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国企要将部分合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该怎么办?

 新用户77771290 2023-10-12 发布于重庆
张洪是一家大型国有通信公司的一名合同工,入职已有5年时间。这家通信公司总部位于H省,业务覆盖多个省份,员工数量上万人。张洪所在的J省分公司有2000余名员工。
一直以来,张洪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同事之间和睦相处,领导也比较关心员工。相对比较稳定的收入,让张洪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公司突然下达了要将部分合同工转为劳务派遣的通知,理由是总部要求各分公司进行“降本增效”。张洪所在的部门有10名合同工,都将被转为派遣工。
这对张洪而言是个突然的噩耗。转为派遣工意味着工作不稳定,各项福利和未来收入都将减少。张洪陷入了迷茫和焦虑。

图片

在张洪的朋友圈里,也有类似遭遇的人。李强原本在一家大型电力国企担任技术人员,有着稳定的收入。但企业后来为了降本增效,需要裁减人员,采用将员工转为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变相裁员。李强不愿放弃积攒多年的退休金和福利,但在企业强力要求下,最终只能接受这一安排。
企业变相裁员的做法在国企中较为普遍。某重组上市的国企为减少人力成本,大规模裁退老员工,引入新的低成本员工。
图片
在张洪看来,企业的做法显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身强势地位,损害了劳动者应有的权益。针对企业可能的变相裁员行为,张洪考虑了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张洪主动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要求企业公开裁员制度和标准,充分理解公司做出此举的真正理由。
其次,张洪联系了本部门其他同样受影响的合同工,共同探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争取权益。毕竟个人力量有限,而集体力量强大。

图片

张洪等人决定首先向公司工会反映情况,请求工会代表与企业方面进行谈判。同时张洪还主动联系了一家劳动者权益保护机构,请教了解自己的法律权利,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经过搜索,张洪了解到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请,要求仲裁企业的裁员行为是否合法及补偿标准。这也将增强自己的谈判地位。
而与此同时,张洪也未放弃与公司高层管理沟通的努力。通过一位相熟的企业工会代表,张洪将可能受影响员工的集体诉求反映给了公司负责人员部门的领导。
最终,在多方施压之下,公司放弃了转为派遣的计划,张洪和同事们得以继续留在公司工作。通过这个经历,张洪深刻理解到,员工需提高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手段和集体力量,才能与企业抗衡,捍卫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
张洪的遭遇代表了当前许多国企员工面临的困境。劳动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提前谋划各种应对预案。在选择工作时,也应审慎评估企业的改革风险,尽可能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单位。
当然,在应对变相裁员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监管,制止国企非法裁员行为;另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裁员的成本,增加劳动者权益保护内容。只有当政府、企业、劳动者通力合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员工权益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图片

国企变相裁员的主要表现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很多国企为了提高经营业绩,降低用工成本,频繁采用转合同工为劳务派遣等手段变相裁员。这主要表现在:
1.合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
一些国企为达到上级监管部门给定的“降本增效”目标,或因企业自身经营不善需要裁员减员,会把合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这主要分两种情况:
(1) 上级部门压力。国企对正式工和派遣工的财政统计是分开的。转合同工为派遣工可以减少正式工总额,满足上级要求。但存在后续被要求继续降低派遣工成本的风险。
(2) 企业经营不善。非垄断行业国企更可能采用这种变相裁员手段。直接裁员成本高,转为派遣后再裁员成本较低。
2.强制要求签署不利协议
有些国企强制要求员工签署对自己不利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或承认较短的工作年限,以减少赔偿成本。这对员工权益造成损害。

图片

员工面临的困境
在国企变相裁员中,基层员工面临以下困境:
  1. 信息不对等,难以判断企业真实意图
员工难以判断企业变相裁员的真实动机,是上级压力还是企业经营不善。信息不对等使员工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1. 个人力量有限,集体行动难以组织
个人员工与企业抗衡能力有限。而组织集体行动进行维权也非常难,因为大家担心影响生计,不敢坚决维权。
  1. 法律援助有限,维权意识淡薄
大多数基层员工对劳动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己的合法权利。获取法律援助不易,维权意识淡薄。
  1. 后顾之忧,生存压力大
基层员工多有家庭负担,丧失工作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这也削弱了员工的维权决心。

图片

成功维权的启示
同时,一些员工通过以下方式成功捍卫了权益:
  1. 集体行动以增强力量
员工通过罢工、集体请愿等方式,让企业和政府不得不重视。个人力量微小,但集体力量强大。
  1. 争取上级部门关注
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级领导,使企业裁员行为受到重视和干预。上级部门的关注deter 了企业行为。
  1. 努力获得企业重视
即使基层员工,只要工作认真负责,也会获得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不会轻易裁掉这部分核心员工。
  1. 寻求法律援助,采取裁员仲裁
员工通过工会和法律援助渠道,提出裁员仲裁,能获得更高赔偿。
  1. 转换心态,积极求职
与企业维权同时,员工应调整心态,通过积极求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图片

员工的应对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员工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 提高警惕,关注企业真实用意
对企业变相裁员要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探听企业真实用意,不轻易相信企业承诺。
  1. 积极争取信息透明和自身权益
与企业管理层充分沟通,争取公开透明的政策执行过程,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1. 寻求同伴支持,形成集体力量
与同样受影响的伙伴密切联络,尽快组织集体行动进行维权。个人力量有限,集体力量强大。
  1. 运用法律手段,寻求政府支持
通过法律援助渠道提供法律咨询;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联系政府部门争取关注支持。
  1. 主动求职,谋求新的出路
如果无法避免被裁,应主动求职开拓出路,争取企业内部推荐;通过猎头和人才市场找机会。
  1. 保持积极心态,发挥自身优势
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重新获得发展机会。
  1. 审慎选择企业,规避风险
今后求职时,应审慎选择企业,尽量避免改制频繁、经营不善的国企,降低风险。

图片

国企变相裁员问题突出,基层员工维权面临重大困难。员工自身应提高警惕,利用一切资源进行维权;政府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制止变相裁员现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