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篇之十四:精神内耗是中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的元凶!

 长沙7喜 2023-10-09 发布于湖南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主动学习

孩子说想学好,但是行动跟不上

臣妾做不到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除了人天生的惰性,还有一个内隐的心理现象,就是精神内耗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心里储存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如果消耗过多,就会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疲惫,力不从心,这种疲惫与身体上的疲惫不同

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

那么,精神内耗的表现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呢?

精神内耗往往都会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个:拖延

心理学家们把拖延解释为一种功能障碍。

也就是说,个体并非因为懒惰不想做某事

恰恰相反,经常拖延的人往往对完成某件事情具有强烈的渴望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会面对一定的心理阻碍

因为遇到了困难,又暂时无法解决,出现拖延行为

有的则是因为当前面临的压力太大,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感,也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一方面,他们不想面对完成任务时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也害怕自己会搞砸,给自己不断预设新的难度和障碍

比如:孩子给自己计划了要背单词的计划,但是又一直拖着,不去背

第二个:过度思考。

存在精神内耗问题的人通常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也会引发他们的思考。

比如,孩子在刷数学题时,总是想我复习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考好,怎么办?还不如不刷?

同时,这类孩子也会对别人的看法特别在意

比如,上课孩子回答问题,老师没有鼓励,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回答得不好,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学习不好不讨老师的喜欢

很容易把一些小细节无限放大,成为他们心结和行动的阻力

如果脑袋里装了太多想法,不停地进行过度思考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精神内耗。

加上他们本身又会存在拖延问题,精神内耗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了

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过度思考会加重个体的负面情绪,也会降低个体完成任务的信心

过度思考还会拉长个体完成任务的时间

第三个:无法活在当下,总是活在对过来的悔恨和将来的焦虑之中

除了以上两点外,精神内耗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无法做到活在当下

他们或是活在过去,总是回想已经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在那件事中哪里做得还不够好

他们也总是会畅想未来,给自己定下许多目标和计划,期待在未来可以完成

但事实上,他们对计划的完成度非常低

除了拖延等因素的影响外,高标准,高要求也是影响他们完成计划的因素之一

这类孩子往往都对自己有较高的预期,他们不满于现状

但是又无力改变,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

因此,在计划和期待落空的时候,他们又会陷入一种自责的状态里

不断地贬低自己,摧毁自己的信念,最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精神内耗,没有学习动力

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特点的孩子容易陷入精神内耗:高敏感,高标准,高要求,高自尊。

他们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优势,聚焦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不行,什么事都做不好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神,很容易陷入自己太差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的负面思维之中

这类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接下篇父母帮助孩子减少精神内耗就能提升学习动力!

坚持学习,做智慧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