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年,尼克松一句话让女翻译羞得低下了头,周总理听后却哈哈大笑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3-10-13 发布于河北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前言

周恩来总理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尼克松总统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众所周知,说出这番话的背景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被冻结了22年的坚冰开始有了融化的迹象。两个大国开始重新审视、了解对方。

美国选择在上世纪70年代与新中国改善关系,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国际社会上看,新中国逐渐走进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美国在20多年间对新中国采取的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也已宣告失败,与此同时,美国在与苏联的冷战中还处于劣势。

除此之外,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种种因素让美国开始重新考虑与新中国的关系。

除了受到国际社会的因素影响外,尼克松本人也有自己的考量。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期间,他一直想要做些什么惊人的举措使得自己能够在美国名声大噪,流芳后世,并以此帮助自己在下届总统大选中继续获胜。

于是,尼克松在对外战略的安排上便将目光看向了新中国。他对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表示“要探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

1969年3月,中国对苏联发起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这让尼克松找到了与中国接触的时机。同年7月,尼克松在访问亚、欧期间,特意请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的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同中国对话。”

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提出希望能由他作为中间人沟通中美两国。叶海亚·汗当即表示同意。

11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华,向周总理传达了尼克松的口信。

11月14日,周总理对叶海亚·汗说了这样一番话:

“阁下清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人干预。美国武装力量占领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如果尼克松真有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美国特使来中国商谈。时机可能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商定。”

随后,叶海亚·汗将周总理的口信复述给了美国方面。很快,美国方面便表示同意在北京举行高级会谈,讨论中美之间的各种问题。

确定尼克松访华接待工作的十七字总方针

1971年7月1日,基辛格正式离开美国,在先后访问了越南、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抵达最后一站巴基斯坦后,在叶海亚·汗总统的帮助下,基辛格于9日凌晨四点半坐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并在当天12时15分抵达北京南苑机场。

当时,叶剑英、黄华、韩叙等人在机场迎接基辛格的到来。

基辛格这次来华访华,一方面要保密,另一方面时间也很紧张。周总理与基辛格先后谈了17个多小时,会谈还没有结束,毛主席便催着要看谈话记录,并强调说“记录不要删节,废话也不要删掉,我什么都要看。”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会议的速记员一字不落地将这次谈话的整个内容做了记录和整理,就连基辛格讲的笑话都被完整记录了下来。

1972年1月,毛主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率领先遣组访华,对不久后尼克松访华做技术安排,包括礼宾、安全、住房、媒体访问等一系列问题。

抵达中国后,黑格向周总理传达了尼克松总统的口信:

“美国认为,中国的'生存能力’受到威胁,美国要'维护’中国的'独立生存能力’。”

此外,美国方面还希望“尼克松访华能够加强总统的世界领袖形象,”甚至表示“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周总理听后立即向毛主席作了汇报。第二天双方的会议开始后,针对这些言论,毛主席毫不客气地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指出:

“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不断抗击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并一定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听到毛主席的话后,黑格表现得很不自在,他只能辩解道:“我只是负责转达口信,并无意冒犯中方。”

虽然黑格一再表示“无意冒犯中方”,但其在与中方的谈判中,却处处显示出“冒犯”。如:美国要求中国方面提供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安全部署的详细计划,甚至还提出美国专门海关人员在中国海关检查美方代表团的行李。

此外,美国方面甚至提出了要在飞机上准备一些枪支,以便面对意外情况时能够自卫。

这些超乎常理的要求自然遭到了中方的拒绝。中国方面严肃表示:“中国有能力保障美国总统及其率领的代表团的安全。”

周总理更是明确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一点儿都不能让。”

最后,经过周总理审批后,中方最终确定了关于接待尼克松总统的十七字总方针,即“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率代表团落地北京机场,正式开启了访华之旅。

2月21日下午,毛主席会见了尼克松。实际上,在尼克松动身访华前,他都不确定能不能见到毛主席。

不过,见毛主席是尼克松访华的一个最大愿望。为何在他动身前中国方面都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当时,毛主席的身体非常虚弱,不久前刚发生了一次休克。大家都不能确定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能否支撑他进行会谈。

幸运的是,在尼克松抵达北京后不久,毛主席便会见了他。会客室外面,治疗小组精神紧绷,随时等待着抢救的命令。不过,会谈过程中,毛主显得很有精神。

根据原本的计划和医生的叮嘱,毛主席只能跟尼克松谈十五分钟,但没想到的是,这一谈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关于这次尼克松访华,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个细节:当时,国内很多地方都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标语,美国方面曾提出能否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撤掉。

对此,毛主席明确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表示“不能撤,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真实想法。尼克松来华访问也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细节:在之前的日内瓦会议上,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拒绝跟周总理握手。而这次,为了化解当年的尴尬,也为了感谢周总理为中美关系作出的努力,尼克松在下飞机时,早早地便伸出了手,随后主动握住了周总理的手。

第三个细节:尼克松在见到毛主席后,高兴地说道:“我要跟主席谈一谈世界形势,包括越南、朝鲜、苏联等问题。”

毛主席听后,却笑着摇摇头,说道:“我对这些不感兴趣,你跟周总理谈吧。我只谈哲学。”

于是,毛主席便跟他说起了哲学。这次谈话给尼克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之后的《中美联合公报》中,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体现在了里面。

尼克松要求与夫人互换翻译

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时,周总理率领代表团一起迎接他。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中,有一位名叫章含之的翻译人员。

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几位翻译。对此,大家都有明确的分工,大部分时间,章含之是跟在尼克松夫人身边为她进行翻译的。

尼克松夫人在北京饭店厨房学习中国菜时,厨师特意做了几个表演,“颠锅”、“蒸小笼”……一旁的尼克松夫人惊叹不已。当时,有媒体在跟随拍摄,一旁的章含之也因此在镜头中出现了几次。

尼克松访华期间,跟在他身边的是有着资深翻译经验的冀朝铸先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克松在一次宴会过后,突然对周总理说道:“我想跟夫人交换翻译。”

冀朝铸先生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毕业于哈佛大学,对于他的业务能力,周总理从未有过质疑。然而,尼克松又为何要换掉他呢?

