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多年的“国宝级”行书,在书法史上绝无仅有,是学习“二王”的最佳字帖!

 皎月清辉霜满地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王羲之,一直是书法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他的作品《兰亭序》、《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名帖,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职业书法家,家中都可能珍藏着一两件。然而,最近出现的一件作品,却以其超越经典的势头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就是王羲之行书《道德经》。

图片

众所周知,《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虞世南、褚遂良的摹本又带有过多的个人风格,冯承素的“神龙本”经过作者补笔后,产生了不少败笔;《圣教序》虽然经典,但经过上千年的保存,已经不完好,而且“碑不如帖”,很多笔法细节无法真实还原,《半截碑》更是如此。

图片

因此,在宋代,书法家们根据《兰亭序》、《圣教序》、《半截碑》、《十七帖》等经典法帖,经过集字、间架的重组,完成了这件行书《道德经》。这件作品失传多年,直到最近才得以面世,堪称书法史上的绝无仅有之作,被誉为“国宝级”行书。

图片

这件作品有着显著的优点。首先,《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文献,被誉为“万经之王”,而王羲之正是醉心于道学与玄学,这与《圣教序》集字宣扬佛教相比,更加符合王羲之的本心。

图片

其次,整部行书《道德经》共计5126个字,不重复的字超过4000个,几乎是《兰亭序》、《圣教序》、《半截碑》的总和,堪称王羲之行书的“字库”。几乎我们日常使用的字,这件作品都有,因此,通过深入学习这件作品,再去欣赏王羲之的其他行书,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图片

这件作品在笔法、结字和章法上都力求还原王羲之的原作。在相同字的处理上,如“道”、“之”、“为”、“可”,每个字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王羲之的笔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尖锋入纸,中锋行笔,绞转、内擫都非常还原,如“常”、“妙”二字,笔画连绵、笔锋流畅,一气呵成。

图片

在结字上,行书《道德经》力求方圆、长短、聚散变化。以多次出现的“同”字为例,有的转折凌厉干脆,有的转折处以弧线带过,时而方切,时而敛锋;再以“仁”字为例,左边的单人旁与右边的“二”字,中间有留白,疏朗通透,“观”字则间架紧实。这种“外定内变,大开大合”的变化无常,尽得其势。

图片

在章法上,此帖也颇具意趣。字迹大小错落有致,排布自然,字与字之间正斜搭配。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句,横画向右上结势,而竖画又向左下倾斜,让每个字都充满动感。整篇作品行气自然,字字独立却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宋人集字时,将上一个字的收笔与下一个字的起笔进行了呼应处理。此外,字距疏密、笔画粗细、行笔的沉着与迅疾变化,都非常丰富多样。

图片

学习“二王”的字,就是为了学习其中丰富的笔法、结字和章法,进而直入魏晋。而这件行书《道德经》细节纤毫毕现,是一件不容错过的上佳法帖。

图片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王羲之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职业书法家,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羲之的行书世界,感受他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对王羲之的行书感兴趣,或者有其他书法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书法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