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塘步月

 苏迷 2023-10-12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3年09月30日 A08版

  沈莹宝

  “桃柳成荫拾锦塘,波桥卧水亦生香。鸳湖词客留芳躅,西爽轩中题景忙。”

  这是一百多年前盛泽诗人沈云所著《盛湖竹枝词》中的一首,词中提到的拾锦塘、香波桥以及西爽轩都在盛湖(即西白漾)的东南一侧,与目澜洲相伴。清初诗词大家秀水(今嘉兴)朱彝尊寓居西爽轩时,有感于旧日的“盛湖八景”中多处与当境不合,于是更定为“盛湖十景”,其中有一景为“香波夕照”,即后人所称“锦塘步月”。六十年前,这里是最令盛泽人津津乐道的一组景观。

  盛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淼,是绝妙的游憩胜地。湖之东南,历代以来相继建成的目澜洲、香波桥、拾锦塘以及关帝庙、西爽轩、岳庙、碧霞行宫、大王殿,借大泽的湖光水色,兼有人文与林园之妙,而西爽轩内的金陵会馆和大王殿的任城会馆(即济宁会馆)更折射出绸都盛泽丝绸文化的熠熠之辉。

  关帝庙,亦名关壮缪侯祠,奉祀三国时期“义薄云天”的蜀汉大将、壮缪侯关羽。关帝庙殿宇轩昂,古木参天,一派森严气象,而庙宇西侧的西爽轩却是一处精致幽雅的小园景。这里修竹清冷,寒梅吐香,窗明几净,陈设典雅,是香客们随喜之处。这里又兼作南京商贾联络乡谊、协调商务的金陵会馆。

  关帝庙的山门前,站着一对青石精雕而成的石狮子,高逾两米,神态俨然,其中雄狮的屁股上有一条又深又长的裂缝。传说是因为雄狮晚上去附近农田里偷吃稻子,被关公发现,于是挥起青龙偃月刀砍去,在雄狮的屁股上留下了一条耻辱的刀痕。在我的少年时代,小孩子们常常爬到它身上,去责打这头不守规矩的狮子的屁股。

  从关帝庙山门前的广场向南,是一条曲尺状的石砌长堤。此堤筑于明末,为盛泽仲氏63代孙仲大绩出资所建。堤之南端连着一座单孔石拱桥,过桥后,堤转而向东,与碧霞行宫相连。堤旁遍植桃柳,所谓“间枝杨柳间枝桃”,有杭州西湖苏堤、白堤之妙,故而名曰拾锦塘。

  石拱桥下是一湾绿水。清清的水波从浩淼的盛湖款款涌来,穿过桥孔后轻泛涟漪,转而折向北去,绕关帝庙出港又入盛湖。河内遍植莲藕,每到夏日,河面莲叶田田,映日荷花亭亭玉立,漾起娇羞的笑容。湖面轻风徐来,水波漫开了阵阵清香,于是盛泽人把这桥叫作香波桥。

  香波桥是登高远眺的绝佳之处。每当晴空澄明之时,站立桥头西望,盛湖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泛起道道金光。遥看天地相接处,太湖东、西洞庭山如黛色的娥眉隐隐浮现,盛湖正是遥借洞庭双峰之美,赢得了“小洞庭”之雅号。在香波桥的西侧镌刻着一副桥联:“一水斜通菱叶渡(即东白漾),双峰遥拱洞庭山”,正好道出了此中的妙处。

  春夏之际,香波桥下、拾锦塘上游人如织,赏桃柳之艳容,闻夏荷之清香,赏盛湖之清波,望洞庭之山色,真乃人间乐事也。难怪清代诗人仲楷有诗云:“积寸新晴水没篙,堤边景物苦相撩。柳腰桃面人如蚁,不羡西湖有六桥。”他连杭州西湖都不再羡慕呢。

  然而在我看来,惟有月下才能品出拾锦塘神秘的美色。

  月明星稀之夜,约几位友人踱步于拾锦塘上。此时,除了湖上远远传来隐隐的涛声外,只有港湾里的蛙声一片。待我们走近港湾时,蛙声突然停息,直到脚步声消失后才又一齐鸣起。我爱这瞬间的静谧,爱在这样的静谧中默默思索。

  湖面上银光闪烁,莫非是天上的星星一齐坠入湖中。月光下,关、岳二庙显得格外肃穆,叫人不由得陡生几分敬畏。香波桥下,像一幅刚刚泼墨画就的墨荷图,淋漓的墨迹还未干透呢。就在这样的月夜,朋友们坐在桥头,呼吸着湖面飘来的潮润空气,漫无边际地谈啊,聊啊,发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倾吐胸中的块垒。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拾锦塘、香波桥之美还有着它特殊的色彩。香波桥东侧有这样一副桥联:“人去横塘曾拾巾,客来题柱亦生香。”俊男靓女踏青赏春,有意者投巾于地,以示爱慕,拾巾人借还巾道寒暄,这可比西厢之恋浪漫多了。当年,盛泽的恋人们常常以锦塘步月为发展恋情的一幕,难怪人们要把香波桥叫作情人桥呢。

  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关帝庙、岳庙先后被拆除,香波桥、拾锦塘也被夷为平地。从此,锦塘步月只能作为记忆残留在怀旧者的心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