散、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苍耳子散之属。亦服麻油鸡酒等补品而罔效。诊察并无鼻悳肉。自云:口微渴,失眠,手足寒冷,触之确极为冰寒,类如摸到冰块似的,腕踝以上温暖。脉滑数,面微红,黄白薄苔。时值气温偏凉,看诊时却不停以纸张摇扇取风,坐不安稳,烦躁。病人对鼻病已失去治疗信心,求诊是针对月经周期提前之事。笔者处予白虎汤:知母六钱、生石膏粉二两布包、炙甘草二钱、自家食用白米手握满把。

三帖后,面红消失。自云:气爽,能安眠。病人门诊时无再摇扇纸张,情绪安稳,最重要手足冰寒转为凉冷,脉数减缓,续前六帖。并以醒脑开窍法同时针双内迎香,交代类固醇喷剂渐减。病人未再来诊。

约四个月后病人因外感前来门诊。自云:针灸完鼻子完全畅通,一周后,就停用类固醇喷剂,手足温暧、月经周期最近三次皆为30天。然近日外感,私服一包小青龙粉末,喉咙即疼痛束紧,交代服大量冷开水,与解肌汤三剂而愈。

2005.12因服麻油鸡酒进补,手足寒冷再发,同处以白虎汤四剂而愈,并交代不能服用补品。追访二年,未再复发。按体型瘦小,手足冰寒,易被误诊为虚寒。月经提前多属热。笔者有多例成功地以白虎汤来治疗热厥之经验、有病热厥数年而服一剂白虎汤即得大效者。

医案二

某妇人约五十余岁,身材纤细,舞蹈教师。一望面部,整脸红色痘疹,左右脸颊各有一、二百颗小粒红色疹点,稍痒,面部可说无一寸不长红疹,类似年轻人之恶性青春痘。营养与健康情况普通,大便正常,饮食睡眠皆正常,月事已停。非关停经症候群,无其他异样,理学检査正常。曾服用中西药无效。亦岀示所服用之药单:银花、黄芩、蒲公英、牡丹皮之属。薄白苔,脉沉弱,寸脉下陷,腹部按之无力,腕踝上下有明显之温度差别,手指微僵硬,食指伸缩不利。判断其病势朝阴发展而属厥病,主以桂枝汤13克、附子2克为一日份,科学中药,七日份。

复诊时自云无改善,但笔者诊其腕踝上下之温度已有变化,手指尚凉冷,同方又七日,仅余指尖稍凉,寸脉已起。病人云:无再新长红疹,面部肌肤有收敛感,红疹稍有脱皮,但基本上整体并无改善。

病人抱怨要求更改汤方,笔者告知病已年余,希望再给些时间。同方又七日红色疹点变淡、变浅,手指关节灵活许多。同方又七日,红色疹点全面萎缩,指尖温和,口渴。改桂枝汤14克、附子1克,七日份,面红转白,疹点消失一半,稍有头痛。改桂枝汤14克、细辛1克,十四日份,面颊肌肤由外向内侧转为平滑美白,一年多来初见有细嫩肌肤,指关节正常。同方又十四日份,前后共两个月而痊愈。

[检讨]:病人不特别恶寒,面红非真实热证,而是厥病使然。治疗不必管它痘疹、皮肤过敏、或停经等病名,直接治疗厥病。即中医不是针对某病名治疗,而是治疗身体对某病所产生之发展趋势。笔者亦未曾见有桂枝加附子汤治愈面部红疹之案例报告,之所以能得效者,乃体质之自动调整所致。细辛味辛温,主厥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病人指关节不灵活兼有头痛,故不用川芎而用细辛。又如病人小便不利,腹诊按之有张力拘挛,则应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其寒厥。

按:陈淼和先生《中医诊断学等疑点之商榷》一文中,记载有此案的另一版本,如下。

曾有严重粉刺之妇女,整脸潮红,一侧约有三百粒痘痘,可说毫无正常皮肤,痛痒不堪,二年来访医多处无效。诊其有寒厥,主以桂枝加附子汤,一日份15克。服用一周后病人云无效,外观确无差别,但其厥病线之界限有所下降。不改方再服用一周,外观仍同前,病人不耐。但厥病线已下降至齐掌心线,减为13克,另加细辛2克。服用一周后,红痛刺痒已减,似乎不再长新粉刺,病人仍稍有抱怨,但厥病线已下降至手指处,同前再服七天,竟发生奇迹,于洗脸时,所有痘痘全部一起脱除,整个脸细皮嫩肉、脱皮换肤似的柔滑无疵,验之手足温暖。续服用二周以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