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 ——东篱采菊 不老重阳

 文冠厚朴 2023-10-06 发布于安徽
图片

2022年10月8日   15:22:16

寒 露

 壬寅年  九月十三 

萧疏桐叶上  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  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  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  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  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  将晞聚更难

——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图片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  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  仍值酒初醒

—— 白居易《池上》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10月7-9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195°为寒露。

壬寅年寒露交节时刻——

阳历10月8日15:22:1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是会意字

考其初文

由以下五字根构成

宀+人 + 止+茻+仌

宀即屋宇  茻即茅草

仌为冰之初文

即水遇冷后凝成的结晶体

人 + 止

似人踮起脚趾

用茅草四下堵塞洞缝

又似陋室内堆铺茅草

蜷着身子  卧薪而眠

饶是如此

寒意弥渗  霜露深沉

此种情态  是之谓寒

是热之始

是热之极

是冷之始

是冷之极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孝经纬》:'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

古人以露为天气转凉变冷的重要表征。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均是刻画水汽凝结之象。白露喻示由热转凉,而暑气未消。寒露喻示由凉转冷,露珠寒光溢射。与白露相比,寒露时节明显降温,地表的露水更重更冷了,很可能变成冻露,因此称为寒露。

至此,寒气日深,阳气日敛,万物萧落。

图片

秋分三秋:孟、仲、季。寒露到来,意味着仲秋结束,季秋降临,秋之风景风物生成铺展,正是秋到浓时秋最好的时节。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域均已入秋,东北入深秋,西北已入或即将入冬。

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一年阳气的“大火星”(心宿二)西沉。已可听得冬天的脚步声了。

图片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  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  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  谈笑明月相与闲

——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图片

寒露为九月节,消息卦为剥卦。

从卦象分析,五个阴爻代表阴气的强盛,强盛的阴气将剥蚀上方皮表一层弱阳,这便是剥卦之义。

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天。五天一候,一候一爻。卦象显示下五阴爻,上一阳爻,为阴臻极盛之势、群阳剥尽之象。天地间残存的一缕阳气如挂在树梢的枯叶,生机已失,只待西风凋落。

图片

下卦为坤  上卦为艮

坤为地  艮为山

两者构成卦象山地剥

图片

(剥卦)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剥卦为阳将剥尽、阴臻极盛的临界时刻,天道即将进入下一循环周期。君子应顺从大势,持守定力,在观卦的审时度势后,继之以剥遯,与道消息,与时盈虚,静候天机,以待时变。

图片

先天八卦此时对应单卦艮。剥卦则是艮下接续阴爻补坤复合而成。故艮是剥的本相,剥是艮的皮相。

艮,止也。先天八卦艮居西北为死亡为归终,后天八卦艮居东北为复活为启始。合而观之,艮是周而复始、起死回生的大节点。故于四象之中,虎啸于山主死,龙跃于渊主生。艮山即成为生命的最后避难所与格式化重启的枢机。

寒露及于霜降,由秋入冬的生命意蕴,便在于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久谓热当雨  兹来归近家

露寒迟应节  天变勇飞沙

瓮白应浮酒  篱黄可著花

一江三十里  直欲问仙槎

—— 曹彦约《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图片


北纬30度 2022年10月8日19:15 全天星空

斗柄指戌  九月内火

《礼记·月令》: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这便是说——

季秋之月,日躔于青龙第四宿之房宿。

初昏时刻,虚宿(即玄武第四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柳宿(即朱雀第三宿)居于南方中天。

图片


北纬30度 2022年10月8日20:00 南天星空

虚宿南正

图片


北纬30度 2022年10月8日5:15 南天星空

当代寒露昏时中星,大抵虚、危南正,与《礼记·月令》“昏虚中”相合。当代寒露旦时中星,约在鬼、柳之间,与《礼记·月令》“旦柳中”略合。当代寒露昏、旦中星,与战汉时代基本一致。

图片
图片

 秋季四边形

黄昏时分,虚宿居于南天,而夜空之东南,室、壁两宿亦已升起。

东汉天文学家郗萌说:“营室二星为西壁,与东壁二星合而为四,其形开方似口。”室宿(营室/西壁)与壁宿(东壁),近乎于构成一方形,称“秋季四边形”。

图片

室、壁两宿,上古往往视为一整体,合称定宿。

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是之谓也。

定宿是人间农作毕、兴土木、营宫室的昭示。

图片

▲ 营室东壁  四方似口

北斗指向

寒露,在阳则太阳黄经195°,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辛(天干)或酉戌间(地支),在卦则古人称为艮(先天八卦)或乾(后天八卦)的方向,亦即西北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人星

