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利涛:四诊心法要诀注释(白话解)43,淋闭癫狂,心腹之痛,黄疸肿胀之脉。

 中医药方便 2023-10-07 发布于四川


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


【注】


鼻头色黄,必患小便难。六脉实大者,但用攻病之剂必愈。若逢涩小,为精气不化,死亡将及矣。


【张注】

小便淋症及癃闭,原因很多,所见之人多不鼻端黄,面色苍青兼黄白无华者不少。其所言实大可疗,涩小知亡,亦从虚实相对来言,临症不可从。


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


【注】

癫狂二证,皆以浮洪为吉,取其病尚浅也。若沉而急,病巳入骨,虽有扁仓,莫之能救矣。


【张注】


癫与狂,大为不同,癫属心脾不足。狂属肝胃有余。

癫则或笑或歌,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语言颠倒,秽洁不知,经年不愈。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因惊恐,致神不守舍者有之。

狂则自悲喜忘,善怒善恐,少卧不饥,自贤自贵,此为心疾。或邪并阳明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此为邪火。

癫始发,其情志失常,状亦如狂,狂经久,其神魂迷瞀,状乃类癫。其实痰、火、气、惊、虚五者而已, 然所重不同也。

癫狂初患,其脉多急甚。脉数热为热,脉滑为痰,脉软弱者为虚。

癫脉搏大滑者生,以其症实邪盛体未虚,沉小里急者,以正邪胶固,气血已损,难治。

狂脉实大者生,气火俱旺,脉症相符,易治;若脉沉小者,邪伤气血,难治。

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


【注】


痫本风痰,脉见浮缓,自应然也。若沉小急实,是病深也,或但弦无胃;则肝之真脏脉见矣,安望其更生耶?


【张注】

痫症,肝胆心肾病,而旁及阴阳维跷督诸经俱动也。幼小为多,大人亦有之。经久失调,遂成痼疾。发则吐涎,神昏卒倒无知,口噤牙紧,抽搐时之多少不等,而省后起居饮食,皆若平人为别也。若元气虚甚,乃屡发不止。

痫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地不同。其脉初发者多弦紧滑数。浮滑洪数为风痫,细弦微缓为虚痫。浮为阳痫,沉为阴痫。虚弦为惊,沉数为实热。沉实弦急者,邪盛及虚散正虚,皆难治。细缓者,虽久剧可治,风痰为患,脉宜缓滑,不宜急劲,正邪有变,脉症不应也。

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


【注】


九种心腹之痛,皆宜迟细,易于施疗,如浮而大,是为中虚邪盛,不能收捷功也。


【张注】

腹痛者,含心痛、胸膺痛、胃脘痛、两胁痛、大腹痛、小腹痛。

昔人每证当分别九种:曰饮、曰食、曰热、曰冷、曰风、曰虫、曰悸、曰注、曰去来。

悸者,心虚而动痛也。注者,邪气着而在一处痛也。去来者,作止不常也。但注阴而去来为阳耳,其实是小家伎俩,不必泥也。宜以上中下两旁部位分之,自心胸至胃脘为上部,宜宣其阳气。自胃脘至脾为中部,宜调其阴阳。自脐下至阴器为下部,宜扶阳以破阴。

