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安说印|“文人篆刻艺术审美”讲座实录(3)

 石安说 2023-10-07 发布于上海

那么从宋进入到元。元朝的印章看起来怎么样?是不是又比前面的艺术感要更强了?

所以我们讲的印章的发展,包括篆刻的发展,一定是有一个慢慢往前走的过程,任何印风都不是突然出现的,或者不是突然成熟的。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变化的,甚至是缓慢的发展过程。

那么可以看到,元代的印章有一个特点,就是艺术性强多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篆书的影响。我们知道赵孟頫是元代的艺术代表,在印章上也是如此。赵孟頫是一个艺术天才,他的书、画、印等等都是成就非常高的。每一个领域都在中国艺术史上占用重要地位。比如书法,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的画也是非常厉害的。印章方面,他独创性地发展并成熟了元朱文的印风。

元朱文其实也叫圆朱文,圆朱文的特点,我们先讲他的文字特点,我们这里补充一下,就是一般看我们文人篆刻,怎么去欣赏它?

第一看他的字。他的字体,就是我们所谓的篆法或者叫字法,这个字是什么字体,比如说是大篆、小篆、还是楷书等等,他的字体是什么。第二个他的字对不对,正不正确。

篆法最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二是章法。章法就是这个文字在作品上面怎么排列,排列得好不好看,他的艺术审美的效果怎么样。

第三是刀法。刀法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讲,到了自篆自刻时讲。刀法就是怎么在印面上把它表现出来的,你的字体,包括结构怎么借助你的刀去表现出来。一般我们去欣赏文人篆刻时,最主要就从这三方面去看。一个是篆法,一个是章法,一个是刀法。

篆法解决字对不对,以及用什么样的字体。然后章法是解决怎么去安排,让他更具有艺术美感,刀法是把他怎么呈现出来。我们去看后面的篆刻作品,基本上都是从这三个角度去看他的作品的呈现。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元代的篆刻。大家可以看到他的这个所谓篆法的字,他的篆法显然是从小篆当中来的。大家如果说对书法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看出这种都是从小篆当中来的。但它的小篆有什么特点呢?它不是我们讲的秦代的那种非常讲究端庄、非常讲究谨严的篆法结构,它其实还带一些唐篆的东西。与其说他是来自于秦篆,比如李斯的《峄山碑》的秦篆,不如说他是来自于唐代的李阳冰的小篆。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篆书可以看出来,虽然看起来是典型的小篆,但他的小篆写得没有那么谨严的。相对来讲更近于李阳冰的那种——结构上稍微自由一点,稍微有一点文人趣味的,或许可以说更散漫一些的,更自由点的感觉。

图:李斯小篆

李斯的那种小篆是很标准的官方书体。官方书体最大一个特点就一定要规范。

所以可以看到说,元代赵孟頫的篆刻已经慢慢更多去呈现文人所追求的,既要有所本,同时又要有个性的一些艺术审美的呈现。所以说文人篆刻,你不能光只是规范,一定他还有个性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他其实在这个基础之上,包括大家去看李阳冰的,就会觉得更加接近。

图:李阳冰小篆

但篆刻的篆体字又不完全照搬书法,印章本身我们讲有自己的特点。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一定要在印章这个形制的基础上去安排,所以可以看到他在书法基础上,其实还是做了一些处理的,对不对?以适应我们所谓的印章的特定形式的要求,这是他的一个特点。这是第一个。

图:赵孟頫小篆

第二个的话,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线条相对更细。元朱文从来源来讲,它从哪里来的?它从汉代的细朱文印中来。就是线条比较细的朱文印,比如我们在上博印章馆看到的“巨蔡千万”的汉印。

图:汉印“巨蔡千万”

但是可以看到他的细文为了呈现线条美感,他又把线条增加了很多旋转的意态,这个旋转之势显得更加流美。一个是线条细,第二个是线条呈圆转之势。他不是方方正正的,他是有圆转的感觉。像这种就更方正,但这种是变圆转了。所以圆朱文,后来细朱文的进一步的称呼叫什么?叫做圆朱文,圆转的圆。前面是细朱文对不对,因为它线条细,所以称它为细朱文,再往前走,因为它的结体比较圆转,比较流美,后来又称为圆朱文。为什么到最面会变成元朱文呢?是因为在元代赵孟頫的手上,把这一种印章风格,这一种的结字风格把它表现的非常成熟,或者说在他手上呈现了非常成熟的表现,所以为了或者说纪念他,或者是当时的我记述时把这个时期的这类印风描述成“元朱文”,后人慢慢就约定俗成地把这一类的印章称为元朱文了,所以元朱文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来源。

这一类的印风对后代包括明清一直到当代,其实有大量的影响。它主要影响谁呢?一是工稳印风,就是线条细细的,看起来非常漂亮的,然后线条看着很匀整的。

可以说元朱文从赵孟頫开始,就成为一个印风体系。这种风格在当时,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整个元代。元代的所有人,基本上写印章都是从赵孟頫这种风格出来的。

