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但我们在关键时候没能理

 gudian386 2023-10-09 发布于山东
“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但我们在关键时候没能理解,错失了良机。”这是美国作家斯诺说的,她死后,把一半骨灰埋在了美国,另一半埋在中国。

斯诺曾在1970年的10月1日登上天安门观礼,要知道,国庆典礼能登上天安门观礼的外国人基本上是国家元首及夫人等政府要员。斯诺为什么有如此礼遇?

后来,基辛格在他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我们的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转弯抹角,以致使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10月1日,中国国庆节那天,周恩来把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请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旁边检阅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游行,而且照了相。这是史无前例的;哪一个美国人也没有享受过这么大的荣誉。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斯诺后来自己谈论这一事件时指出:'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国关系;但是这在当时真是一种远见卓识。”基辛格还颇为惋惜地写道:“我们在关键时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事情做得过分微妙,反而达不到通信联络的目的。”

原来这是毛主席给美国的一个信号,意思是欢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因为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指示基辛格“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还多次公开表示想访问中国,不过当时美国人一时间无法领会这个中国式暗示的深意。

如果说斯诺登楼观礼只是一个信号或是象征,那在12月1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同斯诺进行的谈话就说得很明了。在谈中美关系问题时,毛主席对斯诺说:“他 (指尼克松)早就说要派代表来,他对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了。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解决两国关系问题就得同他谈。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主席还说:“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要当面谈。”

斯诺问毛主席: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毛主席说:“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这次谈话从早晨8点多开始,直到午后1点,长达5个小时,是毛主席晚年谈话最长的一次。

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瑞士日内瓦因癌症病逝,看不到中美关系史上那重要的一幕。就在斯诺去世6天以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来到中国,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尼克松将自己访华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斯诺生前留下遗嘱:“我爱中国,我愿在我死后把我的一半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斯诺每次到北京,都要重访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所以,斯诺的夫人洛伊斯将他的墓地也定在湖边。于是,斯诺的骨灰一半安葬在美国,一半安葬在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