秋分、重阳前后,每日黎明,朱雀之井宿居于南天之中。井宿最南端的星官为老人星。除天狼星外,老人星实为全天恒星第二亮星,但位居南天区,为北半球高纬度所不见,北纬37°以南始可见。

图片

宋·赵蕃《老人星》: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一个“下”字,点出了老人星的极南而近于地平线。故观望老人星,一要在纬度上尽可能降低,二要在高度上尽可能登高,以提升视角。

《旧唐书·天文志》:

开元十二年, 诏太史交州测景……测影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极,才出地二十馀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环星灿然,其明大者甚众,图所不载,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其星皆见。乃古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伏而不见之所也。”

越往南,越近赤道,从交州看去,则老人星越见其高,老人星南粲然可观,南天星空历历可数,自是理所当然。

图片
图片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

秋分万物收敛,天之将老,有如人之老去。老者尤难捱过严冬。越近秋冬,天人俱老,越需关爱。越到深秋,场功已毕,农作丰收,也更有条件养老。“诸物老成,故顺其时气助养育之也。”故汉代赋予秋分以养老求寿之义。

《礼记·月令》:

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正是人间养老时。此时升空的这颗南天亮星,便命名为老人星,主寿,亦称南极仙翁。也即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

图片

《春秋文耀钩》:

老人星见则主安下,不见则兵起。

王者安静,则老人星见。

《春秋运斗枢》:

王政和平,则老人星临国,万民以歌。

《春秋元命苞》:

直弧北有一大星为老人星,见则治平,主寿;亡则君危,主亡。常以秋分候之。

老人星者,治平则见,见则主寿。帝以秋分,候之南郊。

《史记·天官书》:

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后汉书·礼仪志》:

仲秋之月……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老人星与天狼星俱属井宿。而老人星居天狼星正南。故谓“狼比地有大星”。天狼星主侵伐,老人星主寿康,彼此相克。有老人星镇压在下,弧矢星张弓东南,军市野鸡设陷于西,这天狼星便掀不起浪来。

图片

老人星因其南,华北及以北已不得见。中原即长安、洛阳、开封、郑州一线,纬度略低于北纬37°,尚可一见,但每年及每日观测时长十分有限。

以年论之,主要集中于两个时令,即秋分至春分之间。

以时论之,主要集中于两个时段,即秋分至冬至之后半夜近凌晨与冬至至春分之前半夜近入夜。冬至前后老人星见于南天则在夜半。

图片


北纬35度 2月中旬 夜21点左右 南天星空

图片


北纬30度 10月上旬 晨5点半左右 南天星空

图片


北纬30度 12月下旬 0点左右 南天星空

可见观测老人星,不必在秋,亦可在春。自秋经冬至春,无日不可见之。问题在于,春主萌生,不合养老。秋主老终,正宜养老。故郊祀老人星只能在秋,秋则只能在晨。

汉代在京都南郊建老人庙,每于秋分黎明,君王率群臣,出南郊,登高台,观星祀神,以祈国家治平,人民寿安,并于秋分所在八月,赐七十以上高龄老人以鸠杖,向天下示以敬老。

鸠者,九也,久也。应九九之数,祈无穷之寿。

《后汉书·礼仪志》:

仲秋八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汉代玉鸠杖

秋收、报尝、祭祖、养老、求寿,实为上古秋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先民于此诸事浑为一体,本不分中秋、重阳。自仲秋及于季秋,均须次第为之。

养老礼俗,后从仲秋秋分剥离,移向季秋重阳。

一则秋收与养老在流程线上自然分布于仲秋与季秋,本有先后。是以季秋养老与岁时节点相合。

二则季秋九月于先天八卦对应艮,于后天八卦对应乾,于十二地支对应戌。艮为山,乾为天,戌为终,亥为始。季秋的时空意蕴为周而复始重生之位,为天门。故此时本须登山登高以接天门,汲天之真气以焕发生机可得永年。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生命观念。(详见《新知:传统岁时义理的穷源与彻通 ——以三月三上巳与九月九重阳为例》既登其山,高瞻远瞩,南望得见此星昌明,似佑人间长寿之愿,遂命之曰老人星。登高,西北可接天门,南极可拜寿星。此即后世登高之源。是以季秋养老与登高传统相合。