清代画家张绅曾有言:“大德间,馆阁诸公名印皆以赵子昂为法,所用诸印皆以小篆填廓,巧拙相称。其大小繁简,俨然自成本朝制度,不同汉、唐、宋、金相同。” 

赵子昂是赵孟頫的号。你看赵孟頫的很多作品,包括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都是子昂落款。所以他当时简直就到了“凡有近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就是所有人都学赵孟頫,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篆刻风格基本上都是这样,属于赵孟頫的一个特点。

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吴睿。我们看这个吴睿的,他是吾丘衍的弟子。

顺便说一下,其实这些作品在我这本《流派篆刻名家名作赏析》的书里都有,所以我在PPT上的每个作品下面有标注一下页码,方便大家对照来欣赏。原来我想大家若手头都有书的话,介绍起来方便些。比如这个来去看这本书在第几页,第几页可以介绍起来。没有的话就直接讲给你讲。

比如说这个赵孟頫,还有这个吾丘衍,赵孟頫和吾丘衍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两个人称为元代的印坛双璧,就是双子星的意思,两颗最亮的星星。一个在篆刻实践上面,包括对元朱文体系的构建;还有一个在印学理论上面的构建和贡献。所以这两个人我们称为元代印坛的双璧或者叫双子星。

当然赵孟頫比吾丘衍的年纪要大一些。吾丘衍他其实是在民间的,他住在杭州,以教学生写字刻印为生,是因为赵孟頫发现了他,实际是别人推荐他给当时负责搜寻人才的赵孟頫的。然后赵孟頫特地从北京去杭州拜访吾丘衍。简单讲就是一个前辈去拜访一个后辈,而且想尽了各种办法得以相见。这里面我们书里面也讲的好些故事,我在这就不展开说了。简单一点说就是他们之间的印风还是有比较相近的,就是元朱文的特点。

吴瑞是吾丘衍的弟子,我们可以看到吴睿的印风跟赵孟頫的比起来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就是他显得更加精致,你看他的线条更加流美、更加精致。

图:吴睿印作

赵孟頫的印风,我们讲除了在元朱文的架构体系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篆印思想。包括书法、画画,他都提倡一个复古的思想,复古主义的思想。他是往哪方面复古呢?他是往唐乃至魏晋时期。比如说赵孟頫他书法推崇谁?

他虽然是学之前,比如说他的篆体是学李阳冰的,他早期的楷书是从唐楷里面来,但他最后都是往谁那走呢?是往王羲之那走的。所以他的复古是往前走,从宋再往上到唐,然后再往上到魏晋。他在印章上也是一样的,他也是倡导这种复古的。

图:赵孟頫印作

所以他其实是我们刚刚讲的,他的源头就从汉印细朱文中来,然后到唐宋时期的蟠条印到圆朱文,赵孟頫增进了这种印文的流美。流美是他的基础和主体成色以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他还有带一些古拙的东西。看赵孟頫的线条,他不是纯粹像这种很流美的,你可以把这种流美叫精致的流美,元朱文发展到后面,这种精致越往后面就越来越厉害。中国篆刻史上这种工稳的一个极致的代表人物是谁?是近代的陈巨来。陈巨来在这种细朱文印或者元文印上的呈现是一种极致的表现,他的线条非常漂亮,他的这种漂亮以至于他不论刀法,他的用刀除了刻以外,还有削、刮等等,就是我们讲的做工上面,他为了追求到极致的美感。

但是我们真正从艺术角度来讲,从艺术审美讲,这种就慢慢变成工匠式的做法,其实也不对,还是要有一些天然的东西,那种古拙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赵孟頫看起来是更早期,但从成就来讲,元未文的成就一般你要提元代的赵孟頫。后人包括陈巨来更多是在技巧上面有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像这种如果你从市场商业化来讲,可能更多喜欢陈巨来这种的,因为别人一看陈巨来的印,哇!好漂亮啊!对不对?但在艺术审美上,会有这样的一个差别。有时艺术跟市场是有距离的,往往是你离市场越近,你的艺术水准可能就越低,从某个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他是一个矛盾体,很难去调和的。

图:陈巨来印作

然后我们看看王冕的。大家知道,王冕是一个来自会稽的乡村画家。王冕从中国篆刻史上讲,它有一个特点。这里面有一个我们要特别提的在中国篆刻史上讲到自篆自刻,就是自己撰写印稿然后自己用刀刻,是从谁开始的呢?史料记载有很多说法,有一种非常主流的观点就是从王冕开始的。

图:王冕印作

王冕当时以花乳石入印。所谓花乳石,是青田石的一种,浙江青田石的一种。他用花乳石自篆自刻,所以有种说法文人自篆自刻从王冕开始。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被不少人采用,但这种说法不完全可靠。

因为以前我讲过,自篆自刻从王冕开始,是跟他的一个非常要好的老乡有关系,这个老乡叫刘绩。刘绩在写文章的时候,高度赞扬了王冕。他在《霏雪录》里留下了一句经典的话:“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那一句话提到文人自篆自刻从王冕开始。文章的影响有时很厉害,文以载道,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因为王冕的老乡给他写的这东西,后来很多人认同这个观点,就说文人篆刻是从王冕开始的。但是呢,有一个问题就是王冕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名声不出乡里,就是他小范围里面其实有些影响,但要不是刘绩给他写的那段文字,他可能就被历史忽略掉了。因为这个他的影响力不够。

