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年从初一老五更开始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在这首诗里描写了辞旧迎新的景象。

每逢过年,人与人之间通过拜年的方式向对方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晚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拜年也不是给谁都拜的,平辈之间不拜年,有个歇后语:两口子拜年——不说那话。拜年也是讲究时间的,拜年从初一老五更开始,除夕是不拜年的。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在除夕晚上见一位爷爷,给这位爷爷说“拜拜年吧”,被这位爷爷狠狠地教育一顿,这位爷爷说:“谁家大年三十拜年”。

在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现代方式出现之前,人们的拜年形式是比较原始的,需要当面表达。过年,讲究早起,好像谁家起得早,谁家就能抢到一年的好兆头。反推过来,过年不能懒床,起床有困难的人才可以懒床。正是不能懒床的规矩,小孩想要新衣服,就会用不买新衣服,过年不起床向大人提条件。那些刚娶新媳妇的、刚有孩子的家庭,他们过年添丁增口,起早的动力特别强劲,12点刚过,全家人就起床,下饺子、放大鞭炮。全村第一盘跑响后,后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起。早些年,过年放炮,驱邪避凶,充满了喜庆,没人说污染空气,很少有人说炮声是噪音。

长幼有序,拜年是一个论辈的过程。放过鞭炮,喝罢汤(吃扁食),人们就开始走村串户拜年。拜年先从最亲的长辈开始,分家后的儿子会给父母端去一碗扁食,看看父母起来了没。然后,叔叔大爷家,再到远房长辈、同村老人。大人出门拜年,会带着小孩,人家一看小孩来拜年了,赶紧拿出花生、瓜子、糖等零食给小孩。拜年的过程,也是给孩子传授过年规矩和习俗的过程。有的老人,怕给晚辈添麻烦,早早地到村外转悠,有人来拜年,家里人会说“一起来就出去了”。有的老人,坚持过年的习俗,让孩子们在院子事先铺上垫子,但凡有人来拜年,老人就坐在太师椅上,接受晚辈们规规矩矩的叩拜。不过这样坚持传统拜年方式的老人越来越少,很多老人都会说:“不拜了,一来就是了”。

上坟是给逝去的祖上拜年,我们老家那里的习俗,三十下午上坟请祖上回家过年,初一早上上坟送回去。郑州这边的上坟是初三。上坟要擓纸篮子,篮子里放着纸、票子、炮、馍或者扁食。上坟时要烧纸,烧纸是人与祖上沟通的方式,烧过纸后,祖上会在冥冥之中保佑儿孙平安健康,幸福吉祥。上坟讲究每个坟头都要走到,哪个坟头过年没有纸灰,大概率是这家没后了,若干年后这个坟头也必然自然消亡。

同村之间的拜年是初一早上,亲戚之间的拜年是讲日子的。走过年亲戚主要为了拜年,初一走老亲戚看干爹干娘,初二新媳妇回娘家,初三新媳妇走男方姥娘家,初五初六,娘家兄弟回拜新郎父母,随后跟着亲戚的远近安排日子。亲戚多的人家,走过年亲戚,早上走一家,中午走一家,能走到闪过十五。有时候,早上亲戚还没有走,上午亲戚来了,主家热情,亲戚之间碰一块了,坐下继续喝,过年走亲戚的酒能喝一天。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会说我写的都是老古董了,现在早已是新人新事新风尚了,都21世纪了,咋还顽固不化。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五千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从未中断,这是传统文化坚韧的生命力,有了传统文化和认同,才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所在。

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给大家拜年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有的人发过年祝福信息,群发了事,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程序化的动作。微信拜年需要心诚,所以我给大家发拜年信息,文字虽短,但从来都是点对点纯手工打造,一本正经的拜年。

最后,祝大家阖家团圆、身体健康、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点击蓝字阅读过年习俗文章:

在香蜡纸炮中过年

【豫东风情】过年的仪式

【豫东风情】过年

拜年

给您拜年了

腊月的味道

年馍

恁说的饺子俺叫扁食

粘牙的祭灶糖

     作者老子故里人,公安民警,二级警督,经济学学士,宪法与行政法研究生,喜文史、好文章、研法律,取得公安部高级执法资格证,通过司法部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公职律师。关注《客从丁桥来》,友情提供法律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