胁肋一带为侧部,宜利其枢转。或以寒热虚实之类分之,热痛:腹痛脉洪,热也,脉实大者,积也大承气汤。

寒痛:下利肢厥腹痛,脉弦细紧。

痰痛:清痰多作腹痛,脉滑。

食积痛:饮食过伤腹痛,脉滑实或滑短。


虚痛:腹亏痛,欲以手按,按之痛止者脉虚软弱。

实痛:凡痛胀满,手不可按,脉多洪滑实大沉劳有力。

血痛:腹痛有定处,脉芤或弦,久则沉涩。

积聚痛:腹中上、下、左、右有积聚,当积而痛,其脉多沉弦而涩。

肠痈痛:肠痈痛者,腹大痛,身甲错,小便如淋,脉芤。

疝气痛:多在小腹及股骨沟处,牵引疼痛,脉多弦紧而滑数。

以上诸证,寒、热俱易治,脉浮大虚者,迁延难疗。

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注】


肝主筋,疝则筋急,故属肝也。肝脉弦急,是其常也。疝系阴寒之咎,牢主里寒之脉,亦其常也。如且弱且急,必有性命之忧矣。


【张注】

疝气古说有二:一曰《金匮》之腹痛之寒疝,一曰金元诸家所为疝气。皆厥阴肝经为病,故脉来多弦劲,且疼甚,脉气急迫,脉亦弦紧劲疾。脉牢者,正邪俱盛,攻之可愈,脉弱急者,正虚邪盛,攻之则死,补之邪不去,亦死。


黄疸湿热,洪数便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


【注】

湿蒸热瘀,黄疸生焉,洪数浮大,皆所宜也。一见微涩,虚衰巳甚,必食少泻多,无药可疗矣。


【张注】

由脾胃湿热郁蒸,渐致身目如金,汗溺皆黄,经谓湿热相交,民病也。非但湿热发黄,寒湿亦发黄也。

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 阳黄多由瘀热,烦渴头汗,脉必滑数,阴黄多由寒湿,身冷汗出,脉必沉微。

阳黄系胃腑湿热熏蒸,与胆液泄越,上侵肺则发而为黄,其色明如橘子。

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其色晦如烟熏。

阴黄亦有体痛发热者,但身如熏黄,终不似阳黄明如橘子色也。

故疸属实热者,脉必浮大洪数有力,其或软弱虚大,悉属虚弱。

脉来微涩,邪盛正虚甚,生机已微,难治。

肿胀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岐黄无术。


【注】水肿胀满,有余之证,宜见有余之脉,浮大洪实是矣。沉细而微,谓之证实脉虚,难言生矣。


【张注】

《胀论》曰∶“诸胀者,皆因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

盖名曰厥气者逆气也,寒气者浊阴也,逆气下塞,浊阴上干,卫气滞留,营血凝止,营卫不调,寒邪得以乘虚而入,真邪相持,互结不解,脏虚邪即入脏,腑虚邪即入腑,故有五脏六腑诸胀之见症。

其脉洪大者可治者,证实脉实,可任攻逐,故可治;沉微细散者,证实脉虚,元气已伤,攻之则正气更伤,不攻则水气不去,正气亦伤,故难治。又云∶浮大轻者生,沉细虚小者死者,同理。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注】


积聚皆实证也,实脉强盛,是所当然。沉细为虚,真气败绝,不可为矣。


【张注】

五积、六聚之名,本乎《难经》。

五积者,肥气、伏梁、痞气、息贲、奔豚也。六聚者,积之着于孙络、缓筋、募原、膂筋、肠后、输脉也。

七癥、八瘕之名,载《千金方》。七癥者,蛟、蛇、鳖、肉、发、虱、米也。八瘕者,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也。

肠覃者,积在肠外,状如怀子,月事以时而下。石瘕者,积在胞中,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故曰辨月事也,痃者,外结募原肌肉之间。癖者,内结隐僻膂脊肠胃之后,故曰别浅深也。然积者属脏,阴也,故发有常处,不离其部。聚者属腑,阳也,故发无根本,忽聚忽散。癥不移,而可见,故类积、类痃也。瘕能移,有时隐,故类聚、类癖也。

积聚、癥瘕、肠覃、石瘕、痃癖之疾,皆得之于喜怒不节则伤脏,饮食过饱则伤腑,肠胃填满,汁液外溢,为外寒所袭,与内气血、食物凝结相成也。

其脉实强者,可任攻,故可生;脉沉细者,攻补俱难恰当,故难愈。


文章摘自:《四诊心法要诀》注释 张利涛著 感谢张利涛老师授权,我们连载老师的书稿,希望能给大家的中医之路带来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