其实还有个说法,文人自篆自刻是从赵孟頫开始的。因为赵孟頫他也有一些用青田石刻印的记录。有一些文章在谈到说赵孟頫当时刻的印章是怎么来的,他的石头从哪里来,是从青田运过去的。

那么对元朱文做个简单概括。简单来说就是圆转流美,然后整个字的空间看起来非常舒朗,而且非常漂亮,大概是这样。这是他的一个总体特点。

这是欣赏文人篆刻一个便利之处。只要是有史记载的篆刻家的作品,大家在欣赏这一类印章的时候,不妨去搜一搜别人对他的评价,很多东西你也可以更快的去找到他的一个要点,或者找到他的核心。

这是元代的印章,我们可以补充讲一点。其实前面更多是看圆朱文印的一个特点、一个感受。但是我们刚刚讲到,其实元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印学理论。到了元代,印学理论已经开始往前走了。

这里面有一个掌故。就是赵孟頫他编了一本《印史》,但这本《印史》看起来更像印谱,他不是那种文字性描述很多东西的,他在这本书里精选了汉魏时期340方,然后把它勾摹汇集成册,它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通过大量文字跟图片结合的描述印史,而更多是借助于图片,按照历史时间的排序去呈现。但是这本《印史》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唯一更珍贵的就在于赵孟頫为这本《印史》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把他这本《印史》的来由,包括他的印学思想把它表现出来。

那么赵孟頫的印学思想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弘扬复古思想。就是说印章一定要往前去看,比如说往秦汉方向去看。他认为那些时期的印章比当时的甚至唐宋的印章水平要高的多。石安建议大家在学习印章的时候也多往秦汉方向去找。这种复古思想到现在都是实用的,所以赵孟頫的这个印学思想非常了不起。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那一篇《印史》序言。这个序言大概就两三百个字,但是非常概括。

如果讲到元代的印学理论。更多是我们会讲《学古编》。就是吾丘衍的《学古编》。

这一本其实是比较厚的,有上下两卷。上卷是关于他对印章的理论概括。下卷主要是一些参考书目,就是比如说你要了解篆刻、印章有一些可读的参考书。

这个是吾丘衍,吾丘衍其实挺有意思,我们不展开说。简单说,这吾丘衍属于完全没有颜值全靠才华的篆刻家。他靠才华在中国篆刻史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比如他的篆书被评为“当代独步,不在秦唐二李之下。”包括后面什么周亮工,以及后来很多人对他的艺术成就有高度的评价。

吾丘衍这个人个子小小的,大概就一米五几,还是个驼背,还是一个瘸子。你可以想象

这样一个人就完全可能被人轻视的,但是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是“当代高士”,称他为“不畏权贵所趋。”

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长相丑陋的人,在印史上得到的评价基本上是正面的。他俩大概相差了十几岁。赵孟頫当时在元代朝廷当官当得挺大的,当时他兼任着一个很重要的职责,皇帝授权他去寻找那些汉人中厉害的人才收为朝廷所用——赵孟頫一直被元代的皇帝,从忽必烈到后来的几位元朝皇帝,都非常重用他。所以授命他去发现人才,然后当时杭州的这个巡按使给赵孟頫推荐说,杭州有一个很厉害的人,才华很高的人叫吾丘衍。

于是赵孟頫特地跑了杭州一趟,他想去看一下,被人夸得这么好的这个高人。他去找吾丘衍,因为赵孟頫身为高官,他听说吾丘衍这个人不畏权贵,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当官的,他就不爱跟你来往,于是他特地装扮成一个文人的样子,身穿便服去找他,然后找他,但这还不够,赵孟頫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去了解吾丘衍的思想,包括他写的诗,在他的门口朗诵他的一首诗,吾丘衍一听,感觉是同道中人,这样才把门打开让赵孟頫进来,然后一聊,两人聊得非常好吾丘衍甚至不知道赵孟頫是朝廷大官,因为聊得非常好,两个相见恨晚,引为知己,最后赵孟頫才亮明身份说我是谁,然后来干嘛的。但吾丘衍不愿离开,还是做他的平民百姓,然后赵孟頫建议吾丘衍把他那么好的理论加以整理。所以其实吾丘衍为什么编这个《学古编》,其实是在赵孟頫的建议下进行的。

赵孟頫认为说你才华这么高,你是一个私塾里面教书法篆刻的老师,但是你才华这么高,真是埋没了你的才华。你可以把你讲述的那么见解,以及你教学生的那些东西整理整理,把它整理出来。于是吾丘衍觉得这个主意好。所以他后来就整理成了《学古编》这么一本书,但是没想到他这本书竟成了中国印章史上的第一本印学专著。所以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是互相成就,虽然他们俩的地位相差很远,一个是在私塾里教书的,而且穷得很的,然后又是一个驼背和瘸子,另一个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在朝廷当大官的。所以这是一段印坛佳话。在这里就顺便展开来说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