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对强度的适应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最近开展了“日读万字”挑战,连续一周每天能阅读一万字以上并对阅读内容进行情节流程梳理批注的同学,将获得“日读万字”奖状。居然有学生每天读四回《三国演义》,来完成这个挑战。先不管读的深度如何,但能做到这点,就值得大肆表扬了。我说过,《三国演义》在我定级的难度中,属于七星难度,基本是小学生读物中的顶级难度了,还能以这种速度阅读。至于深度,我认为妄图第一遍就把这样的经典名著读通,是一种妄想,初读要快是我一直主张的。之所以设置连续一周,意图是能够连续一周保持这种强度,日后强度减半,就会显得比较轻松,那也能每天阅读5000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算少了。

今天下午足球赛之后,还有二十分钟左右自由活动时间,我带着学生跑了两组200米——和我练间歇的时候一样,他们觉得既痛苦,又酸爽——我说上届学生每周一都是5200米,周二放松跑,周三1000米测试跑,周四3000米放松跑,周五3400米。所以他们在体质监测时才能拿到区第一名,踢比赛时也能保持充足的体力。这届一般都是集体组织跳绳,也就没这么练过。

晚上在跑团群里讨论训练的经验,我主张平时就以接近全马比赛的配速训练。我平时每天上班6.5公里,下班11.5公里,平均配速在4’10左右;周六慢跑,周日跑个半马。很少跑22公里以上的距离,但全马基本不会太掉速,就在于习惯这种速度,现在慢跑基本在4'20左右,所以就算崩了,也不会太慢;心率基本也比较平稳,从第二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心率基本持平。就是身体对这种速度的适应。要想“全马破三”,平时就要多跑4'15以内的,让身体习惯这种感觉。

无论读书、写作还是跑步,都是既放松,又有一定强度的爱好,平时经常处于一种什么强度中,身体就会适应这种强度,那么即使疲劳,也可以在意志力的驱动下,保持这种强度。

当然,有强度不代表不休息,我也说,我很少跑长距离,我读书也是很少突击一下读完一本(除非是太吸引人的小说),写作也是一般每天就是一千多字——但每天都保持这种强度,身体、大脑就都适应这种状态了。

每天还是要保证七个小时的睡眠,中午至少午休十分钟——强度归强度,休息归休息——越是上强度,越是要注重休息。休息得好,身体和大脑恢复得充分,上强度质量才会高;反之,上强度反倒会伤害身体和大脑,既得不到成就感,又会产生厌倦感和无助感。

在该工作学习锻炼的时候,要注重效率,不惧强度,甚至主动挑战强度;控制好量,注重休息,这样身体和大脑才能迅速进入高效状态和休息状态,训练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