三则世间万物以八月成,以九月衰。阳尽辞青的迟暮衰老意蕴在季秋九月方能充分释放。是以季秋养老与时令风物相合。

由此,中秋、重阳渐趋分途。中秋以庆丰报偿为主,重阳以养老求寿为主。

后世只知重阳登高,似可禳除不祥,语多传说怪诞不经。其背后深潜的文化原理,早已不知其所以然。

图片

新亭俯朱槛

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

溽彩寒露浓

——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图片

寒露在九月,律吕为六律第六——无射。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阴与阳相荡,火与风相射”,射是激发,此月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白虎通》释为:“射者,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复随阴起,无有终已。”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图片
图片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

故夹钟隔八,三分损一,复生无射。

图片

《汉书·律历志上》:“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在九月。”

射者,厌也。

厌有两义:一为满足,二为嫌恶。

两义实为一义。厌是临界性概念,未厌便是不足,已厌则为嫌恶,向反面发展。该临界点,可视为中点,也可以是终点,总之是折返点。此义亦见于“央”。

厌通央,无射即未央。义通,上古音亦可通。无、未音同,射、厌、央则音近。

未及中点或终点。与金文常见语汇“无穷”、“无疆”、“无终”等义。

图片

▲ 心宿三星

图片

▲ 大火星九月沉坠

在古老中国的火历时代,春三月为一岁之首,秋九月为一岁之末,故谓之“春秋”。从今年九月至来年三月,为黑暗时期,故谓之“冬终”。

九月内火,大火星沉坠,天地间万象萧肃,一年阳气已尽,一轮春秋行将结束。越到终点,越要祈愿无终。九月无射的无穷之义,一如由戌入亥的重生意蕴。

图片

祈愿:

四时成岁,岁序更新,死而复生,生生不息。

图片
图片

红叶深秋凝景象

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

袅袅轻盈舞逸上

—— 贵谷子《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寒 露 三 候 

图片
图片

一候  鸿雁来宾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大举南迁。鸿雁北鸟也,南来为客,故曰宾。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逸周书》:“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海边突然出现许多蛤蜊,其贝壳纹理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是雀鸟所变。

图片
图片

三候  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气 候 特 征

▲ 气温速降

此阶段我国平均气温地域差异明显。在华南,均温大多在22℃以上,海南更高,25℃以上,还未出夏;江淮、江南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西北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气温已降至8℃以下。青海部分高原地区均温甚至在0℃以下,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来衡量,已是入冬了。银装素裹,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图片

▲ 偶见早霜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图片

 农 事 农 情

▲ 防寒露风

寒露正值晚稻抽穗灌浆关键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切忌后期断水过早。

此时冷空气开始南下,大风降温,出现“寒露风”气象灾害,俗称社风、翘稻头和秋风寒,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导致空壳、瘪粒,以至减产。

防御之法: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进一步还可改善农田小气候。冷空气来临前,采取以水调温。一般用温度较高的河水进行夜灌(白天排空晒田)和灌深水或喷水,使株间温度相对较高;喷洒保温剂,即将保温剂喷在叶面或滴入水中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以减轻低温危害。

图片

▲ 抢收抢种

寒露节气,北方进入玉米丰收、冬小麦抢种的秋忙时节。此时,若遇干旱少雨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于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以致误时。

霜降前后,玉米收获,冬小麦种植完成。

图片
图片

▲ 抢收抢种

寒露后秋高气爽,有利于秋季蔬菜生长,是冬春棚菜地力培育和育苗的有利时期。

图片
图片

飞唤行摇类急难

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

骨肉而今冷眼看

—— 唐寅《败荷鹡鸰图》

重 阳 节

图片

节气节日,二元一体。

以阴阳论之,节气是阳,节日是阴。

以表里论之,节气是里,节日是表。

以文质论之,节气是质,节日是文。

以源流论之,节气是源,节日是流。

以本末论之,节气是本,节日是末。

节气是天文历象、阴阳岁序,以指导农事。

节日是春祈秋报、感时抱怀,以教化人情。

节气未必对应节日,节日必有对应之节气。具体到寒露或霜降节气,其对应的节日便是重阳节。

图片

《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日书》乙种第七类《五行书》:

