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记|四字秦印的章法

 海涛书屋 2023-10-09 发布于山东

书刻随笔丨篆刻随记-读印记


一、问题缘起

图片

印章(篆刻),源起于商代,初兴于战国,盛兴于秦汉,复兴于明清,滥觞于当代。

秦印,我国篆刻(印章)发展史上的奇葩,千姿百态,奇正相生,拙秀相倚,轻重相伴,令人目不暇接。很显然,“印宗秦汉”,不仅是一句口号。

图片

近读《秦印名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版)、《官印·私印精选(秦~西汉)》(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发现一个现象:四个字的秦印印面文字的识读顺序(我将之简称为“秦印字序”、亦可称之为“秦印章法”),颇为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谬误迭出。

余兴起,遂稍加研究,所得列叙如下:


二、(四字)秦印章法

秦印,有战国秦与统一秦、官印与私印(姓名印)和吉语印(后来发展为“闲章”)、印章与封泥、白文与朱文之区分,然其规制、风格、气息一脉相传,虽有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秦印处于战国鉨印向秦汉印章转化的过程之中,故其既带有一定的鉨印“遗存”,又有着极为个性的一面:印面多用字格(以日字格、田字格最为常见),用字从金文大篆逐步向秦代小篆过渡,却又不拘一格,显得多彩多姿。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秦印--官印--四字印的章法即字序(两个字的“半通印”一般很好识读,故不作探讨,由于彼时印章规制尚未完全成熟与完善,再加上文化的分化,书写篆书者(书丹者)往往文化知识水平很高,且大多属于士及以上的上层阶层,而印章刻治者则往往文化知识水平很低,属于匠的下层阶层。也就是说,书丹者不刻印,刻印者不书丹(此举要到元末王冕发现花乳石可供治印,方开启文人亲手治印的历史),由此造成秦印字序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

1.秦印章法①(见图):这是秦印中比较常见的章法,也与印章规制成熟、完善后的主体章法一致(即正序),如《上林郎池》《左中将马》《邦司马印》《浙江都水》《召亭之印》《修故亭印》(见图1,《秦印名品》P.四-八)和《右司空印》《安阳乡印》《乐平君印》《南池里印》《长平乡印》《武相私府》(见图2,《官印·私印精选(秦~西汉)》P.一-三)。

图片图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

2.秦印章法(见图):这是秦印中第二种章法,比较常见,属于斜对角呼应型章法。如《右厩将马》《宜阳津印》《修武库印》《高陵司马》《章厩将马》《乐阴右尉》(见图3,《秦印名品》P.三-八)和《曲阳左尉》《咸阳右乡》《小厩南田》《乐阴右尉》(见图4,《官印·私印精选(秦~西汉)》P.一-三)。

图片图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

【注】附图中有两枚《乐阴右尉》印蜕,一取自于《秦印名品》,一取自于《官印·私印精选(秦~西汉)》,章法、篆法完全一样,却粗细有别,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这涉及到印制印蜕时的轻重问题。《秦印名品》中对相关四字秦印文字的释读,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这些都将另文探讨,敬请期待。

3.秦印章法(见图③)这是秦印中第三种章法,还算比较常见。如《法丘左尉》《杜阳左尉》《琅盐左丞》《铚粟将马》(见图5,《秦印名品》P.六-八)和《茝阳少内》(见图6,《官印·私印精选(秦~西汉)》P.三)。

图片图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5

图片  图6

4.秦印章法(见图④)这是秦印中第四种章法(与图②在章法上正好相反),非常少见。如《南宫尚浴》(见图7,《秦印名品》P.七)。

图片

图片7

5.秦印章法(见图):这是秦印中第五种章法(即倒序,一般称之为“回文印”),较为少见。最早是为了避免对姓名章的误读而作的临时调整,后来为了章法上的斜对角呼应,而逐渐发展为一种比较成熟稳定的章法安排。如《卫园邑印》(见图8,《秦印名品》P.八)

图片图⑤

图片图8


三、印章制度

秦印处于印章制度兴起的初期,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个性十足,却仍处于初创时期,规制不够健全、完善:印章外在的因素如刻治、大小、使用等规制相对较为完善、特别强调等级差距,而印章内在的因素除了文字(字法)较成熟之外,其他的诸如章法、字序、风格等规制尚不成熟,或者说关注不够,导致章法杂多、不够统一、识读困难。

当然,由于秦代延续的历史时间比较短,秦代开创的印章制度则由汉代全盘接收,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最终使得印章制度尤其是印章的章法得以统一、相对固定,主要实施四字正序章法(见图①)和四字倒序章法(见图⑤),其他章法则基本搁置不用。


【注】笔者所见资料不多,理论水平也有限,对此问题的看法纯属一孔之见,发布公号文字主要为了保存自己当下对此问题的理解,可能会随着阅历增加、水平提高而不断进行修正。恳请专家学者正我,先行感谢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