见周总理不解,尼克松立即解释道:“你给我派了一位男翻译,他个子高,我们站在一起形象很不一样。”

原来,尼克松希望自己身边能够有一位矮一点女翻译,以便能够突出自己的高大。而冀朝铸先生一表人才,个子高大,五官端正。跟尼克松希望的恰恰相反。

听到尼克松的解释后,周总理哈哈大笑起来,他没想到尼克松有这么重的“包袱”。于是,他对冀朝铸说道:“你去找章含之商量一下,看愿不愿意交换一下工作。”

冀朝铸很快便找章含之说了这件事。起初,章含之并不同意,她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远不如冀朝铸先生。加之当时尼克松出席的活动十分重要,一些记者还会问出一些十分刁钻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中,章含之紧张不已。

后来,在冀朝铸的开导和鼓励下,章含之最终同意了为尼克松翻译。

2月26日,在杭州的宴会上,尼克松发表了讲话,作为翻译人员的章含之就站在他身旁。讲话即将结束时,尼克松突然转头看着章含之,当众说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翻译,翻译得十分准确。”

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中,尼克松突然当众称赞章含之,这让她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差点就这样翻译出来了。

当章含之想清楚尼克松的话后,脸一下变得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而台下的周总理在听到尼克松毫不吝啬的夸赞后,哈哈大笑。

这时,一旁的另一位翻译唐闻生随即接过章含之的翻译,准确翻译出了尼克松的话。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给尼克松的,也是给章含之的。

2月27日,尼克松参加答谢晚宴,章含之自然也出席了。当时,由于中美双方人员的心情都十分放松,尼克松在宴会上激情洋溢地发表了讲话。他说道:“中美两国的距离变得更近了,何况本来也不是很远,只有一万七千英里左右。”

章含之在翻译时,却不小心将“一万七千英里”翻译成为了“一千七百英里”,周总理听到章含之的翻译后,急忙打手势提醒她。

但章含之只能看到周总理手里比划着什么,嘴里也在低声说着什么,但她实在没有听清楚。

见状,周总理便幽默地指出了章含之翻译上的错误。对此,尼克松却十分爽快地说道:“这样更好,中美的距离就更近了。”

虽然尼克松并没有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但章含之却始终以此为戒,警醒自己一定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仔细。

尼克松在杭州宴会上的夸奖,让章含之很快便在国际社会上有了很大的关注度。9月,章含之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还受到了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夸奖:“我们知道你,你给总统做翻译,他都夸你翻译得好。”

后来,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在回忆起这件事情时,还表示:“当时,美国的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放尼克松访华的新闻……那个被他夸奖的翻译章含之也在美国有了名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电视明星。”

“我命运的每一个转折,都和毛泽东有关”

章含之是我国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28岁时,她更是成为了毛主席的英语老师。

1962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这天,邀请了几位湖南老乡做客,其中,章士钊带着女儿章含之一起赴宴。

宴会开始后,章含之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父亲和毛主席等人谈话。这时,毛主席突然亲切地问她:“含之同志,你已经当老师了?”

章含之紧张地回答说:“是,我现在已经教了三年书了。”

“教什么呢?”

“现在主要是低年级的英语,也准备着高年级的英国文学史讲座。”

毛主席点了点头,突然又认真地问道:“那章老师,你愿不愿意当我的老师呢?我跟着你学英语。”

章含之一听,立马摇摇头,说道:“国内有很多厉害的英语老师,我经验不足,怎么能够当主席的老师呢?”

“学习英语还是要拜你为师啊。”

正在章含之左右为难之际,一旁的章士钊接过话茬,对毛主席说道:“主席,你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直接把她叫过来就行了。”

就这样,章含之便当起了毛主席的英语老师。毛主席学习英语并不是说说而已,虽然已经70岁高龄了,但他的学习能力丝毫不弱。

“我命运的每一个转折,都和毛泽东有关。”这句话是章含之说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1970年,毛主席在见到章含之后,对她说道:“中国也需要女外交家,依我看,你就可以。能说能写,还有勇气。”

1971年,章含之进入外交部工作,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纽约,其中,章含作为翻译人员随行。

当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走进联合国,并坐在写有中国字样的席位上后,章含之心中充满了激动与骄傲。

这次美国之行,章含之还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老布什结下了友谊。章含之的优秀也给老布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章含之的举止大方自信,和中国女子传统印象中的'弱不禁风’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她还特别有人情味,并没有因为美国之前的所作所为而对美国人特殊对待,非常亲切自然。”

此后,章含之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逐渐成长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女外交家。

正如章含之所说“我命运的每一个转折,都和毛泽东有关”。无论是担任毛主席的老师,还是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其中都有毛主席的影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