火生寅,壮午,老戌。

《淮南子·天文训》:

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

图片

▲ 火  生于寅  壮于午  死于戌   

五行生克律中,岁时之火至秋九月即戌月熄灭。正与大火星即心宿二的视运动周期吻合。

大火星是一年农时的标志星,于三月昏见东方,于九月昏没西方。农作周期尽在此中。

汉大司农郑众云:

以三月本时昏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

《大戴礼记·夏小正》:

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图片

▲ 大火星全年视运动

九月内火之后,大火伏没,火运止熄。

物极必反,阳尽而阴。天道地道,星象五行,均指向阴阳转换的大关口——秋九月。

秋九月,后来何以聚焦九月九?

只因节气为阳历,干支纪日,与朔望纪月是平行周期,本不相干。一则以阴,一则以阳,是以节气在朔望月中日期不定,实际生活中十分不便。于是,根据节气在朔望月中的日期摆幅,于朔望纪日中觅一镜像,从而锁定日期,便是自然而然。

这一镜像,便成为节日;固有本相,则仍为节气。

以寒露或霜降节气论之,投向朔望月,大致在九月九附近。且魏晋人尚数,尤好叠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应,两阳相重。从数看是阳之极,从气看是阳之尽。九月九,由此锁定。

其他如正月正之于立春为冬春之交,三月三之于谷雨为春夏之交,五月五之于夏至为天中之交,七月七之于处暑为夏秋之交,放之而皆如此。

是以,岁时节日必置于如此宏大的经典时空模型之下,才能得其究竟与本真,亦才能摆脱支离破碎而浑仑一体,执一驭万,以至诸般事象万种法相,无不自在其中。

图片

颛顼历以九月为岁终而十月为岁首,是极古老的历时传统。戌九月为阳尽戌灭,亥十月为重生。冬季既是终,又是始。苗历以十月首个卯日为岁首,希伯来历以每年秋分后第一轮新月为岁首,原理相同。故重阳本义,便指向辞青返本以养老,超越生死以求寿,周而复始以长生。

无论由阴转阳,如三月三,抑或由阳入阴,如九月九,均为人体门户隙开,邪气入侵之机,需辟邪禳灾,求寿延年。

以重阳而言,菊花求寿,茱萸辟邪,正应时令。

图片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在中国古典语境中,秋节特指重阳节。历经春生、夏长、秋熟,万物已是熟极而衰。眼前满目秋色,恰是最后的荣景。堪堪留在枝头,一夕秋风,疏叶凋落。这便是剥卦向人间寓示的阴阳蕴意。时序即将走向冬的荒芒与闭藏,一如人之衰朽与死亡。

与青春的惜别

向天地的悲秋

对故乡的思念

为生命的求寿

——这正是重阳节生成的文化初心。

感秋令而与天地俱老,感阴阳而向菊萸求寿。

重阳主题,自天而及于人,感时而发于情,实与世间众生每一人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泛在且普适,而绝不限于某一年龄某一人群。重阳含敬老养老之义,但把重阳节仅仅理解为老人节、敬老节,也仿佛惟老人才过此节,则失之于狭隘。

不过,自秋分敬老礼俗并入重阳后,与重阳固有的感秋辞青与求寿延年相融,早已成为深固不移的传统。之所以相融无隙,只因秋令诸节的底层基因与内在禀赋,实出同源。

登  高

图片

此时人们要登高远望,粲粲秋色,不可辜负,便以诗酒告别年华,谓之“辞青”。

当然,这只是重阳登高最浅表最直观的理解。其深层意涵文脉肌理前文已备述,此不赘。

饮 菊 酒

图片

深秋时节,百花皆衰,惟菊独荣。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

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此时人们要餐菊、饮菊、簪菊,藉菊的秋荣之性,为人体注入长寿延年的生命力量,谓之“延年客”,又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吃 花 糕

图片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谓之“重阳糕”,寓意“登高高寿”,十分吉祥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赏 红 叶 

图片

寒露节气,北京人有香山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连续降温,催红了香山的枫叶,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幅大,辽阔大地上各地红叶呈现的时间参差不同。适合寒露观红叶的主要在北方尤其黄河以北。长江以南的赏枫时节则在大雪时节即阳历12月左右。

