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饭记

 白州小黑 2023-10-11 发布于广西

小学三年级,我大约十岁的时候就能煮饭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办法,母亲要外出劳动,作为大儿子,她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那时的煮饭和今天完全不同。一个大灶台,上面架着一个能放下整只肥猪的大黑锅,黑锅后往往再连架着一口大铝锅,里面坐着水,从大黑锅底下传来的烟火经过大铝锅,再排向大烟囱,大铝锅的水就热了,全家洗澡的热水,有了。

别看大黑锅忒大,煮饭就用大黑锅,甚至煎个荷包蛋也用大黑锅。不为啥,那时的农村,谁家里煮饭做菜都靠这口大黑锅。

儿时的故乡喜食捞饭。这捞饭和东南亚的捞饭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洗锅后放入大半锅的水,大米淘洗后放入,加盖后煮开,一直煮到米开。米开是乡人的叫法,其实就是煮熟,米饭不夹生。我小的时候怕判断不好,常常捞几粒米饭出来,一抹,无颗粒感,熟了。用一个大笊篱将米饭全部捞起,沥干水分后放入饭锅内,饭就煮好了。

后来,农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懒人的工具,一种铝制的漏盆,淘洗后的大米放在漏盆里,接着放入大黑锅,等米开了,拎起提绳,米饭全在漏盆里,省去了捞饭的过程。我母亲曾经也买过一个,我用过几次,因大米都集中在漏盆里,受热不佳,煮饭容易夹生,终被我弃用。

这就是捞饭。母亲刚嫁来的时候吃不惯这种米饭,说味太淡,不干香,不吃,要吃干锅饭。奶奶若是早一点发现母亲的挑嘴,婚事可能就成不了了。何为干锅饭?用小锅煮,不捞出来,米开后一直焖到干,这怎么能不香呢?后来,大哥娶了一个湖南的女子,也不吃捞饭,只吃干锅饭,闹得大哥只能天天煮干锅饭给她吃。不过,干锅饭没能留住大嫂,十年前突然失踪,后来才得知,她跟别的男人跑了,她生下的一子一女,怎么哭喊,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她就是不回来了。

我最开始学会煮的就是捞饭。捞饭之所以霸占乡人的灶台,乃因把米饭捞起来后,剩下的一大锅米汤要用去冲猪食,即将米糠、麦皮、饲料和发酵好的薯叶等放入猪食桶,用滚烫的米汤泡开,猪食就备好了。煮一次饭,人和猪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了,完美。

当然,乡人像广东人一样,怕长吃干锅饭上火也是一个小小的因素。不过,后来全家都改食干锅饭了。

二〇〇三年,父母把我接到南宁,要我给他们煮饭。无猪可喂,亦无故乡不要钱的柴火,自然不煮捞饭了。母亲教我,干锅饭不难煮,在小锅里煮开大米,等大米熟到七八分的时候,将多余的米汤去掉,加盖慢火煨干水分,鼻子微微味道一点焦香味的时候,离锅,干锅饭就做好了。

为了省煤气,煮饭烧的是煤球,我是进城以后才学会烧煤球的,故乡没有人家烧煤球,柴草有的是。我跟随父母转战到北海以后,还是煮干锅饭,还是烧煤球。我自己还蹬过父亲卖菜用的人力三轮车,自己到煤球厂买煤球,拉回家后整整齐齐地码在厨房的角落里。煤球这玩意儿,跟今天的小朋友说,可能不大容易说清楚了。

干锅饭不一定要用小锅来煮,大黑锅也可以,只是坐水的时候少放一点水,煮开后用锅铲翻动一下大米,确保受热均匀,等到大米熟到七八成的时候,用小火煨干。把鼻子凑到锅边,用力一吸,有焦香味了,熄火,好嘞!大功告成。

十年前,我和大学同学在河池东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吃住在拔群中学里。每天轮流煮饭,大家都用不惯学校的大黑锅,不是煮得太软烂就是煮成夹生饭,等到我煮饭的那一天,大家搜竖起了大拇指:“康明,你可真行啊!早知道天天安排你煮饭。”

嘿嘿!煮饭,小事儿。


高高的木瓜树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我也有过小时候》书评

中国旧时的女人

老虎外婆

扬声名

闲话拍拖

摆 烂

父 权

蝼 蚁

全职太太【小小说】

老友粉还是老友面

面 具

笔 名

散文合集 | 高赞合集 | 人物合集 

杂文合集 | 旅行文学合集 | 短篇小说合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