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折腾了,基层员工的成长,靠不了别人

 昵称KyZDW72p 2023-10-12 发布于河南

前一阵,隔壁银行在周末组织了一场培训。据说是花了大价钱,请了个外部的讲师。培训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利用线上工具吸存稳存。

结果从培训完到现在,一共两周的时间里,他们行的存款依旧像吃了泻药,蹭蹭蹭的下降。搞得组织培训的部门天天被领导批评。

01

类似的培训相信很多人都参加过。从产品推广到业务技能,从压力释放到情商管理,培训的类目是五花八门。

虽然这些培训的课程看起来都很高大上,而且领导也把培训当做是员工福利。但现实中,几乎没有员工会买账,培训的效果自然也是一言难尽。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培训时间大都安排在周末或者下班时间。员工本来就劳累紧张了一天,想早点回去休息,却还要跑很远去参加培训。

一旦培训结束,领导自然想立刻产生成效。于是以检验培训效果,提升营销效率为由,安排一些新的任务或者指标。

所以每一次的培训都代表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更忙碌。

当然,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是让很多人诟病的对象。

一个人,百十张PPT,在那嘚啵嘚,不切实际,不讲案例,没有互动。讲的人有气无力,听的人昏昏欲睡。培训自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而员工之所以会抵触这些培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培训都在聚焦于提升员工的营销技能和单位业绩的增长,却从来没有人去关心基层员工的个人成长。

说句不好听的话,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更好更块的拉磨,而不是想着让员工自身变得更强壮。

02

这其实就是基层员工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从一入行,领导就会告诉我们:要尽快适应环境,跟着老员工学业务,争取早日独立上岗。

每天晨会,领导问得最多的也是,昨天的业绩怎么样,今天有什么目标。

如果哪天营销业绩比较突出,自然会成为领导夸奖的对象,让大家都向你学习;而如果没完成任务,免不了会得到一阵冷嘲热讽。

员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跟着老员工学着。至于能学到什么或者走多远,完全凭自己的悟性。

今天觉得王哥的营销话术比较好,学一学;明天觉得李姐安抚客户有自己的一套,抄一抄。

看似取百家之长,实则邯郸学步,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因为这些方式都是每个人自己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

更关键的是,这些仅仅是个人成长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最基础的技能层面。

而那些如何分析个人的优劣势,规划个人的职业成长,以及重点成长的方向,完全没人去关心。

03

大部分银行对员工成长的规划就是轮岗。

每隔几年,给你换个岗位,看你哪个干得好。干得好,大概率就留在那个岗位上了。

而如果是干得不好,那可以继续轮到一些不重要或者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上。

没有人会考虑,你为什么会干不好,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应该怎么去提升。

一切都是通过目标和压力来迫使员工自己成长,却永远不给方向。

我知道肯定有人说我玻璃心。他们觉得,职场就是这样,成长都是靠自己。而且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等等。

但是作为一家大型的企业,是有责任带领员工一起成长的。

而且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这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个网点就那些人,领导带着大家,分析一下每个人的优势劣势,讲明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一个成长的计划,对员工来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而有了这些,员工也知道应该往哪方面去努力。业务自然也会越干越好。

可惜的是,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这些并不直接产生效益,至少短期内看不到效益。领导关心的,只是结果。

但对基层员工来说,这些,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你肯定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所以我邀请你参加我第一期的成长营,咱们一起破圈。

这期成长营总共99个名额,满员后,将不再接受报名。无论人数多少,都将按时开课。参加成长营你可以获得:

课程结束时,如果觉得没有收获,可以私信我,吐槽一下课程内容后,我将退还全部学费!前提是按时打卡,参加群内各项活动(参与度不低于80%)。可截图为证!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成长尝试一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