 斗 蟋 蟀

图片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斗蟋蟀的高潮期。蟋蟀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时不等人,促织夜鸣,提醒女子勤勉织作,提醒人们备好寒衣,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明朝宣德皇帝爱斗蟋蟀,以至一只好蟋蟀价至数十金。

 秋 钓 边 

图片

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流行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速降,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故有“秋钓边”之说。

图片

天高昼热夜来凉

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

夜喝梨贝养脾肠

——左河水《寒露》

 顺 乎 阴 阳 

图片

【秋季养生要旨】

燥则润之

润燥止渴

养阴清热

清新安神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寒露时节,五时为秋,五脏为肺,五行为金,五味为辛,五气属湿,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方位为西南。

《黄帝内经·素问》:“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三月是指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则明确说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图片

寒露到来,气候由凉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落。自然界中,阳衰阴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机理(阴阳)平衡。

五运六气:

主气:阳明燥金

客气:太阳寒水

司天:少阳相火

中运:木运太过

主运:少商

客运:少商

图片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颠痛、头两边痛、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图片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寒露节气对应人体的颈5椎

图片
图片

颈5椎 —— 寒露

对应范畴: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精 神 调 摄 

图片

▲ 内心平静  神志安宁

秋天阳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早睡以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呼吸清新空气,有助于促进代谢,又可锻炼肢体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要做到内心静,神志宁,心情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事,也应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 居 作 息 

图片

▲ 早睡早起  保暖防寒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每到气候变冷,脑血栓病患就会增加。分析原因,与天气变冷、睡眠时间增多有关。人在睡眠时,血液流速减慢,易于形成血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阳气之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宜顺应节气,分时调养。

图片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入体,同时夏季的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

建议每晚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此外,肩部、肚脐、脖子也不能冻到。

换季换衣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时 令 饮 食

图片

▲ 养阴防燥  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出现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类食品,宜多吃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之效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适 度 运 动 

图片

寒露前后温度变化很大,由凉变冷,且空气日趋干燥。

此阶段不宜剧烈户外运动。健走和慢跑是最佳选择,能活动全身肌肉,也能适当增加身体阳气,还不至于太热出汗毛孔开张而感染风寒和伤及肺阴。 

寒露时节的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出门添衣,不可受凉。

音 乐 疗 法

图片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黄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器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那么人与乐内在的同构同频便能激发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图片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

《黄帝内经》: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秋音为商,属金入肺,具收敛密集、宁静平定的作用。节奏铿锵有力,音域高亢,音色悲壮,功能主清肺,可增强免疫力,激励情志,对悲观软弱者适用。但金气太盛则易折,故需兼及调和之音。

商音和润,和则不戾,润则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秋五行属金,金石一体。金制、石制的古乐器,钟、磬、锣、铃、长号、三角铁等,发出清泠空灵之声,有金的特性,为商音。

图片

商调,属金入肺,这是指音律自身的五行属性。而人在秋季听乐,却非必以金商为主。同性叠加,过犹不及,此时酌以异性或反性对冲中和,更得其宜。正如秋季对应五味为辛,却不可多吃辛辣,其理一也。

听何种调式为宜,须视自身阴阳禀赋而定。金克木,故常以木中和。以味言,秋食属木之酸以补肺。以乐言,清越高亢之下,以属木之角调平衡,可防金太盛克木伤肝,更能调和心绪、阴阳相济。

图片

商音属金,主收,有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之用,可入肺经与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具保肾抑肝之用。肺属金,商音配肺,可治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风寒感冒等病。

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多听商音。肝属木,而商音属金,金克木,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

五行轮替,有所偏重是自然的,亦终须以平衡为旨。总的原则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中和虚实,调节阴阳。

图片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较为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音乐体系。五行对应五脏、五音,各分阴阳二韵,阴韵清理脏实,阳韵补益脏虚。一清泄,一补益,辩证调理,互补中和。可结合不同体质或症型辨证施治。

【阳韵】

推荐曲目:晚霞钟鼓

功效:补益肺气、宽胸固表

适用症:喘咳无力、自汗怕风

【阴韵】

推荐曲目:秋风清露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适用症:干咳少痰、身心烦热

最佳欣赏时段:21:00-23:00

伴茶:一杯绿茶,稍加桂花,温补润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