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天空的迷彩pv2w 2023-10-13 发布于天津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板沿口、直颈、弧腹、下承三足;通体施青釉,为石灰碱釉,釉层肥厚,凝重失透有玉质感,仅足端无釉,露深绘色胎;造型端庄,体态稳重。

鬲字有两音,一为“li”,古炊具,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说文】曰:“鬲,鼎属。象腹交文,三足。”。《汉书.郊毅志》中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像九州……其空足曰鬲。”由此可见,鬲原为九鼎中之一属,早期形制类鼎,晚期演变为上下两节,下节支架提供热源,上部盛食。另一音为“ge”,乃引申义,因三足分档,互不相连,故引申为“分隔”:【管子】明法解第六十七有句:法令不得至于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

参考图一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参考图二南宋 龙泉窑系青釉鬲式炉

鼎为礼器,因此鬲亦应为礼器之一,从鬲式炉的功用亦可证此论。中国早年无炉用熏,南北朝佛教盛行之后使用炉做燃香器具,入宋熏、炉功能逐渐融汇,除王公贵族巨富之家外,民间基本已用炉取代熏,但鬲式炉仍用为礼器。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出土大量鬲式炉标本,在杭州古中河南宋太庙遗址也出土不少鬲式炉残件。明代人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乃设计居家陈设摆饰之专著,其中专门给出一节来论述炉的选取及其功用:“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惟宣铜彝炉稍大者最为适用;宋姜铸亦可,惟不可用神炉、太乙、及鎏金白铜双鱼、象鬲之类。”他把象鬲与神炉、三代鼎彝相提并论,说明鬲式炉非日用具而实为礼器,由此亦可见,鬲式炉的鬲应读为“li”而不应读做“ge”当然,宋代的“礼”和三代时候的“礼”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日常所用的礼器也已经大大地简化了。

南宋鬲式炉除见有老虎洞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器外,还见有龙泉大窑黑胎青瓷和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鬲式炉,而南宋时期其他窑口出产有大量各式炉具,惟不见出有鬲式炉,这个现象也值得注意。且龙泉大窑出产的鬲式炉大部为黑胎厚釉,使用石灰碱釉而非龙泉青瓷常见的石灰釉,溪口窑出产的鬲式炉更是与郊坛下官窑黑胎开片鬲式炉几如孪生兄弟,这也给这三个窑口之间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观点提供了证据。

参考图3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刻莲瓣纹碗

参考图4南宋 龙泉窑青釉簋式炉

作者注:这篇文章写于2007年初,至今11年过去了。在这个期间内,很多新的考古成果及考古资料出现。目前在龙泉地区发现了诸如小梅窑、枫洞岩、凹地(音译)、岙底(音译)等专门烧制黑胎青瓷的窑址,充分证明了南宋时期特别是南宋中晚期在龙泉地区烧制南宋官窑器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